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一)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构建高效运行
(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系统性建设逐步规范
(三)安全宣传教育培训的广度与深度持续拓展
(四)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的精度与力度显著增强
(五)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系统性与实战化水平稳步提升
二、存在问题
(一)思想认识层面的麻痹松懈思想依然存在
(二)责任落实层面的压力传导存在“中梗阻”现象
(三)基础保障层面的历史欠账与发展需求矛盾突出
(四)外部环境的复杂风险挑战交织叠加
三、下步打算
(一)强化思想引领
(二)健全责任链条
(三)深化隐患治理
(四)推进科技兴安
XX景区主要负责人2025年安全生产履职报告
2025年,XX景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关于安全生产的决策部署,严格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景区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全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安全生产形势保持持续稳定向好,为景区各项事业的稳步发展提供了坚实可靠的安全保障。
一、基本情况
2025年,XX景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在思想认识、责任体系、制度构建、隐患排查、应急管理等多个维度均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运营服务中心作为一线核心部门,在检票引导、安保维稳、环卫保障、设施维护及讲解服务等环节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确保了景区整体运营的安全、平稳、有序。
(一)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构建高效运行。景区始终将健全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作为抓好安全工作的总抓手。强化顶层设计,依据新《安全生产法》中“三管三必须”的核心原则,修订并印发了《XX景区安全生产委员会工作规则》,进一步明确了安委会及其办公室的统筹协调职能。主要负责人严格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全年主持召开安全生产专题会议12次,带队开展安全检查30余次,研究解决了景区智慧消防系统升级、古建筑群消防通道改造等一批重大安全问题。压实层级责任,构建了“党工委管委会—部门负责人—岗位员工”的三级责任链条,层层签订《2025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共计签订责任书350余份,实现了安全责任全覆盖、无死角。运营服务中心内部进一步细化分工,检票组负责入口火种源头管控与游客安全告知,安保组负责全时段巡逻与突发事件的先期处置,环卫维修组负责游览路径安全与设施完好,讲解组负责游览过程中的安全提示与风险预警,形成了各司其职、协同联动的责任网络。完善考核机制,将安全生产工作成效纳入年度绩效考核的核心指标,实行“一票否决”,全年下发安全工作督办函15份,有效推动了责任的末端落实。
(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系统性建设逐步规范。制度建设是安全生产管理的基石,景区着力构建科学完备、实用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制度体系日臻完善,在已有20余项基础制度之上,2025年结合新业态发展和风险变化,重点组织编制并发布了《XX景区低空旅游项目安全管理实施细则》《XX景区夜游经济安全管理规定》,对索道、玻璃栈道等高风险项目的运营标准、维护保养、应急处置作出了更为详尽的规定。制度修订与时俱进,组织安全管理部门、法律顾问及一线骨干对现有制度进行了全面梳理和修订,修订后的《森林火灾专项应急预案》增强了与地方专业森林消防队伍的联动机制,《旅游高峰期大客流应对处置方案》则细化了线上预约、入口管控、节点分流、紧急疏散等全流程管控措施,提升了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制度执行彰显刚性,通过“日常巡查+专项检查+联合执法”的模式,强化制度执行的监督,全年针对检票口火种收缴流程、安保巡逻频次、维修作业许可等制度落实情况开展专项检查25次,对发现的3起违规操作行为进行了严肃处理,并在全景区范围内通报批评,确保了制度“长牙带电”。
(三)安全宣传教育培训的广度与深度持续拓展。提升全员安全素养是治本之策,景区坚持把安全教育培训作为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工作来抓。分层分类精准施训,面向管理层,重点讲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等理论知识;面向特种作业人员,坚持持证上岗,并定期组织复训和技能比武;面向运营服务中心等一线员工,侧重于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应急处置技能、游客沟通技巧等实用性内容。全年累计组织各类安全生产培训35场次,参训人员达2800余人次,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保持100%。宣传教育形式多样,充分利用景区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等新媒体平台,发布安全知识、游玩提示、预警信息等200余条,在景区入口、换乘中心、核心景点等关键位置,设置安全提示牌600余块,形成了线上线下、动静结合的立体化宣传网络。安全文化氛围浓厚,组织开展了“安全生产月”、“119消防宣传日”、“森林防火宣传周”等系列主题活动,通过安全知识竞赛、应急演练观摩、发放宣传手册等形式,引导全体员工和广大游客“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运营服务中心的讲解员将安全知识融入讲解词,寓教于乐,有效提升了游客的安全意识。
(四)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的精度与力度显著增强。隐患是事故的根源,排查治理是防范事故的关键环节,景区以“零容忍”的态度狠抓隐患排查整治。排查机制立体多元,建立了运营服务中心一线班组日巡查、各部门周排查、景区月度综合检查、节假日专项检查、重要时段领导带队督查的“五位一体”隐患排查机制,引入第三方专业安全技术服务机构,每季度开展一次全面的安全“体检”,重点对电气系统、建筑结构、特种设备等进行深度检测。隐患数据清晰可溯,全年累计组织开展各类安全检查120次,覆盖景区所有运营区域和后勤保障场所,共排查出各类安全隐患135项,其中一般隐患129项,重大隐患6项,所有隐患均建立了详细的台账,明确了隐患内容、责任单位、责任人、整改措施、整改时限和资金来源,实行“清单式”管理、销号式落实。整改闭环扎实有效,对排查出的隐患,坚持“立查立改、限期整改、挂牌督办”相结合,全年投入整改资金85万元,用于消防设施升级、道路护栏加固、电气线路改造等,截至2025年11月10日,已完成整改134项,整改完成率达到99.2%,剩余1项重大隐患已制定专项方案,并落实了临时管控措施,计划于年底前彻底完成。
(五)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系统性与实战化水平稳步提升。有效的应急响应是抵御风险的最后防线,景区不断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预案体系科学完备,形成了以1个《XX景区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为总纲,涵盖火灾、防汛、地质灾害、特种设备、食品安全、大客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12个专项预案的“1+12”应急预案体系,所有预案均按规定向属地应急管理部门备案,并根据实际情况每年进行一次评估修订。应急队伍精干高效,整合景区安保、消防、工程、医疗等力量,组建了一支60人的专职应急救援队,并按区域划分了5个应急救援小分队,确保在5分钟内能够响应景区内任何地点的突发事件,运营服务中心的安保人员作为应急处突的第一响应力量,定期开展体能、技能和战术训练。应急物资储备充足,建立了中心应急物资库和3个区域应急物资储备点,储备了灭火器材、破拆工具、照明设备、通信设备、医疗急救包、帐篷、救生衣等20余类、价值超50万元的应急物资,并建立了动态管理和轮换制度,确保物资处于良好状态。应急演练贴近实战,坚持“演练即实战”的原则,全年组织了不同规模、不同场景的应急演练18次,其中与XX市、XX区两级应急、消防、卫健、公安部门联合开展了“守护2025”大型综合应急演练,模拟了森林火灾引发游客被困的场景,检验了多部门协同作战、跨区域应急救援和现场医疗救护的能力,演练后及时复盘总结,优化了8项应急流程。
二、存在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景区安全生产工作仍面临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安全基础依然薄弱,风险挑战不容忽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