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公寻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关于“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VIP免费

提纲:

一、“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多维价值

  (一)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1.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三观”

2.厚植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有利于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

1.创新高校思政课程体系

2.丰富高校思政课程内容

  (三)有利于夯实意识形态工作基础

1.发挥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作用

2.坚定社会主义大学“四个服务”办学方向

二、“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比较单一

  (二)学生认识不够到位

  (三)教育环境不够优化

三、“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师资队伍建设相对滞后

1.教师开展“四史”教育的转向不够

2.“四史”教育相关培训不够

  (二)学生主体地位重视不够

1.对“四史”教育意义宣传不够

2.对学生的需要缺乏足够的理解

  (三)环境建设要求更高

1.“四史”教育软环境错综复杂

2.“四史”教育硬件设施基础薄弱

四、“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对策

  (一)建强“四史”教育融入思政教师队伍

1.全面提升思政课师资素质

2.健全与思政课结合的“四史”教育培训机制

  (二)优化“四史”教育注入高校学生群体

1.优化同龄人的群体氛围

2.调动学生对“四史”学习的积极性

  (三)创建“四史”教育引入校园良好环境

1.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2.建设高技术教育平台和场地


关于“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01月,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首次提出“四史”教育这一概念,大会后,习近平总书记又在多个场合重申“四史”教育的重要性。

四史”教育的途径多种多样,形式也十分丰富。高校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是实施“四史”教育的重要途径,本文便是以此为背景开展了相应的研究。

一、“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多维价值

四史”于大学思政课的融合具有重大意义,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有利于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能够为巩固思想政治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2]

(一)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1.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三观”

大学时期是学生进入社会之前积累知识的黄金时期。当今的大学生主要是00后,他们身处科技发达、信息爆炸的年代,接触信息的年龄较早,思想也比较活跃,对人生有自己的见解和追求。不仅追求物质上的满足,还十分重视精神上的收获。把“四史”教育与大学思想政治课程结合起来,以“四史”教育为载体,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育人的功能,进一步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培养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三观”。

2.厚植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也是当代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所在。将“四史”引入到高校思政课当中,让学生在读懂历史的同时,深刻理解今天生活的来之不易。“四史”中生动的史实可以让大学生产生深刻的共鸣,能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爱国主义情怀。通过一系列真实的历史事件,把爱国主义情感深深地植入到学生的内心深处,激发他们为祖国和人民奋斗的责任感。

(二)有利于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

1.创新高校思政课程体系

把“四史”教育与高校思政课结合起来,既可以利用历史事实培养出社会主义接班人,又可以促进高校思政课程体系的改革和创新。思政课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感到乏味,把“四史”教育与思政课结合起来,使其成为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让学生在学习思政课的时候不再是单纯的理论堆砌,以真实的历史来改变学生的观点,从而获得学生的好感。“四史”教育包含着民族精神、民族英雄,其中所蕴含的历史思维和历史规律,能够为我国大学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体系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丰富高校思政课程内容

四史”中包含着许多感人同时使人奋发向上的历史故事。其中有革命先烈们为祖国、为民族的献身精神;有在改革年代敢于担当的革命精神;也有今天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伟大抗疫精神。“四史”本身是一种富有说服力、富有感染力的教育内容,能够进一步丰富大学思想政治课程的理论内容。把“四史”教育与高校思政课结合起来,就是把更新鲜的血液注入思政课当中。

(三)有利于夯实意识形态工作基础

1.发挥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作用

当前,世界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国际社会对于意识形态问题的争论也愈加激烈,新自由主义、普世主义等错误思潮持续向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进行着猛烈的冲击。在新形势下,把“四史”教育与高校思政课结合起来,是党在意识形态建设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四史”教育与高校思政课的融合,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过去,找到自己奋斗的目标。将“四史”教育纳入思政课教学,同时也是高校落实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举措,能够发挥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作用。

2.坚定社会主义大学“四个服务”办学方向

2016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了高等教育“四个服务”的发展方向。“四史”教育是实现“四个服务”目标的一条重要途径,高校作为国家教育的战略高地,在我国的思想政治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把“四史”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课相融合,能够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党的奋斗历史,树立“四个自信”,巩固家国情怀,让学生可以以史实为基础,加强自身学习和实践的深度,把理论深刻转化为实践的自觉[3]

二、“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存在的问题

为深入研究“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笔者采用问卷调查法,采用互联网问卷的方式,对全国各地的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此次问卷共计发放600份,其中有效问卷565份,无效问卷35份,问卷回收有效率为94%。另外,对部分高校的思政课程管理人员和教师进行访谈,对当前我国高校“四史”教育与思政课融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一)教学方式比较单一

四史”的教学内容与课堂教学的结合方法相对单一,同时对现代教育技术的采用也相对较少。在问卷调查中,大学生被问及“对于‘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的教学,老师是如何开展的?”的问题时,填写“根据课本讲”的学生有111位,填写“结合课程PPT讲”的学生有48位,填写“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如慕课教学”的学生有48位,另外有54位学生填写了“应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当前,高校的思政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对现代教育技术忽视的问题,在“四史”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是采用PPT进行教学,而采用慕课等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却寥寥无几。有的教师甚至是照搬课本,不进一步地对现代教学方法进行扩展和应用,这是对教学资源的极大浪费。

在教室里缺少互动性的沟通。在提问“老师在‘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教学互动?”时,只有27%的人说有过频繁的交流,59%的人说有互动,但是却很少,另外还有22%的学生表示从来没有过互动。沟通作为情感的桥梁,恰当的教学沟通能进一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激发学生的课堂热情,使学生“四史”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在进行思政教学时,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通过与学生的频繁互动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四史”,通过“四史”教育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与学生进行更好的沟通。

(二)学生认识不够到位

在问卷调查中,大学生被问及“您觉得‘四史’教育有必要融入思政课吗?”的问题时,填写“一般”的学生占到了55%,填写“非常重要”的学生占到了13%,填写“重要”的学生占到了23%,填写“不重要”的学生占到了9%。通过问卷数据可以看到,大部分学生都选择了“一般”,36%的人选择了“非常重要”和“重要”,可见,在高校思政课的教学中,大学生对“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的重要性认识还需要加强。当被问及“您学习思政课的目的是什么?”的问题时,有31%的大学生认为是为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35%的学生认为只是为了“获得学分”,有28%的学生认为是为了“完成学校的规定”,选择“其他”的学生则占5%。由此可见,在对“四史”教育与高校思政课的融合上,很多学生的认识并不到位。其中有很大的原因是现在的大学生在经历完高考之后,在大学里都以专业课的学习为主,也因此并不重视思政课的学习。这样的现象也使得很多大学生对思政课的理解不够深入,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历史等方面的认识不够透彻,难以把握其精髓。同时,一些大学生对“四史”内容的理解还不够全面,对其的理解还停留在中学阶段,同时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也比较碎片化,还没有形成一个基本的框架,缺乏对“四史”基本理解。

(三)教育环境不够优化

首先,“四史”教育受到校园环境的影响。通过对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很多学生都认为在学校里尽管存在着诸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革命英雄简介等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牌,但却没有发现任何能够进一步增强高校学生对“四史”内容学习的海报、横幅等。其次,当前的“四史”教育也受到了网络环境的影响。在被问及“您在网络上看到过歪曲历史的文章或言论吗?”的问题时,有80%以上的大学生说自己见过,只有16%的大学生说自己没有见过。如今的网络发展高度发达,网络的普及使得大部分人都可以在网上自由发言,很多人在未经深思熟虑的情况下就发出了一些有失偏颇的言论,对网络环境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也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使得很多大学生不能正确地看待“四史”。

三、“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师资队伍建设相对滞后

1.教师开展“四史”教育的转向不够

首先,当前“四史”教育与高校思政课的融合依然由高校思政课教师来完成,由于时间间隔太短,实践经验不足,导致很多大学教师尚未彻底转变。“四史”教育与高校思政课的融合不仅是增加了相关的历史内容,还要改变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这些变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要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实践。其次,年纪较大的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思路相对固定,刚开始接触到“四史”教育时,会有一些抵触情绪,觉得“四史”的增加会扰乱原本的高校思政课程教学进度。初出茅庐的青年教师,尽管对新事物很有兴趣,但自身却对思政课程教学本身不太熟练,又加上要在思想政治课程中将“四史”教育融入其中,难免会感到迷茫,这些都使“四史”教育很难充分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教学中[4]

2.“四史”教育相关培训不够

教师的教学水平与“四史”教育在高校思政课程中的教学深度息息相关。

在对高校思政课程教师的访谈中,被问及“您有参加过‘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培训吗?”及“您觉得有没有必要开展‘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相关培训活动?”的问题时,大部分教师都表示自己参加过与“四史”教育相关的会议,但有关“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培训却很少甚至没有。同时,高校思政课师资队伍中的大部分教师都存在着不同的专业背景、不同的教学能力与研究水平。尽管教师通过自身的学习和教学,对“四史”的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在没有接受系统培训的情况下,仅凭经验来开展“四史”教育是远远不够的。

(二)学生主体地位重视不够

1.对“四史”教育意义宣传不够

四史”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在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4、如遇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微信:22665800

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微信:22665800

关于“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
搜索资料
我的下载
会员中心
在线客服
  • 客服微信:2266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