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深学细悟全会精神党建引领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5
3.同心同频同音绘就“十五五”规划民生底色9
4.以实干担当答好新征程上高质量发展答卷12
5.以史鉴今担使命守正创新促落实15
一、把握全会核心要义
二、锚定全会部署要求
三、强化全会精神落实
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交流发言汇编(5篇)
目录
1.
察民情、谋实策、求实效谱写民生建设新篇章 2
2.深学细悟全会精神党建引领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5
3.同心同频同音绘就“十五五”规划民生底色 9
4.以实干担当答好新征程上高质量发展答卷 12
5.以史鉴今担使命守正创新促落实 15
察民情、谋实策、求实效谱写民生建设新篇章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新时代民生建设指明了方向。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领会全会精神,深入一线察民情、聚焦痛点谋实策、真抓实干求实效,以民之所盼为政之所向,扎实推进民生保障走深走实,切实纾民忧、暖民心,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民生建设新篇章。
倾心察民情,深入一线感知民生冷暖。“知政失者在草野,知屋漏者在宇下。”只有真正走进群众、融入生活,才能摸准民生脉动、感知百姓冷暖,为精准服务奠定坚实基础。在“十五五”规划窗口期,广大党员干部要主动深入基层,以“身入心至”的姿态,把倾听民声、体察民情作为履职之本。要“沉浸式”走访,带着问题走进居民家中、融入社区院落,与群众促膝谈心,将诉求困难详细记录,建立详实“民情台账”,做到情况明、底数清。要“多渠道”纳言,既用好政务APP、民情热线等线上渠道,也在社区设置意见箱、召开议事会,邀请群众共商共议,从家长里短中捕捉共性诉求。更要“系统性”建档,对社情民意按领域分类,厘清“立即办”的当务之急与“逐步推”的长远需求,界定个性与共性问题,形成清晰的民情清单,为后续精准施策、高效服务提供有力支撑。通过扎实的民情调研、科学的分析梳理,真正把“民生冷暖”转化为“治理清单”,让每项决策顺乎民意、每项服务温暖民心。
倾力谋实策,聚焦痛点破解急难愁盼。“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为。”群众的急难愁盼,就是干部的行动号令。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十五五”民生目标为牵引,以“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将“问题清单”变为“履职清单”,勇接“烫手山芋”,敢啃“硬骨头”。针对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要坚持精准把脉、靶向施治,面对管道堵塞、证件办理等即时性问题,实行“接诉即办、一次清结”,以速度传递温度;面对老旧小区改造、停车位规划等跨部门事项,推行“一事一策、专班推进”机制,打通中梗阻;面对物业服务、环境整治等共性难题,则要深挖根源、推进系统治理,实现从“解决一件事”向“办好一类事”走深走实。也要善用科技赋能治理,建设“智慧民生”平台,通过数据研判民生需求、智能匹配资源,推动服务从“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持续打通民生堵点,让民生服务可感可及、高效便捷,以科学精准之策回应民生关切,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倾责求实效,真抓实干筑牢幸福根基。“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做好民生工作,重在务实担当、贵在久久为功。广大党员干部要立足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实效导向,既要做让群众看得见、得实惠的显绩,也要做为后人打基础、利长远的潜绩,切实把工作着力点放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上,确保每件民生实事落地有声、务实有效。要推动服务资源直达基层,打通惠民“最后一公里”,依托“家门口”服务站点和“一站式”便民中心,实现政策咨询、业务办理、公共服务向社区延伸,让群众少跑腿、好办事。同时要注重民生项目的长效运营,落实“建管用”一体化机制,既确保设施建得好,更保障服务用得久。要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标尺,建立实事办结回访机制,通过入户走访、线上问卷、数据监测等方式,跟踪项目实效、听取真实反馈,对运行不畅的服务及时优化,对群众新需求快速响应。唯有扎实办好每件民生小事,以干部的“辛苦指数”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才能赢得群众真信任、筑牢幸福硬根基,为绘就“十五五”民生新图景注入持久动能。
深学细悟全会精神党建引领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近期,我怀着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及相关解读,深刻领悟全会提出的新思想、新部署、新要求。作为市残联机关党委工作人员,全会精神为我们以党建引领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让我对“十五五”时期残疾人工作的方向路径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
一、把握全会核心要义,筑牢残疾人事业政治根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我国即将胜利完成“十四五”主要目标任务,进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将“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作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明确提出要“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这与残疾人事业的价值追求高度契合。全会强调的“六个坚持”原则中,“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根本保证,“坚持人民至上”是价值立场。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残疾人事业作为党和国家民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始终坚持党对残疾人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服务残疾人的实际效能。近年来,市残联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推动残疾人康复、就业、教育等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这正是党的领导在残疾人事业领域落地生根的生动体现。全会精神进一步坚定了我们的政治信念——唯有始终沿着党中央指引的方向前进,才能确保残疾人事业发展不偏航、不走样。
二、锚定全会部署要求,找准残疾人工作发力方向。全会对“十五五”时期的战略任务作出系统部署,诸多内容与残疾人事业发展密切相关,为我们找准工作切入点提供了明确指引。在民生保障提质方面,全会提出“坚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当前,*仍有部分残疾人面临康复资源不均衡、就业渠道不畅通等问题。我们将以全会精神为指引,深化“党建+民生服务”模式,推动党员干部下沉基层开展“残疾人需求大调研”,聚焦残疾人急难愁盼问题精准施策。借鉴全会“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思路,联合卫健、医保等部门扩大残疾人康复服务覆盖面,推动康复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深度合作,让残疾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专业康复服务。在赋能发展增效方面,全会强调“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启示我们要打破传统服务模式,借助数字技术赋能残疾人事业发展。我们将推进“智慧残联”建设,运用大数据分析残疾人需求数据,实现服务供给与需求精准匹配;依托*产业优势,联合企业搭建残疾人数字技能培训平台,重点开展人工智能、电子商务等领域培训,助力残疾人融入“数字中国”建设浪潮,实现高质量就业。同时,积极落实全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求,推动中心城区优质助残资源向郊区新城延伸,缩小城乡残疾人服务差距。在基层治理提能方面,全会提出“统筹推进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基层是残疾人工作的“最后一公里”,我们将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加强残疾人服务机构党组织建设,推动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向残疾人社会组织延伸。通过开展“党员助残示范岗”“党建联建共建”等活动,引导党员在助残服务中亮身份、作表率,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残联牵头、社会参与”的基层残疾人工作格局,让残疾人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
三、强化全会精神落实,锤炼残联干部过硬作风。全会指出,要“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狠刹各种不正之风,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作为市残联机关党委工作人员,我深刻认识到,落实全会精神关键在人,关键在过硬的作风和能力。我们将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组织开展“全会精神进残联”系列活动,通过专题党课、辅导授课、研讨交流等形式,引导全体党员干部深学细悟、融会贯通。同时,巩固拓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成果,聚焦助残服务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开展专项整治,推动党员干部树立“以残疾人满意为标尺”的政绩观。建立健全残疾人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将服务残疾人的实效与党员干部评优评先、绩效考核挂钩,激励干部职工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做好每一项助残工作。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吹响了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号角。作为残疾人事业的参与者、推动者、工作者,我们将以全会精神为行动指南,把“人民至上”的理念融入血脉、付诸行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让*的残疾人朋友在“十五五”时期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贡献残联力量。
同心同频同音绘就“十五五”规划民生底色
10月20日至23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将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五五”时期作为我国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阶段,肩负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大历史使命。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规划谋篇的历史交汇点,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人民满意”作为编制谋篇的最高标准,俯下身子察民情、打开窗子汇民智、掏心窝子解民忧,不断绘浓“十五五”规划的民生底色。
俯下身子察民情,让规划方向与群众期盼同心共向。民情藏在田间地头的脚印里,躲在街头巷尾的闲谈中。驻村书记董桂林用“蹭饭工作法”敲开村民家门,在一碗面条里听出留守老人的牵挂、滞销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