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公寻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读《我们仨》心得体会VIP免费

读《我们仨》心得体会

近日,区党工委组织部组织开展了“党员读书月”活动,结合自身读书学习实际,下面谈谈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著名作家周国平认为,“人之所以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例如因为职业的需要而读专业书籍,因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读实用知识。二是为了消遣,用读书来消磨时光,可供选择的有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人称“北大醉侠”的孔庆东教授认为,书分四类:经典书,终生读;专业书,为工作而读;时髦书、休闲书,闲暇时少量读。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只有经常读书、坚持阅读的人,才能在书海中丰富内心世界、提高精神境界。阅读带给人的提升,是全方位的提升,是提高的认识、拓宽的眼界、汲取的经验、收获的启示、增长的本领。要善于从阅读中总结经验启示,读书学习是提高个人素质和修养的重要途径。

《我们仨》,是杨绛先生在92岁高龄时,所著的长篇回忆录,全书9万字。这本书,原来设想由钱瑗写眼中的父母,杨绛先生写眼中的父女,钱钟书先生写眼中的母女,可是未能实现。两位至亲离世后,杨绛先生带着丈夫和女儿的遗愿,用心记述了这个家庭63年的温馨时光。

这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我们俩老了。以梦境的形式,叙述杨绛先生与丈夫散步时,突然走散,冥冥之中感觉钱钟书先生要离去。第二部:我们仨失散了。用古驿道比喻人生最后旅途,记录女儿钱瑗和丈夫钱钟书相继离世。第三部: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以写实的笔法,记录了杨绛夫妇自1935年新婚赴英留学,在牛津喜得爱女,回国后一家三口在动荡的抗日战争岁月颠沛流离,再到解放战争、文革运动、社会变革等。行至暮年,杨绛先生却先后于1997年、1998年经历了与女儿和丈夫的生离死别。杨绛先生淡淡地回忆、淡淡地叙述,从一个人的自由洒脱,到两个人的心有灵犀、三个人的相互扶持,再到“我们仨”骤然失散、一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4、如遇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微信:22665800

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微信:22665800

读《我们仨》心得体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
搜索资料
我的下载
会员中心
在线客服
  • 客服微信:2266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