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认清形势
二、正视问题
三、强化担当
在XX县第一人民医院安全生产工作专题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院安全生产工作专题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上级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深刻吸取近期国内一些安全事故的沉痛教训,全面分析我院当前面临的安全形势,安排部署下一阶段的安全生产重点工作,动员全院上下进一步绷紧安全之弦、织密防护之网、压实安全之责,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实举措,坚决守住医院安全发展的生命线。刚才,XX同志传达了上级最新的文件精神,并通报了我院前三季度的安全生产总体情况,我都同意。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深刻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安全生产是医院一切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不可逾越的红线、底线和高压线。一直以来,院党总支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全院各科室、各部门认真履职,广大干部职工共同努力,我院的安全生产形势总体保持了平稳态势,为医院的正常医疗秩序和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特别是今年以来,我们先后开展了多轮次的专项检查和隐患排查,解决了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完善了一系列安全管理制度,全院的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有了新的提升。这些成绩的取得,值得肯定。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成绩只代表过去,风险就在眼前。当前,医院安全生产领域的“灰犀牛”和“黑天鹅”事件风险交织叠加,整体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我们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前所未有。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的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
从外部环境看,安全生产的政治要求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国家层面反复强调,“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要求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好安全生产。特别是医疗卫生领域,作为人命关天、生命相托的特殊行业,更是安全监管的重中之重。2023年4月,XX市XX医院发生重大火灾事故,29条鲜活的生命瞬间逝去,教训之惨痛、影响之恶劣,震惊全国。这起事故暴露出涉事医院在安全责任、隐患排查、应急处置等多个环节存在致命漏洞,也为我们每一家医疗机构都敲响了震耳欲聋的警钟。事故调查报告中指出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意识薄弱、主体责任悬空、监管责任落空”等问题,我们必须逐条对照,深刻反思,引以为戒。我们必须认识到,抓安全生产,不仅仅是业务工作,更是重大的政治任务。保一方平安、护一方稳定,是我们作为公立医院必须扛起的政治责任。
从我院自身看,风险隐患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日益凸显。我们医院作为XX县的区域医疗中心,年门诊量超过60万人次,年出院患者超过3万人次,人员高度密集、流动性大;医院科室齐全,各种高精尖设备超过300台(套),水、电、气、氧、特种设备等生命支持系统运行复杂;检验科、药剂科等部门还涉及大量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危险化学品;住院患者中,危重症患者、高龄患者、失能失智患者比例逐年增高,他们行动不便,自救能力弱。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我院的火灾风险、设备风险、医疗风险、化学品风险等各种风险点多面广,任何一个微小的疏忽,都可能酿成无法挽回的重大损失。可以说,我们每天的工作,都是在与风险赛跑,与隐患博弈。
同志们,安全生产工作,一失万无。我们必须从讲政治、顾大局、保民生的高度,深刻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现实紧迫性和长期艰巨性。全院上下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上级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院党总支的工作要求上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把安全作为发展的“生命线”来守护,把隐患当作事故来对待,把别人的事故当作自己的教训来吸取,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危机感和责任感,全力以赴抓好我院的安全生产工作,为患者提供安全的就医环境,为职工创造安定的工作环境,为医院的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的安全基石。
二、正视问题,找准短板,精准把握我院安全工作的风险点和薄弱点
成绩不说跑不了,问题不讲不得了。召开安全生产会议,关键就是要坚持问题导向,把问题找准、把根源挖深、把风险看透。从近期各部门自查和院级督查的情况来看,我院的安全生产工作虽然总体可控,但仍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短板和弱项。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有效解决,就如同埋在我们身边的“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爆。
第一,医疗质量安全防线存在薄弱环节。医疗安全是医院安全的核心。虽然我们大力推行十八项核心制度,但从前三季度的不良事件上报数据分析,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药品“三查七对”在个别环节执行不够彻底,发生了2起用药差错事件,虽然未造成严重后果,但反映出我们的流程管理仍有漏洞。在手术安全核查方面,个别科室存在流程简化、记录不全的现象。根据医务科的统计,今年以来共发生医疗纠纷15起,虽然同比有所下降,但其中有3起是因为沟通不到位、告知不充分引发的,说明我们的人文关怀和医患沟通能力还有待加强。这些问题看似是技术问题、流程问题,但根子上是安全意识问题,是对“生命至上”理念贯彻得还不够彻底。
第二,消防安全基础不够牢固。消防安全是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医院作为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工作的压力巨大。我们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三大顽疾”:一是“物”的隐患依然存在。在前不久的夜间突击检查中,我们发现个别病区安全出口指示牌亮度不足,住院部三楼的消防通道还堆放着废弃的病床和杂物。全院有超过15%的灭火器已接近报废年限,需要立即更换。后勤保障部排查发现,部分老旧科室的电气线路老化严重,私拉乱接电线、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的现象屡禁不止,这都是极大的火灾隐患。二是“人”的短板非常突出。我们随机抽查了20名医护人员和30名后勤人员,能熟练使用灭火器、准确说出火警电话和逃生路线的比例不足60%。部分新进员工和第三方服务人员的安全培训还不到位,应急处置能力堪忧。三是“管”的机制尚有欠缺。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责任没有完全压实到具体人头,存在“上热中温下冷”的现象,科室层面的日常巡查、记录、整改还不够规范、不够主动。
第三,设施设备安全管理存在风险。我院近年来引进了大批高精尖医疗设备,这些设备是提升诊疗水平的利器,但如果管理不善,也可能成为伤人的“凶器”。设备科的报告显示,我院大型医疗设备的开机率和完好率均保持在98%以上,这值得肯定。但报告也指出,一些非核心的、使用频率较低的辅助设备,其预防性维护保养记录不完整,存在“带病运行”的风险。此外,电梯、中央空调、中心供氧、负压吸引、配电房、备用发电机组等生命支持和保障系统,虽然有专人管理,但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有待加强,跨部门协同演练的次数还不够。特别是我们的2号住院楼电梯,已运行超过15年,虽然定期维保,但故障率呈上升趋势,必须高度警惕。
第四,危险化学品与医疗废物管理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