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三个“越是”看清法规工作的新站位
二、从三个“不够”照出自身的短板弱项
三、从三个“下真功”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法规科科长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研讨发言材料
全会已经结束个把月,这段时间反复研学全会公报和《建议》,心里越来越敞亮。作为法规条线一名老兵,越学越觉得肩上的担子沉,也越学越觉得方向明。今天借中心组学习机会,跟各位领导同事掏掏心窝子,汇报三点粗浅体会。
一、从三个“越是”看清法规工作的新站位
第一,越是关键时期,越要把法治建设摆在战略全局的高度来把握。这次全会正逢“十四五”收官、“十五五”开局的节骨眼,审议通过的发展建议把“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摆在头一条。这释放的信号再清楚不过:今后五年,烟草行业想要在新一轮竞争中不掉队、不跑偏,靠的不是老套路,而是硬规矩。法规工作不再是后台保障,而是前台冲锋的“护城河”。过去总觉得法规科就是审审文件、把把关,现在看,每个条款都可能影响发展质量,每次合规审查都事关转型成败。特别是当前全系统正推进“1126”发展战略,要“由大变强”,没有法治这个“压舱石”,再大的船也经不起风浪。
第二,越是风险挑战多,越要守住底线、托住底板。今年前三个季度,全省累计查获空管烟将近17亿支,推动刑事判决上百起,判刑四百多人。这些数字背后,是新型涉烟违法犯罪的猖獗,是监管形势的严峻。全会强调“国家安全屏障更加巩固”,对烟草行业来说,这个安全首先就是市场规范、经营合规。法规工作的底线思维,不能停留在纸面上,必须贯穿到“产、运、储、销”每个环节。守不住这个底线,高质量发展就是空谈。最近复盘了几个典型案例,发现有些问题不是制度没规定,而是执行打了折。这警醒我:法规的生命力在执行,执行的底气在监督。
第三,越是改革创新,越要依靠法治引领和保障。全会突出强调科技自立自强和现代化产业体系,省局党组也把“重创新”列入“15字”战略重点。数字化转型、智慧监管、新零售探索,这些新事物都需要法规先行。过去习惯用老办法管新问题,结果制度永远慢半拍。现在明白了,法规工作不能当“拦路虎”,要当“开路先锋”。既要为创新预留空间,又要划清红线;既要鼓励基层大胆试,又要确保改革不跑偏。特别是“1356”大专卖监管新格局建设,法治保障必须同步跟进,不能让创新“裸奔”。
二、从三个“不够”照出自身的短板弱项
第一,党建与业务融合不够深,存在“两张皮”现象。坦率讲,过去抓党建多是就党建抓党建,学归学、干归干。虽然也参与搭建了党建信息平台,但把党建要求嵌入法规流程设计,想得不多、办法更少。比如,在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时,更多关注条款是否合法合规,对是否体现党的领导原则、是否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审查得不够主动。部分党员同志也存在模糊认识,觉得法规工作是技术活,政治性是领导的事。这次学习让我深刻意识到,法规工作本质上就是政治工作,每一条制度背后都是价值取向,每一次执法都是在树导向。党建引领不是虚的,必须嵌入具体业务、变成硬性约束。
第二,制度设计与一线实际不够贴,存在“接地气”问题。反思近年来的工作,坐在办公室听汇报多,沉到基层摸实情少。有些制度条文看起来很漂亮,执行起来却水土不服。比如在电子烟监管、网络售烟查处等方面,法律规定相对原则,需要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