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的意义
二、建设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
(二)坚持公益性质
(三)坚持能力标准
(四)坚持示范引领
(五)坚持医防并重
(六)坚持问题导向
三、建设范围与目标
(一)建设范围
(二)建设目标
四、建设内容
(一)优化调整资源配置
1.加强资源配置
(二)不断提升服务品质
2.改善医疗环境
3.改善就医感受
4.改善人文环境
(三)狠抓医疗能力提升
5.提升服务能力
6.规范质控管理
7.强化队伍建设
(四)积极参与“三通”医共体建设
8.积极参与“三通”医共体建设
(五)提升基层信息化水平
9.推行远程医疗
(六)着力转变服务模式
10.做实家医签约
11.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12.促进医防融合
五、实施步骤
(一)明确任务
(二)建设整改
(三)验收挂牌
(四)报备复核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管理
(二)强化政策保障
(三)注重典型引领
(四)强化统筹推进
荣昌区2021年全面推进社区医院建设工作方案
为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在总结2019年社区医院建设工作的基础上,根据《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全面推进社区医院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渝卫办发﹝2021﹞7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意义
开展社区医院建设工作有利于构建“供给足、环境美、服务优、上下联、信息通、医防融”的新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落实分级诊疗制度。通过推进社区医院建设,拓展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内涵,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影响力和社会地位,提升广大基层卫生人员职业自信和归属感,提升居民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信任度和利用率,从而进一步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基层医疗卫生高质量发展。
二、建设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发展为主线,以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出发点,进一步提升群众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信任度和获得感。
(二)坚持公益性质。坚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和公益性质,加挂社区医院牌子后,原有机构性质不变,机构代码不改,财政补助和优惠政策不缩水。
(三)坚持能力标准。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级创建相结合,将达到社区甲级标准和乡镇乙级以上标准作为必要条件,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持续提升服务能力,改善服务质量。
(四)坚持示范引领。时间服从质量,成熟一个加挂一个,不追求数量一拥而上,坚持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与各地农村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建设相结合,充分发挥社区医院示范标杆作用,引领区域基层卫生事业持续发展。
(五)坚持医防并重。坚持医防融合理念,着力解决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两张皮”现象,在加强医疗的同时开展预防保健等基本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合理设置服务场所,优化服务流程,积极推进医防融合发展,形成临床与公卫“两不误、两促进”工作机制。
(六)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短板和本次疫情防控暴露出的薄弱环节,以提供公平可及和优质高效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堵漏洞,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工作。
三、建设范围与目标
(一)建设范围。社区医院建设面向全区所有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
(二)建设目标。到2025年底,建成5个社区医院,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个,乡镇卫生院1个,成为基层卫生服务标杆,为建设西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示范中心打好基础。
四、建设内容
(一)优化调整资源配置,保障供给足。
1.加强资源配置。严格按照《社区医院基本标准(试行)》(附件5)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级评审要求,进一步完善房屋、设备、床位、人员等资源配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提档升级,重点健全临床、公共卫生、医技等科室设置。至少建成1个区县级特色科室,且特色科室日均门诊量≥30人次。结合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和群众需求,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医院规范设置发热门诊和心理咨询门诊。(责任科室:医政医管科、公共卫生科、项目办、药械中心)
(二)不断提升服务品质,实现环境美。
2.改善医疗环境。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装饰装修标准,统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风貌及内部标识系统。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业务服务布局。门诊诊室、治疗室、多人病房等区域为服务对象提供必要的私密性保护措施。(责任科室:公共卫生科、医政医管科)
3.改善就医感受。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流程,设置健康管理站,为来院患者及陪伴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对医疗机构环境绿化、厕所、食堂、停车、便民设施等进行重点整治,做到医疗机构绿化率不低于30%,卫生厕所布局合理,食堂清洁绿色,停车位数量设置合理,便民服务设施、无障碍设施配备适宜。(责任科室:医政医管科、爱卫办、项目办)
4.改善人文环境。不断优化门急诊、入(出)院、影像检查、上下电梯等关键环节和重点场所的服务流程。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促进形成良好医德医风。挖掘医疗机构文化底蕴,立足实际凝练、升华适合医疗机构的文化精神、管理理念和核心价值观,加强医疗机构文化传承和创新。(责任科室:医政医管科)
(三)狠抓医疗能力提升,实现服务优。
5.提升服务能力。提高门诊常见病、多发病诊治能力,提供一般疾病的诊断、治疗、康复、护理服务,至少具备国家要求的66个病种的诊治能力。具备急诊急救能力,设置急诊室,配备相应的急诊救治设备,能提供24小时接诊服务。加强住院病房建设,合理设置床位,主要以老年、康复、护理、安宁疗护床位为主,鼓励有条件的设置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床位,鼓励开设家庭病床,不断提高病床使用效率。提高中医药服务和医疗康复能力,推广中医药综合服务模式,广泛推广和运用中医药适宜技术,为群众提供中医特色服务。强化传染病早发现、早报告能力,规范社区医院预检分诊流程,健全传染病报告制度,提升法定传染病早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