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集团公司年度战略规划研讨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同事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召开集团公司2025年度战略规划研讨会。每年的这个时刻,都不仅仅是一次常规的会议,更是我们共同为集团这艘航船校准航向、规划航程的关键节点。我们在这里,不仅要回顾来路的风雨与彩虹,更要远眺前路的机遇与挑战,共同擘画我们未来发展的崭新蓝图。当前,我们正身处一个波澜壮阔又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技术革命的浪潮奔涌不息,全球产业格局深度重构,市场竞争的范式正在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在这样的历史关口,我们的战略选择,将决定我们是勇立潮头,还是被时代洪流所淹没。因此,本次研讨会的意义非同寻常,它关乎未来三到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内,我们集团的发展命运与事业根基。
回望刚刚过去的几年,我们在风雨兼程中走过了一段极不平凡的历程。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环境和日趋白热化的行业竞争,全体同仁迎难而上、砥砺前行,集团整体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发展态势。我们在传统业务板块顶住了下行压力,守住了基本盘;在新兴业务的探索上,也取得了一些难能可贵的突破,培育了几个潜在的增长点;在内部管理提升、降本增效方面,同样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了在座每一位以及全体员工的智慧、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集团管理层,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然而,功绩属于过去,沉溺于过往的辉煌恰恰是未来危机最大的温床。我们必须以更加清醒的头脑、更加敏锐的眼光,来审视我们自身和我们所处的环境。实事求是地讲,我们面临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从外部看,全球经济增长动能减弱,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动,供应链的稳定与安全成为核心议题。新一轮科技革命,特别是以生成式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物科技为代表的颠覆性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重塑所有产业。我们的竞争对手,不再仅仅是那些我们熟悉的同行业巨头,更可能来自跨界的颠覆者,他们以全新的商业模式和技术手段,挑战着既有的游戏规则。从内部看,我们是否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深层次问题?比如,我们的核心业务是否已经触到了市场的“天花板”,增长乏力显而易见?我们引以为傲的创新体系,是否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产出足够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我们庞大的组织肌体,是否在某些环节已经显现出“大企业病”的征兆,决策链条过长、部门墙林立、创新活力不足?我们的人才结构,是否与未来战略方向相匹配,能否支撑起我们向更高价值领域进军?这些问题,像一面面镜子,照出了我们的短板与不足,容不得我们有半点回避和侥幸。今天的战略研讨会,我们更要敢于直面这些尖锐的问题,把它们摆在桌面上,进行透彻的剖析。
那么,面向充满不确定性的2025年及以后,我们的路究竟在何方?集团的未来,应该构建在怎样的战略基石之上?我认为,核心在于我们必须完成一次根本性的战略思维转变——从过去的“追赶者”、“跟随者”,坚决地向“引领者”、“定义者”转型。我们不能再满足于在已有的赛道里进行内卷式的竞争,而必须勇于开辟属于自己的新赛道,定义属于自己的新规则。这要求我们的战略,必须具备更强的前瞻性、更大的魄力和更坚定的执行力。
具体而言,我们的战略重心应当聚焦于以下几个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维度。
首先,我们要以科技创新为引擎,重塑集团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未来的竞争,本质上是技术制高点的争夺。我们必须将研发创新提升到集团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高度。这意味着,我们不能仅仅在应用技术层面进行改良,更要敢于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领域进行长期主义的投入。要紧密跟踪并布局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绿色能源等与集团业务紧密相关的战略性新兴技术。要下决心改革现有的研发体制机制,打破论资排辈,赋予一线科研人员更大的自主权和人财物支配权。要积极探索建立“前沿技术探索实验室”、“跨界创新中心”等新型研发载体,鼓励高风险、高回报的探索性项目。同时,我们必须深刻理解,技术本身不是目的,技术与业务的深度融合才是关键。要推动研发力量前置,让技术专家深入市场一线,与客户共同创新,确保我们的研发成果能够快速转化为市场认可的产品和服-务,形成“技术驱动业务,业务反哺技术”的良性循环。
其次,我们要以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