一、评比小组的组成
(一)由校团委团建中心牵头
(二)各院系自愿为原则
二、评比的具体流程
(一)评比邀请的提出
(二)各院系团委筛选过程
(三)组织部筛选过程
(四)评比的开展
三、主题团日活动的评比
(一)基层团支部上交申报材料的截止日期为每学期最末第二个月的最后一个星期
(二)各院系团委及时整理一学期来该院系所开展的团日活动
(三)校团委团建中心根据各院系团委筛选上交的申报材料
(四)精品团日活动的入选数量不设上限
四、评比小组成员的权利和义务
(一)评比小组成员有公正地履行职责的义务
(二)评比小组成员对团日活动监督和评分的权利
(三)评比小组成员应准时参加评比活动
五、评比小组的评比标准
(一)考察要点
1.准确:材料内容真实
2.规范:材料不可粗制滥造
3.美观:上报材料装订成册
(二)材料递交时间
(三)附加分
1.团日活动在学校中产生较强的影响力
2.团日活动经市级、省级新闻媒体报道
3.团日活动开展具有一定的延续性
4.经学部团委团日活动工作小组认定的其它加分情况
(四)团日活动得分=活动质量*15%+材料质量*70%+递交时间*15%+附加分
1.思想性
2.创新性
3.活动效果
4.参与度95%以上80%以上50%以上
一、材料上报要求:
二、材料上报时间:
三、评分标准:
1.材料上交是否及时(总分:30分)
2.材料具体考核(总分:30分)
3.各学院推荐优秀团日活动数量是否达标
4.配合校团委完成其他工作情况(总分:20分)
5.附加分
主题团日活动评比制度及流程
主题团日活动评比制度及流程
为了保证主题团日活动评比“公平、公正、公开”地进行,提高各院系团委及基层团支部的团日活动质量,校团委团建中心发起成立“主题团日活动评比小组”,并制定本观摩评比制度及章程。
一、评比小组的组成
(一)由校团委团建中心牵头,委派组长一名。
(二)各院系自愿为原则,推选一名团干部作为组员。由各学院推选的同学共同组成评比小组。
二、评比的具体流程
(一)评比邀请的提出。由基层团支部向各自院系团委提出观摩评比的邀请,同时递交活动计划书。
(二)各院系团委筛选过程。各院系团委从主题、形式、创新性等方面对主题团日活动进行筛选,并提前一周由各院系组织部长向校团委团建中心递交优秀活动计划。
(三)组织部筛选过程。校团委团建中心对上报活动作进一步筛选,并将结果于活动前3天通知各院系团委,各院系团委须及时通知基层团支部并妥善安排有关事宜。
(四)评比的开展。评比小组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认定,填写评比表并备案,同时及时将活动情况反馈给校团委团建中心。评比小组成员不参与其所属院系的主题团日评比工作。
三、主题团日活动的评比
(一)基层团支部上交申报材料的截止日期为每学期最末第二个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同时最后一个月的团日活动将纳入下学期评选范围。
(二)各院系团委及时整理一学期来该院系所开展的团日活动,从三星级活动中筛选出不超过总数5%的优秀团日活动(规模较小的院系可适当放宽要求)上报校团委团建中心。
(三)校团委团建中心根据各院系团委筛选上交的申报材料,参考评比小组意见及备案情况,同时结合调查予以评定。
(四)精品团日活动的入选数量不设上限,入选名单将于下学期在全校范围公布。
四、评比小组成员的权利和义务
(一)评比小组成员有公正地履行职责的义务。对敷衍了事现象予以批评,对有突出表现的优秀主题团日活动给予认定。不弄虚作假,不徇私舞弊。
(二)评比小组成员对团日活动监督和评分的权利。对团日活动的内容、形式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推进主题团日活动质量的提高。
(三)评比小组成员应准时参加评比活动。如有特殊原因不能出席的,应提前1天向校团委团建中心递交情况说明,并须经院系团委书记签名同意。
五、评比小组的评比标准
(一)考察要点
1.准确:材料内容真实,主题鲜明。编排思路清晰,图片运用合理,能配合文字反映活动情况。
2.规范:材料不可粗制滥造,无错别字或格式错误,加盖院章,整体风格统一。
3.美观:上报材料装订成册,外附封皮,有图片的书页彩色打印。
(二)材料递交时间
满分100分,超过规定时间,每超过一天扣10分,扣完为止。
(三)附加分
1.团日活动在学校中产生较强的影响力,如通过橱窗展出等其它形式来加大对团日活动的宣传力度。(5分)
2.团日活动经市级、省级新闻媒体报道,能够增加学校的影响力,产生一定的社会效应。分别加10分和20分,受到多次报道的按最高级别计算。
3.团日活动开展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层层深入,形成系列。(10分)
4.经学部团委团日活动工作小组认定的其它加分情况。(5分)
(四)团日活动得分=活动质量*15%+材料质量*70%+递交时间*15%+附加分
附件1:
最佳创新奖、最佳人气奖(投票)
1.思想性
(1)能起到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作用。
(2)能对青年团员进行思想道德、法制教育。
(3)积极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4)主题鲜明、紧扣时代主旋律。
(5)活动能够与校园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