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高新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攻坚推进会上的讲话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攻坚推进会,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聚焦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这一关系高新区长远发展的核心议题,凝聚共识、明确方向、部署任务,以更大的决心、更实的举措,全力推动高新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科技创新平台是集聚创新资源、组织创新活动、转化创新成果的重要载体,其建设水平直接决定了我们区域创新体系的质量和效能,关乎我们能否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当前,我们正处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时期,抓好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意义尤为重大,任务十分紧迫。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更不能满足于数量的堆砌和形式的铺陈。它需要我们以战略眼光进行系统谋划,以工匠精神进行精耕细作,更需要我们具备打破常规、勇于探索的改革勇气。近年来,我们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也取得了一系列积极进展,一批高能级的研发机构、转化平台和服务载体相继落地并开始发挥作用,为区域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例如,我们对标国内外先进科技园区,在平台体系建设上进行了有益探索,平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正在逐步显现。但我们更要正视存在的问题和短板:部分平台的定位还不够清晰,与产业需求的结合不够紧密,“撒胡椒面”式的投入依然存在,资源整合的深度和广度有待加强;不同平台之间的协同效应未能充分激发,存在一定的“孤岛”现象;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仍需进一步畅通,概念验证、中试熟化等中间环节依然是薄弱点;科技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在获取平台资源和支持方面,仍面临不少障碍;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鼓励他们勇闯创新“无人区”的体制机制环境,还有待进一步优化。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接下来的攻坚行动中,下大力气予以解决。
面向未来,我们必须以更高的标准、更宽的视野,来审视和推动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工作。要坚定不移地将提升平台的创新策源能力、技术支撑能力和产业服务能力作为核心目标,努力构建起一个功能完备、结构合理、运行高效、充满活力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
要突出战略导向,强化高水平平台的布局与牵引。平台建设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我们要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高新区产业发展方向,聚焦那些代表科技前沿、具有重大产业影响力的领域,比如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进行重点布局。要积极争取和承担国家、省级的重大科技计划项目,主动融入国家实验室体系,争取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创新平台在高新区布局或建立分支机构。要下决心布局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正如*高新区加快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先进阿秒激光设施等大科学装置的建设运行,这类设施对于提升我们的原始创新能力至关重要。我们要支持有条件的平台向更高能级迈进,争取成为国家级的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或产业创新中心,对获批的相关平台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让这些平台真正成为引领原创性、颠覆性技术突破的“策源地”。
要聚焦产业需求,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路径。科技创新的价值最终要通过产业化来体现。平台建设必须牢牢扎根于产业土壤,紧紧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要下大力气补齐概念验证、中试熟化等薄弱环节,加快建设一批专业化的概念验证平台和中试验证平台。要学习借鉴*高新区在光子、先进稀有金属材料等领域布局中试平台,并纳入工信部重点培育名单的经验,让更多的实验室成果能够走向产业化。要积极推行“揭榜挂帅”机制,围绕产业链“卡脖子”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需求,由龙头企业或政府部门出题,吸引国内外高水平创新团队前来“揭榜”攻关。要鼓励科技领军企业牵头,联合高校、科研机构组建创新联合体,探索建立“产业界出题、科技界答题”的协同创新机制,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