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公寻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关于对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VIP免费

提纲:

1.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现状

2000.2001两年间

2.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原因分析

3.提升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

3.1社会发展的需要

3.2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3.3教师个人成长的需要

4.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应对策略

4.1个人层面

4.2学校层面

4.3社会层面


关于对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党的二十大召开以来,不论是在经济还是科技上,我国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作为经济科技发展的后续力量,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更是社会关注的重中之重。当下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针对其心理健康发展的工作任务已迫在眉睫。然而,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高校教师却一度被忽视。一方面,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会影响教师自我的发展以及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更为重要的是教师的心理状况会“感染”学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影响很大。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导致高校教师工作、生活方式被迫改变,对高校教师心理造成极大的冲击。因此,本研究拟从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现状、成因以及对策三个方面探讨后疫情时代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情况。

1.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现状

20002001两年间,李桂芝等以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的教师为研究对象,分析了220名教师的体检情况,结果发现,在220名教师中,有100多人的健康状况有问题,患病率高达48.8%;张海鹰教授2008年以xx市的12所高校为研究对象,以SCL-90为研究工具,结果发现有心理问题的教师高达44.56%,且女教师人数明显高于男教师(女教师48.59%,男教师36.64%),其中,在失眠、焦虑以及人际关系敏感等方面表现最为突出;2009年,韩新功等以河北10所高校的5210名教师为对象,考察其健康状况,结果发现处于疾病状态的教师占23.4%;李小华等2011年对湖南13所高校600名教师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发现身体有疾病的人数占76.8%2014年,冷传奇等对8所南京高校800名教师进行健康状况调查,患病率高达47.69%2020年,陕西师范大学发布了对全国145所高校2.9万名教师的调研报告,报告显示近年来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越发突出,抑郁、强迫症、情绪焦虑等状况尤为严重。高校教师出现生理问题时,可以利用医疗资源进行自我调整,但出现心理不适时,更多的是靠自我调整、自身疏导、自我调节。在周婧等对xx的一项居民对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认识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当出现心理问题需要求助他人或专业机构时,只有25.8%的人表示自己愿意主动寻求专业机构帮助,而有超过一半(53.3%)的人则表示,即使自己出现心理问题,也不会主动寻求心理咨询专业机构的帮助,反而更愿意选择自己调整或者向身边的人求助解决。综上,大量的研究结果均显示,目前高校教师在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患病率都较高,且主要的调整办法均来源于自我,健康状况很不乐观。

2.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原因分析

个人因素

世界上最复杂的莫过于做人的工作。家庭关系和人际交往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高校教师也一样,每天面临来自工作、生活与人际交往的多方压力,如来自工作方面繁重的教学工作、科研压力、与同事领导的人际交往带来的压力等,来自生活方面的子女教育方面、夫妻关系、家务劳动、经济压力等。无论来自哪方面,对于高校教师来说,都是一关又一关的考验。同时,职业成就感缺乏也是高校教师心理问题中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因素。有完美主义倾向,力求做到极致,将科研中的精益求精延伸至个人的生活中,亦是高校教师普遍存在的通病,这也导致一旦受挫,将会面临比常人更大的压力。而教师,特别是高校的教师,更是忌讳谈论自己的压力,担心被人误解,解读成个人发展的缺陷,这在原本的压力上陡增一倍。久压之下,自身调适能力差一点的教师找不到合适的自我调节方法,便无暇顾及,麻木无视,最终无可避免地将损害其身心健康。

学校因素

以既有的制度为出发点,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管理,还是晋升,或是职称的评审,几乎所有高校保持出奇得一致———苛刻。这对于本就缺乏获得感和存在感的高校教师来说,无疑是令职业倦怠雪上加霜。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时刻承受来自教学与科研的重压。近年来,对于教学质量的不断追求,自然就导致被监督的力度不断增大,各种评估和检查日益频繁,教师疲于应付。此外,在各种等级考核的规章制度下,高校管理层只注重考核指标的等级,对于教师个人的心理素质教育却是一再地忽视。更有甚者,教师个人的职业发展也被迫与学校制定的年终考核及岗位津贴绑在一起,过度考核教师各项工作能力与工作效率的同时,却没有一个合理的培养机制,这其中感受最突出的是青年教师,他们所承受的压力往往要远高于同在一个教学单位的中老年教师。

社会因素

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但高校教师的收入水平并没有同比提升,他们仍属于低收入群体,也就是坊间所说的“饿不死,也富不着”,其在岗位上的劳动输出与物质和精神上的收获往往不呈正比。同时,对于高校管理部门而言,更关注与重视的是学生心理健康和思想教育状况,其程度是高校教师难以望其项背的。管理部门对高校教师更多注重的是科研项目、发表论文的级别和数量、教学质量的状况、业务技能的提高等,强调其对院系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的贡献,却疏于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此外,在教师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方面,一直存在多方问题,包括投入不够、重视度不够,缺乏有效、有针对性的举措等。让人更意外的是,一直以来教师行业被社会所羡慕的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4、如遇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微信:22665800

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微信:22665800

关于对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
搜索资料
我的下载
会员中心
在线客服
  • 客服微信:2266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