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5年工作总结
(一)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二)做好精细化管理
(三)守好城市防汛底线
(四)强化交通秩序整治
(五)筑牢环境保护防线
二、2026年工作计划
(一)以项目攻坚为引擎
(二)以绣花功夫强治理
(三)以人民需求为导向
XX县综合行政执法局2025年工作总结和2026年工作计划
一、2025年工作总结
(一)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加强对上争取,积极对接发改、财政等部门,密切跟进争取资金进展,老城区排水防涝项目已下达中央预算内资金XX万元;城区排水防涝项目获批农发行贷款XX亿元,其中首批XX亿元贷款已成功拨付到位,第二批XX亿元贷款正在办理相关手续;争取“两重两新”环卫设备更新超长期国债,XX县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设施改造和老旧环卫车辆更新项目已下达首批超长期国债XX万元,XX县西部老城区排水防涝地下管网设施建设和改造项目已发行XX亿元债券。同时,配合财政部门,统筹资金使用,确保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深入开展城市小微公共空间整治,认真总结经验,主动沟通对接,积极争取支持,9月1日我县获批成为山东省城市小微公共空间整治提升工作试点城市,济宁市仅我县与微山县入围试点城市名单。
加快项目建设进度,集中资源、力量,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统筹实施路面大修、地下管网改造、绿化亮化、路口渠化等内容,推动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今年4月份,克服土地性质变更、资金短缺、工期紧迫、环保任务繁重、天气变化无常等多重困难,同步对中都大街南段、政和路东段、银星东路北段实施升级改造,通过优化施工流程,分段、分区施工,项目如期完工通车;圣泽大街周边学校、居民区密集,为最大程度减少对群众出行的影响,利用学生假期时段,集中对圣泽大街东段进行升级改造,7月21日该路段开始封闭施工,采用分段同步施工的方式,经过一个多月的昼夜奋战,8月底各分段路面具备通车条件,先行开放交通,切实满足了假期后群众的通行需求,目前道路已全线贯通。
(二)做好精细化管理,提升城市管理效能
深入开展“城市管理品质提升年”活动,实施市容市貌、市政设施、园林绿化、环境卫生等“四大”提升攻坚行动,通过精细化、网格化、智能化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在全市上半年城市管理效能评价中,我县城市管理工作成效显著。坚持“堵疏结合”原则,统筹考虑交通流量、周边小区、消防安全和环境秩序等因素,因地制宜设置了7处潮汐摊区,按照“一规范、两疏导、三统一、四严禁”的规定要求,规范摊区管理,切实管好城市微环境,5月底通过市级验收,完成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建设任务。强化数字赋能,实施城市智慧化运行管理,不断拓展完善平台应用,打造油烟监管、门前五包管理、城市防汛指挥、共享电单车管理等应用场景,牵头起草市级《共享单车政府监管系统建设规范》,推出城管AI能力中心、非接触式市容市貌管理系统、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平台等一系列创新应用项目,其中,“AI赋能打造城市‘智治’新场景”获评山东省公共视频智能应用示范案例;“非接触式市容市貌管理服务系统”、“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平台”荣获国家版权局著作权登记认证,推动城市管理精细化、常态化水平持续提升。截至目前,累计完成信息采集68295件,快速上报案件13540件,派遣并处置案件52657件,处置率99.32%,按期结案率99.35%。
(三)守好城市防汛底线,守护城市安全运行
完善城市防汛应急预案,强化防汛队伍建设,加强防汛物质储备,深入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对城区5658个雨水井、3212个污水井,9845个雨水篦子进行常态化管理养护,检查防坠网,切实守护群众“脚下安全”。组织开展城市防汛全要素演练,积极参与市、县防汛综合演练,加强技能培训,提升应急抢险能力。强化汛期值班值守,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做到“六个提前”,提前布置泵车、提前运行泵站、提前提闸塌坝、提前混编联动、提前安排部署、提前到岗到位,确保紧急情况及时上报、快速处置,圆满完成了2025年汛期城市防汛任务。2025年受理道路积水类工单14笔,同比下降51.7%,城市安全韧性进一步提升。
(四)强化交通秩序整治,营造畅通出行环境
积极参与城区交通秩序综合整治行动,增派执法人员及文明劝导员,聚焦商圈、医院、学校周边,集中推进非机动车停放、僵尸车治理等专项行动,用“绣花功夫”推进精细化管理,畅通群众出行环境。行动开展以来,累计处置占道经营行为800余起,清理整治公共区域“僵尸车”338辆,安装道路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