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凝聚思想共识
二、聚焦关键环节
三、强化担当作为
在市2025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会议,目的是总结过往经验,分析当前形势,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务实的举措,推动我市营商环境实现整体性提升和根本性好转。营商环境是一座城市的生产力、竞争力和软实力集中体现,它如同阳光、水和空气,滋养着市场主体的活力,关系着城市的未来。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优化营商环境绝非一时一地的权宜之计,而是一项关乎全局、影响长远的系统性工程,是我们在区域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的战略支点。
一、凝聚思想共识,深刻把握优化营商环境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
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深刻变革的时代,全球经贸格局重构,国内区域竞争日趋激烈,高质量发展成为主旋律。在这样的背景下,营商环境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地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指标,是吸引高端要素、集聚优质资源、推动产业升级的“强磁场”。哪里营商环境好,人才、资金、技术就会向哪里集聚,发展动能就会更加强劲。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区域间围绕优化营商环境的竞争,本质上就是一场改革深度、开放广度、服务精度和创新速度的较量。
近年来,全市上下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系列积极进展。例如,在政务服务方面,“一网通办”、“一窗受理”覆盖面持续扩大,部分审批事项办理时限大幅压缩;在市场准入方面,企业开办便利度显著提升,为市场主体“松绑减负”效果初显;在法治保障方面,涉企行政执法行为逐步规范,市场主体安全感有所增强。这些成绩值得肯定,是我们继续前进的基础。
然而,我们绝不能有丝毫自满和懈怠。要清醒地认识到,对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对照先进地区的标杆水平,对照广大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的期盼,我市营商环境建设仍存在不少短板和薄弱环节。例如,部分领域行政审批环节仍然偏多、时间仍然偏长,“中梗阻”现象尚未完全消除;一些部门主动服务意识不强,“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的情况偶有发生;政策执行的稳定性、连续性有待加强,“新官不理旧账”的问题在个别领域依然存在;要素保障体系仍需完善,企业在融资、用工、用地等方面还面临一些实际困难;市场监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有待提升,既存在监管不到位,也存在执法“一刀切”的现象。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敢于正视、深刻反思,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切实加以解决。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工程,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二、聚焦关键环节,全力推动营商环境建设实现新突破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抓住关键,精准发力,务求实效。下一步,我们要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攻坚突破:
首要的是深化政务服务改革,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政务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是营商环境的“第一印象”。我们要坚持以“放管服”改革为牵引,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目标,持续推动政府职能转变。要大力推行“一网通办”,强化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破除信息孤岛,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程网办、掌上办,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要深化“一窗受理”改革,优化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服务模式,最大限度减少企业群众办事环节和等待时间。要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如*推行的市场准入“三朵云”服务,探索推行极简审批,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对部分许可事项推行告知承诺制,进一步降低制度交易成本。要持续规范中介服务,清理不必要的证明事项,为企业提供更加规范、透明、便捷的政务服务体验。
核心是强化法治保障,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要坚持依法行政,用法治来规范政府和市场的边界,稳定市场预期,保障市场主体合法权益。要严格落实权责清单制度,确保“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要规范涉企行政执法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