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回顾成绩
二、聚焦关键
三、加强领导
在XX市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这次全市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指引,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在XX省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会议旨在总结“十四五”收官阶段的工作成效,分析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与挑战,动员全市上下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实的举措,坚决打好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与主动仗,确保圆满完成“十四五”规划确定的生态环境目标任务,并为即将到来的“十五五”时期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加快推进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而厚重的绿色基底。
刚才,市生态环境局、发展改革委、工信局、农业农村局、城建局以及XX市、XX区等单位的负责同志作了发言,讲得都很好,体现了对工作的深入思考和对责任的清醒认识。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回顾成绩,正视挑战,在发展全局中把握生态定位
生态文明建设,既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福祉、营展环境、城市形象的重大社会问题。对于XX市而言,这更是必须扛起的“国之大者”、“省之要者”与“市之重者”。“十四五”以来,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生态环境质量呈现出持续改善的良好态势。
一是顶层设计日臻完善,绿色发展的蓝图更加清晰。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相继出台了《XX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XX市“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这些规划的确立,为全市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系统性的政策框架和行动指南,推动生态环保工作从被动应对向主动作为、从末端治理向源头防控的深刻转变。
二是重点指标稳步向好,环境改善的成果可感可知。经过不懈努力,一批关键性指标得到了有效落实。截至目前,全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创下有监测记录以来的最好水平。在能源结构转型方面,全市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预计能够顺利完成比2020年下降14%以上的“十四五”目标。“无废城市”建设扎实推进,一批“无废细胞”示范点逐步涌现。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步伐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走在全省前列,能源消费的清洁化、低碳化水平显著提升。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人民群众有目共睹,也增强了全社会对绿色发展的信心。
三是发展方式加快转型,绿色动能的培育初见成效。坚持把生态环保作为倒逼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大力推动传统产业的迭代升级和绿色产业的培育壮大。通过推广绿色制造和绿色供应链管理,一批企业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同时,积极倡导绿色消费、绿色出行和绿色建筑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正在成为新的社会风尚。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更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极其严峻,任务极其艰巨。这份严峻性,体现在几个“不容乐观”上:
一是部分指标的改善基础尚不稳固,反弹压力不容乐观。尽管总体趋势向好,但个别指标仍存在波动。以群众最为关切的空气质量为例,2024年全市PM2.5年平均浓度为45微克/立方米,虽然相较于历史数据有显著下降,但仍未达到35微克/立方米的国家二级标准,超标问题依然存在。部分历史数据显示,PM2.5浓度在某些年份甚至出现小幅反弹这警示我们,环境治理的成果是脆弱的,稍有松懈就可能前功尽弃。
二是结构性污染的根源问题尚未根除,治理难度不容乐观。我市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交通结构偏公路的“三重”问题,是长期以来制约环境质量改善的根本性障碍。这些深层次、结构性的问题,并非一朝一夕能够解决,需要付出长期而艰苦的努力。在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的过程中,部分指标的完成难度较大显示出转型之路的曲折与复杂。
三是当前所处的时间节点特殊,收官与开局的责任不容乐观。今天是2025年9月8日,距离“十四五”结束仅剩不到四个月的时间。这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节点,既要全力冲刺,确保所有既定目标圆满收官;又要科学谋划,为“十五五”更高质量的发展开好局、起好步。能否守住生态环境底线,直接关系到我市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成色和可持续性。
因此,全市各级各部门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提升站位,深刻认识到抓好生态环保工作不仅是环境问题,更是发展问题、民生问题和政治问题。必须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坚决打赢这场事关城市未来、人民福祉的翻身仗和主动仗。
二、聚焦关键,精准发力,以系统思维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必须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相统一,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精准施策。要紧紧围绕环境质量的“明显改善、全面改善、持续改善”这一核心目标,重点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求突破。
第一,坚定不移推进结构优化,厚植绿色发展根基。
生态环境问题,根子在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必须把结构调整作为治本之策,长抓不懈。要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为生态环境的根本好转腾出空间、积蓄动能。
一要优化产业结构。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控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要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推动钢铁、建材、化工等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升级。同时,要大力培育壮大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新的绿色增长点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二要优化能源结构。这是降低碳排放和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源头所在。要坚定不移地推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要大力发展光伏、风电、地热能等非化石能源,确保到2025年全市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45%左右的规划目标。要持续巩固散煤“清零”成果,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