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公寻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党课:深学细悟四中全会精神凝聚奋进“十五五”新征程磅礴力量179821VIP免费

提纲:

一、党的四中全会内涵是什么?

  (一)什么是“四中全会”?——党内政治生活的“关键坐标”

  (二)关于会议名称的规范表述

  (三)二十届四中全会的特殊意义:锚定“十五五”、奠基“现代化”

二、总书记为何如此重视‘十五五’规划编制

  (一)“十五五”规划的意义重大

  (二)把握关键时期

  (三)准确把握阶段性要求

  (四)前瞻性把握国际形势

  (五)发展新质生产力

  (六)以人民为中心

三、“十四五”我们交出了怎样的答卷

  (一)经济总量稳步增长

  (二)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三)民生福祉显著提升

  (四)内需市场持续扩大

  (五)产业升级步伐加快

四、人民日报新华社的重磅文章传递了哪些核心信号

  (一)四中全会开幕

  (二)四中全会召开前夕

  (三)四中全会召开前夕

1.《领航定向驾驭发展全局》:文章指出

2.《深刻揭示新时代发展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3.《坚决打好攻坚战持久战》:中国经济在风浪中成长、在磨砺中壮大

4.《关键时刻必有关键抉择》:进入新时代

5.《立短谋长擘画光明未来》:文章回顾了1953年至2025年

  (四)人民日报连发八篇“钟才文”评论《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引下的中国经济专论》

1.《中国经济展现出强大韧性和活力》:文章指出

2.《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内在逻辑》:文章深入剖析了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内在逻辑

3.《中国经济形有分化、势在向好、未来可期》:文章强调

4.《中国经济为世界带来重大机遇》:文章指出

5.《中国经济稳中有进

6.《中国为全球包容性发展提供方案和智慧》:文章指出

7.《中国经济航船破浪前行

8.《中国是值得信赖、可以深入合作的伙伴》:文章指出

五、二十届四中全会究竟擘画了怎样的未来蓝图

  (一)全会充分肯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

  (二)全会高度评价“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

  (三)全会指出

  (四)明确“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思想

  (五)强调“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

  (六)提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七)部署“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

1.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2.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

3.建设强大国内市场

5.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6.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

7.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8.优化区域经济布局

9.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10.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

11.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12.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13.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

  (八)强调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重要性

  (九)全会指出

  (十)对党的建设的强调

  (十一)全会分析了当前形势和任务

党课:深学细悟全会精神凝聚奋进“十五五”新征程磅礴力量

同志们:

今天,我们围绕“深学细悟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凝聚奋进”十五五“新征程磅礴力量”主题,共同上一次专题党课。这次党课,既是一次理论的深度学习,也是一次思想的集中淬炼,更是一次行动的动员部署。

20251020日至23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北京胜利召开。这是在“十四五”规划即将收官、“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的关键节点,在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面临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的特殊背景下,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我们擘画了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明确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路径。

从习近平总书记对“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作出“意义重大”“关键时期”“必须准确把握阶段性要求”等一系列重要指示,到全会公报中“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鲜明宣示;从《人民日报》推出任仲平文章《引领未来,中国做对了什么?》,到新华社连续播发五篇述评、八篇“钟才文”评论;……一系列重磅文献、一组组详实数据、一句句深刻论述,共同构成了理解四中全会内涵、把握“十五五”发展逻辑的思想宝库。

今天的党课,我们将紧扣“党的四中全会内涵是什么?总书记为何如此重视‘十五五’规划编制?‘十四五’我们交出了怎样的答卷?人民日报新华社的重磅文章传递了哪些核心信号?二十届四中全会究竟擘画了怎样的未来蓝图?”这一主线,原原本本学原文、逐字逐句悟原理,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深刻把握党中央的战略意图,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迈向“十五五”新征程,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贡献力量。

一、党的四中全会内涵是什么?

(一)什么是“四中全会”?——党内政治生活的“关键坐标”。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基本概念:什么是党的四中全会?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每届中央委员会在任期内通常召开七次全体会议(即“一中全会”至“七中全会”)。其中,四中全会一般聚焦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议题,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战略节点。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次四中全会看,它既是总结过往经验的“复盘会”,更是谋划未来方向的“布局会”,在党的发展历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

比如,七届四中全会(1954年)批准过渡时期总路线,为社会主义改造奠定思想基础;十一届四中全会(1979年)讨论通过叶剑英同志在建国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和加快农业发展的决定,推动改革开放初期农村改革破题;十四届四中全会(1994年)专题研究党的建设,通过《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为跨世纪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十八届四中全会(2014年)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开启法治中国建设新篇章;十九届四中全会(2019年)聚焦“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系统回答了“中国之治”的制度密码

这些会议虽主题各异,但贯穿其中的逻辑清晰可见:四中全会始终是党中央立足特定历史阶段,聚焦“国之大者”,对关系党和国家全局的重大问题作出战略部署的关键会议。

(二)关于会议名称的规范表述。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的全称为“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其简称按照规范表述应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这一名称不仅体现了会议的层级与性质,更是对党的组织架构与决策程序的准确体现。在提及会议名称时,应严格遵循规范,避免使用“四中全会”等不准确的表述,以免造成混淆,确保党的重要会议的严肃性与权威性。

(三)二十届四中全会的特殊意义:锚定“十五五”、奠基“现代化”。20251020日至23日召开的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十四五”规划即将收官、“十五五”规划即将启幕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核心议题是研究制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旨在对未来五年中国发展作出顶层设计与战略擘画,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全局的战略任务取得重大突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编制和实施‘十五五’规划,对于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意义重大。”这次全会不仅关乎“十五五”如何开好局,更关乎“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目标的实现路径是否清晰、动力是否强劲、保障是否坚实。

二、总书记为何如此重视‘十五五’规划编制

我国五年规划作为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对于引领国家发展方向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对“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深刻阐明了编制“十五五”规划的重大意义、关键时期、阶段性要求、国际形势影响、新质生产力发展以及造福人民等方面的重要论述,为科学编制和实施“十五五”规划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根本遵循。

(一)“十五五”规划的意义重大。习近平总书记在20255月对“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一条重要经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重要政治优势。编制和实施”十五五“规划,对于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意义重大”。从历史经验来看,我国通过编制和实施一个个五年规划,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国力提升、人民生活改善。在新时代背景下,“十五五”规划承载着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使命,是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的重要规划,其意义不言而喻。

(二)把握关键时期。“十五五”时期处于我国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阶段。“”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但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完整产业体系优势、丰富人才资源优势更加彰显”2025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习近平主持会议。这一时期,我们必须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充分发挥优势,积极应对挑战,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三)准确把握阶段性要求。20254月习近平主持召开部分省区市“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强调“谋划”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准确把握”十五五“时期的阶段性要求,着眼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紧紧围绕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一个领域一个领域合理确定目标任务、提出思路举措。对各方面的目标任务,要深入分析论证,确保科学精准、能够如期实现。”这就要求我们不能盲目追求速度和规模,而是要注重质量和效益,注重可持续发展,注重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使“十五五”规划真正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科学指南。

(四)前瞻性把握国际形势。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我国的发展与国际形势紧密相连。“十五五”时期,我们必须前瞻性把握国际形势发展变化对我国的影响,因势利导对经济布局进行调整优化。20254月习近平主持召开部分省区市“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强调:要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多措并举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有效稳住经济基本盘,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同时,要更加注重统筹发展和安全,通盘考虑内外部风险挑战,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增强维护安全能力,以高效能治理促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只有这样,我国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五)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代表了生产力发展的新方向和新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十五五”时期,必须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实体经济为根基,坚持全面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并举,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这要求我们要充分发挥各地的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同时加大对新兴产业的培育和扶持力度,积极布局未来产业,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力。

(六)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在谋划“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时,要不忘初心,把造福人民作为根本价值取向,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稳步推动共同富裕。这就要求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研究推出一批均衡性可及性强的民生政策举措,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涉及老百姓的事情关键在实,各项政策举措要实实在在、富有实效,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三、“十四五”我们交出了怎样的答卷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在这个关键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十五五”新征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国在经济、科技、民生等多个领域取得了开创性进展、突破性变革和历史性成就。

(一)经济总量稳步增长。“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总量连续跨越110万亿元、120万亿元、130万亿元,2025年预计达到140万亿元左右。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达到5.5%,高于同期世界3.9%的年均增速,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这一经济增速不仅体现了我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活力,也为我国在国际经济格局中赢得了更多的话语权和主动权。

(二)科技创新成果丰硕。科技创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驱动作用。2024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超3.6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48%,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68%,接近经合组织国家平均水平。在创新成果方面,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20年的第14位跃升至2025年的第10位,在航天、人工智能、量子通信、新能源汽车等多个前沿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例如,我国成功组建了中国空间站,国产大飞机C919实现商业化运营,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大幅提高,人工智能技术在多个领域落地应用等。这些科技创新成果不仅提升了我国的科技实力,也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民生福祉显著提升。“十四五”期间,我国在民生保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我国建立了全球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卫生体系,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稳定在95%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60%,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0.72亿人,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量达到109万所。同时,我国在就业、收入、住房等方面也取得了积极进展,城镇新增就业稳定在1200万人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这些民生福祉的提升,不仅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为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内需市场持续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十四五”期间,我国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内需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86.8%,其中最终消费支出平均贡献率提升至59.9.2024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规模达到48.3万亿元,2025年有望超过50万亿元。同时,我国通过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动了消费升级和投资增长,如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以及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等,进一步增强了内需市场的活力和韧性。我国拥有14亿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消费市场潜力巨大,这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五)产业升级步伐加快。我国传统产业在“十四五”期间积极推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工业机器人新增装机量占全球的比重超过50%,传统制造业的美誉度大幅提高。同时,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创新药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步。我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渗透率大幅提高,出口规模不断扩大;人工智能技术在多个领域落地应用,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的快速发展;创新药研发取得了长足进步,在全球新药研发中占据重要地位。这些产业升级成果不仅提升了我国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也为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回顾这五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面对复杂局面,“中国号”巨轮顶住了惊涛骇浪冲击、经受住了重大风险考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开创性进展、突破性变革、历史性成就,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壮阔征程上迈出了坚实有力的一步。

四、人民日报新华社的重磅文章传递了哪些核心信号

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召开前夕及期间,人民日报、新华社等权威媒体发布了一系列重磅文章,深入解读全会的重要意义、历史背景、主要任务以及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实践伟力等。这些文章为我们全面理解全会精神提供了重要参考,也为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坚定信心、奋勇前行注入了强大动力。

(一)四中全会开幕,《人民日报》发表任仲平文章。

《引领未来,中国做对了什么》。人民日报1020日发表的任仲平文章《引领未来,中国做对了什么》指出,新时代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高水平开放的伟大实践中,蕴含着生动而深刻的答案。文章强调,每逢重大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总是能够科学把握历史方位与形势变化,制定正确的政治战略策略,指引中国人民战胜无数风险挑战、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研究制定“十五五”规划建议,旨在对未来五年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推动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全局的战略任务取得重大突破。文章从历史维度和现实实践出发,深刻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在引领国家发展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卓越智慧和强大领导力,为我们在新时代继续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提供了重要启示。

(二)四中全会召开前夕,新华社发表重要文章

《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新华社1019日晚刊发的文章《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写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召开之际》指出,历史正在书写新的篇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未来五年中国发展擘画蓝图。“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开创性进展、突破性变革、历史性成就,而“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文章深刻揭示了“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以及“十五五”时期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强调了全会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激励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继续团结奋斗,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如期实现。

(三)四中全会召开前夕,新华社连续播发五篇述评《习近平经济思想引领新时代经济工作述评》。新华社1013日至17日播发的五篇系列述评,全面展现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这五篇文章分别从不同角度深入阐述了习近平经济思想对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

1.《领航定向驾驭发展全局》:文章指出,在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中国经济在前四年5.5%的平均增速基础上,2025年经济总量有望达到140万亿元,这一成绩在经济发展史上前所未有。文章强调,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够翻山越岭、克难前进,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在于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科学指引。这一思想为中国经济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中保持稳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方向指引,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在经济领域的卓越领导力和科学决策能力。

2.《深刻揭示新时代发展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文章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人善于发现规律、揭示规律、运用规律,驾驭中国经济航船拨云见日、破浪前行。在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持续深化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不断丰富和发展着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科学内涵与实践要求,引领中国经济在新的伟大征程上赢得主动、赢得未来。这一思想深刻揭示了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特殊规律,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南。

3.《坚决打好攻坚战持久战》:中国经济在风浪中成长、在磨砺中壮大。文章回顾了新时代以来,中国在脱贫攻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统一大市场、污染防治、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应对复杂国际环境等一场场大战大考中攻坚克难、考验韧劲的过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洞若观火的眼光与坚如磐石的定力,引领中国经济在变局中开新局,在危机中育新机,在闯关夺隘中破阻前行。在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中国经济发展不断赢得主动权,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夯实发展基座。这一思想为我们在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时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科学方法论,增强了我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4.《关键时刻必有关键抉择》: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航船闯激流险滩、战艰难险阻,向着一个又一个胜利笃定前行。文章强调,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保证,在关键时刻、重要节点,党中央及时研判形势、作出决策部署,确保我国经济航船乘风破浪、行稳致远。新时代以来的这些年极不寻常、极不平凡,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艰巨世所罕见、史所罕见。在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指引下,中国经济在一次次重大挑战中发展、升华,彰显真理力量,始终沿着正确方向砥砺向前,不断厚植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基础。这一思想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经济领域的战略眼光和果断决策能力,为我们在关键时刻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提供了重要保障。

5.《立短谋长擘画光明未来》:文章回顾了1953年至2025年,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通过编制实施十四个五年规划(计划),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国力提升、人民生活改善,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2012年至2025年,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编制实施“十三五”和“十四五”规划,谋划编制“十五五”规划,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将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接续铺展在神州大地上。文章指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引发展实践,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只争朝夕、久久为功,中国经济巨轮在壮阔航程中驶向光明未来。这一思想为我们擘画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明确了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继续团结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拼搏。

(四)人民日报连发八篇“钟才文”评论《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引下的中国经济专论》。人民日报930日至107日连续推出的8篇“钟才文”文章,围绕“经济形势怎么看、经济工作怎么干”,深入系统阐述了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内在逻辑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4、如遇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微信:22665800

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微信:22665800

党课:深学细悟四中全会精神凝聚奋进“十五五”新征程磅礴力量179821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
搜索资料
我的下载
会员中心
在线客服
  • 客服微信:2266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