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登高望远
二、知行合一
三、砥砺前行
在XX市国资委市属国有企业管理人员专题培训班上的心得体会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
大家好!
非常荣幸能在此,与各位分享我参加市国资委组织的市属国有企业管理人员专题培训班的学习心得。此次培训,内容精深,节奏紧凑,既有为期两天的系统性集中授课,又有长达一个月的深度自学。这不仅是一场知识的“及时雨”,更是一次思想的“大洗礼”,让我得以跳出日常事务的藩篱,在一个更高的维度上,重新审视国有企业的时代使命,特别是我们文旅集团在城市发展新格局中的战略定位与实践路径。
作为集团分管财务与战略的副总经理,我时常在思考两个核心问题:一是资本的流向,即如何让每一分钱都投向最具增长潜力的未来;二是发展的方向,即如何为集团这艘大船在波涛汹涌的市场中找到最精准的航线。这次培训,特别是《优化城市资源运营助推国有三资盘活》、《加强政策研究打造产业城投公司核心竞争力》等课程,以及关于国企改革、资本运作、合规建设的一系列辅导,恰如其分地回应了我的困惑。结合《重组与突破》、《置身事内》等书籍的研读,我仿佛经历了一场从宏观经济格局到微观企业治理的穿行,对我们文旅集团的未来发展之路,有了更为深刻和系统的体悟。下面,我将结合自身分管工作,从三个层面,谈谈我的学习心得。
一、登高望远,在时代坐标中重塑认知,感受文旅国企的使命与担当
此次培训,对我而言,首先是一次认知维度的升维之旅。它让我深刻感受到,作为城市文旅产业的“国家队”,我们不能仅仅将自己定位为景区的运营商、活动的策划者,而应将自身视为城市精神的塑造者、文化价值的转化者和美好生活的供给者。
第一重感受,是从“管理者”到“运营者”的角色嬗变。黄奇帆先生在《重组与突破》中深刻阐释了资本运作与资源整合的强大力量。过去,我们更多地关注存量资产的“管理”和“维护”,思维模式倾向于成本控制与预算执行。培训中的《优化城市资源运营助推国有三资盘活》课程,彻底打破了这一惯性。课程指出,城市中的每一处历史建筑、每一片自然山水、每一项非遗技艺,都是沉睡的“三资”,而国企的核心使命正是要成为唤醒这些资源的“运营者”。这让我联想到集团手中的XX古城、XX山水等核心资源。我们不能只做“看门人”,更要做“赋能者”。我们需要用市场的逻辑、资本的手段、创新的模式去盘活它们,让静态的风景变成动态的消费场景,让历史的记忆变成可体验的文旅产品,实现从资源依赖到资本驱动、从门票经济到产业经济的根本性转变。
第二重感受,是从“平台”到“产业”的战略进化。培训中关于“产业城投”的转型路径探讨,对我触动极大。长期以来,许多地方平台公司承担了大量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但往往面临“建成为止”、产业空心化的问题。我们文旅集团同样面临类似的挑战,如果仅仅停留在搭建旅游公共服务平台的层面,发展空间将极其有限。《加强政策研究打造产业城投公司核心竞争力》课程与《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与专业化整合》的学习材料,共同指向一个方向:必须向产业深度进军。这意味着我们要从一个单纯的文旅项目投资平台,转型为一个具备核心竞争力的文旅产业集团。这种转型要求我们不仅要“投”,更要“产”;不仅要“建”,更要“营”。我们要围绕文旅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如IP孵化、数字文创、智慧旅游、演艺娱乐等,通过战略性重组与专业化整合,构建起自己的核心产业集群,打造真正的“护城河”。
第三重感受,是从“做事”到“做局”的格局提升。阅读兰小欢教授的《置身事内》,让我对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有了更接地气的理解。国有企业,特别是我们这类承载着城市文化使命的企业,正是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键链接点。我们的工作,不能仅仅是完成一个个孤立的项目,而是要服务于城市发展的整体战略“大棋局”。《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国企更大作用》的学习内容,进一步强化了这一认知。例如,XX市正在大力发展的夜间经济、康养产业,我们文旅集团能否主动“做局”,通过策划一场大型光影艺术节盘活整个滨水区域的夜间消费?能否通过整合XX的山水资源和中医文化,打造一个高端康养度假区,从而带动整个片区的土地价值提升和产业升级?这种从“项目思维”到“产业生态思维”的转变,要求我们必须站在城市运营商的高度,谋划全局,整合资源,创造价值。
二、知行合一,在理论实践中淬炼真知,探寻文旅发展的破局之道
如果说第一部分的感受是“观其大略”,那么第二部分的收获则是“务其精髓”。通过对培训内容和自学书籍的消化吸收,我逐渐形成了一套关于文旅集团未来发展的系统性思考,可概括为“一个核心、两大支柱、三项保障”。
一个核心:构建“文化IP+”的产业生态核心。宁高宁先生在《三生万物》中强调了企业持续创造价值的内在逻辑。对于文旅集团而言,这个“一”就是文化IP。没有强大的、可持续的文化IP,所有的投资和运营都可能成为无源之水。我们不能再满足于对XX山水、XX传说的浅层利用,必须进行深度挖掘与现代化转译。借鉴国内外成功案例,我们可以成立专门的IP创研中心,将XX独有的渔文化、德文化、米粉文化等元素,系统性地开发成动漫、影视、游戏、文创商品等多形态的IP产品矩阵。以IP为牵引,向上可以链接内容创作,向下可以延伸至主题乐园、特色酒店、沉浸式演艺等实体业态,从而形成一个相互赋能、价值倍增的产业生态。这才是我们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