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公寻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党课讲稿:科学认识和适应人口发展新常态VIP免费


科学认识和适应人口发展新常态


生育状况是决定人口更新能力与活力的关键因素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育龄妇女的总和生育率经历了一个较快增长的时期,随后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下降,直至90年代初下降到更替水平附近。2013年以来,随着单独两孩政策和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总和生育率呈现回升趋势。2022年以来,我国人口再次出现负增长。与生育率的人口统计含义相比,出生人口规模更加直观地反映了人口变动趋势的社会经济含义。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出生人口数据,全面两孩政策实施以来,出生人口规模在经历上升阶段以后呈现稳定下降趋势,这引起了全社会广泛的讨论甚至争论,对未来出生人口规模也产生了担忧和乐观两种截然对立的看法。

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面临的挑战。根据稳定人口理论,更替水平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人口平衡点。在封闭人口系统和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生育水平长期保持在更替水平以上意味着总人口必然增长,人口更新能力与活力不断增加,反之则总人口将不断减少,人口更新能力与活力也会随之下降。从目前我国的实际生育水平和人口变动趋势来看,要在短期内实现稳定到更替水平附近的适度生育水平任务较为艰巨。一是婚恋观念呈现多元化。根据2023年在多个省市开展的育龄女性婚育观念调查,绝大多数育龄妇女的理想子女数为2个,但年轻队列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处于下降趋势。另外,传统婚育观念面临挑战,社会对终身不婚、终身不育及婚前同居、同性恋等婚恋形式的包容性不断增强,接受度普遍提高。二是结婚难问题凸显。择偶难和结婚的经济成本高始终是困扰青年群体的重要问题。随着之前出生性别比升高后果的不断显现、受教育年限大幅增加和青年人口的城市化速度加快,我国大龄未婚人口、终身未婚人口呈稳定增长趋势。从15岁—49岁人口比例看,2020年全国未婚男性人口数量明显多于未婚女性人口数量;202050岁及以上未婚人口数量为830.5万人,男性终身未婚率为3.11%;乡村大龄未婚男性择偶问题突出,城市大龄未婚女性数量快速增长。三是养育成本问题突出。育龄女性婚育观念调查数据显示,约有超过半数的育龄妇女认为生育政策对提高生育水平有帮助。在生育支持政策的偏好方面,城市育龄女性最偏好经济支持,其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4、如遇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微信:22665800

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微信:22665800

党课讲稿:科学认识和适应人口发展新常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
搜索资料
我的下载
会员中心
在线客服
  • 客服微信:2266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