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跃居全球第二 数字中国崛起的新质生产力密码
2025年8月14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成就。据介绍,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5G基站总数达到455万个,千兆宽带用户突破2.26亿户,算力总规模跃居全球第二,有力带动了经济社会发展。这一系列数字不仅勾勒出“十四五”时期数字中国建设的壮阔图景,更揭示了一个深刻变革——以算力为核心的新质生产力正在重构中国经济发展的底层逻辑。
回望历史长河,人类生产力的每一次质的飞跃都伴随着核心生产要素的革新。从农耕时代的土地劳力,到工业时代的资本技术,再到信息时代的数据算法,生产要素的迭代推动着文明形态的更替。而今,中国算力规模跃居世界第二,意味着我们掌握了数字经济时代最基础也最核心的生产要素,这不仅是基础设施建设的成就,更是对未来发展主动权的牢牢把握。全球算力格局的重塑过程中,中国正从跟跑者转变为并跑者甚至领跑者,这种转变将深刻影响未来几十年的国际竞争格局。
算力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正在全方位重塑中国的经济版图。近年来,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元宇宙等兴起,背后都依托于算力这个基础。据测算,在算力中每投入1元,平均将带动3至4元经济产出。譬如,在智能制造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依托强大算力实现生产流程的精准控制和优化;在生物医药行业,AI辅助药物研发将新药发现周期从数年缩短至数月;在气候预测方面,超级计算机能以更高精度模拟大气运动规律。这些变革不是简单的效率提升,而是生产力性质的革命性变化。广东的智能工厂实现“黑灯生产”,浙江的“无人农场”完成全程机械化作业,贵州的“东数西算”工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算力赋能下,中国经济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正在加速推进。据国际数据公司(IDC)与浪潮信息联合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达725.3百亿亿次/秒(EFL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