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高政治站位
(一)牢记为民宗旨
(二)认清严峻形势
(三)扛起政治责任
(四)坚持统筹兼顾
二、全面排查摸底
(一)拉网排查
(二)重点关注
(三)动态监测
(四)分析研判
三、强化物资储备
(一)丰富物资种类
(二)保障储备数量
(三)优化储备布局
(四)完善调配机制
四、细化帮扶举措
(一)生活救助
(二)住房保障
(三)医疗帮扶
(四)就业帮扶
五、加强协调联动
(一)部门协作
(二)上下联动
(三)社会动员
(四)信息共享
六、严格责任追究
(一)明确责任主体
(二)加强监督检查
(三)严肃责任追究
(四)强化结果运用
区民政局长在防汛期间困难群众帮扶协调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当前,我区已进入防汛关键时期,降雨过程频繁,局部雨势强劲,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尤其是困难群众的生活更是面临诸多挑战。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下,我们召开这次防汛期间困难群众帮扶协调会,目的就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明确任务、压实责任,全力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确保他们在汛期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安全住所、有病能及时医治。下面,我讲六个方面的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筑牢防汛帮扶思想根基
做好防汛期间困难群众帮扶工作,不仅是保障民生的迫切需要,更是践行初心使命、彰显责任担当的具体体现。我们必须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牢记为民宗旨,把群众安危放在心上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我们开展一切工作的根本遵循。困难群众本身就处于弱势地位,在防汛救灾的特殊时期,他们的生活更容易陷入困境,更需要我们的关心和帮助。一是强化宗旨意识。我们要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困难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他们,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他们在汛期遇到的实际困难,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二是践行群众路线。深入困难群众家中,与他们面对面交流,倾听他们的呼声,了解他们的需求,把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三是增强服务理念。树立“服务为先”的理念,主动为困难群众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帮扶服务,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切实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权益。
(二)认清严峻形势,增强防汛帮扶紧迫感
当前我区防汛形势异常严峻,降雨量较往年同期明显偏多,部分乡镇(街道)已出现不同程度的内涝、山体滑坡等险情,给困难群众的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一是关注天气变化。密切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暴雨、洪水等预警信息,充分认识到极端天气可能带来的危害,提前做好应对准备,防止因灾导致困难群众生活陷入绝境。二是分析灾害影响。认真分析当前汛情对困难群众住房、饮水、饮食、就医等方面造成的影响,评估可能出现的风险和问题,做到心中有数,为制定帮扶措施提供依据。三是借鉴过往经验。回顾以往防汛救灾工作中在困难群众帮扶方面的经验教训,总结成功做法,改进不足之处,不断提高应对复杂汛情的能力和水平。四是树立底线思维。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底线思维,做好最坏的打算,制定最周密的方案,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三)扛起政治责任,彰显防汛帮扶担当
做好防汛期间困难群众帮扶工作,是我们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把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以实际行动彰显担当作为。一是落实领导责任。各级领导干部要亲自部署、亲自过问、亲自协调、亲自督办防汛期间困难群众帮扶工作,形成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其他领导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二是明确部门职责。各相关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共同做好困难群众帮扶工作。民政部门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其他部门要立足自身职能,积极主动做好相关工作。三是强化基层责任。乡镇(街道)、村(社区)是防汛期间困难群众帮扶工作的最前线,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组织力量深入一线,做好困难群众的排查、帮扶和安置工作。四是严格责任追究。对在防汛期间困难群众帮扶工作中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单位和个人,要严肃追究责任,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四)坚持统筹兼顾,提升防汛帮扶整体性
防汛期间困难群众帮扶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我们统筹兼顾、整体推进,不能顾此失彼。一是统筹防汛与帮扶。既要全力以赴做好防汛抢险工作,又要扎实开展困难群众帮扶工作,做到两手抓、两手硬,确保防汛和帮扶工作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二是统筹当前与长远。既要解决困难群众当前面临的生活困难,又要着眼长远,建立健全困难群众帮扶长效机制,提高困难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防止因灾返贫。三是统筹重点与一般。在做好普遍帮扶的基础上,要突出重点,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残疾人、孤寡老人、困境儿童等特殊困难群体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确保他们的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四是统筹物资与服务。既要做好物资储备和发放工作,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物资需求,又要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解决他们在生活、医疗、心理等方面的问题。
二、全面排查摸底,精准掌握困难群众情况
底数清才能情况明,情况明才能措施实。全面、准确地掌握困难群众的情况,是做好防汛期间困难群众帮扶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我们要下足绣花功夫,开展拉网式排查,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一)拉网排查,确保困难群众一个不少
排查工作是掌握困难群众情况的关键环节,必须做到全面、细致、深入,确保所有困难群众都纳入我们的视野。一是明确排查范围。以乡镇(街道)为单位,以村(社区)为单元,对辖区内所有困难群众进行全面排查,包括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残疾人、孤寡老人、困境儿童、流浪乞讨人员以及因灾导致生活困难的群众等。二是细化排查内容。详细了解困难群众的家庭人口、住房情况、饮水安全、食品储备、健康状况、收入来源等信息,以及在汛期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需求,建立详细的台账。三是创新排查方式。采取上门走访、电话询问、邻里了解等多种方式进行排查,对于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困难群众,要组织专门力量进行实地排查,确保排查信息的准确性。四是建立排查机制。建立健全日排查、日报告制度,乡镇(街道)每天要将排查情况上报区民政局,区民政局要及时汇总分析,掌握整体情况。
(二)重点关注,聚焦特殊群体生活状况
特殊困难群体在防汛期间面临的风险更大、困难更多,是我们排查的重点对象,要给予特别关注。一是关注低保对象。了解低保对象的家庭收入是否因灾减少,生活是否受到影响,低保金是否按时足额发放,是否需要提高救助标准或给予临时救助。二是关注特困人员。查看特困人员的供养情况,集中供养的特困人员是否得到妥善照料,分散供养的特困人员住房是否安全,生活是否有保障,是否需要提供上门服务。三是关注残疾人。了解残疾人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否因灾受到影响,辅助器具是否完好,是否需要提供康复服务和生活照料。四是关注困境儿童。排查困境儿童的监护情况,是否有因灾导致监护缺失的情况,生活、学习是否受到影响,是否需要临时安置或救助。
(三)动态监测,及时更新困难群众信息
困难群众的情况是不断变化的,尤其是在汛期,一些群众可能会因灾导致生活困难,我们要建立动态监测机制,及时更新困难群众信息。一是建立监测网络。依托村(社区)网格员,建立覆盖全域的困难群众监测网络,网格员要定期走访困难群众,及时发现新出现的困难群众和原有困难群众情况的变化。二是畅通信息渠道。公布困难群众求助电话,方便群众在遇到困难时及时求助,同时鼓励群众相互转告,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监测体系。三是及时更新台账。对排查和监测中发现的困难群众信息,要及时录入台账,并根据情况变化进行动态更新,确保台账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四是共享信息资源。加强与公安、人社、卫健、住建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及时获取困难群众的相关信息,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四)分析研判,为帮扶工作提供依据
对排查和监测掌握的困难群众信息,要进行深入分析研判,找准问题症结,为制定精准有效的帮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一是分析困难类型。对困难群众的困难进行分类,区分生活困难、住房困难、医疗困难、就业困难等不同类型,为针对性帮扶奠定基础。二是评估困难程度。根据困难群众的家庭收入、财产状况、困难原因等因素,评估其困难程度,分为一般困难、较大困难、严重困难等不同等级。三是研判发展趋势。结合汛情发展趋势和困难群众的实际情况,研判困难群众的困难是否会进一步加剧,可能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四是提出对策建议。根据分析研判结果,提出针对性的帮扶对策建议,为领导决策和制定帮扶方案提供参考。
三、强化物资储备,确保帮扶资源充足到位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充足的物资是做好帮扶工作的坚实后盾。我们要未雨绸缪,加大物资储备力度,完善物资调配机制,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够调得出、用得上。
(一)丰富物资种类,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
困难群众在汛期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储备种类丰富的物资,满足他们的多样化需求。一是储备生活物资。重点储备大米、面粉、食用油、方便面、饮用水、棉被、棉衣、帐篷等基本生活物资,确保困难群众在汛期有饭吃、有衣穿、有地方住。二是储备医疗物资。储备常用药品、消毒用品、医疗器械等医疗物资,保障困难群众在汛期能够及时得到医疗救治,防止疫病发生。三是储备防汛物资。储备雨衣、雨鞋、手电筒、抽水泵、编织袋等防汛物资,为困难群众开展自救和转移安置提供保障。四是储备特殊物资。针对残疾人、老年人、儿童等特殊群体的需求,储备轮椅、拐杖、奶粉、尿不湿等特殊物资,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
(二)保障储备数量,做到有备无患
要根据辖区内困难群众的数量、分布情况以及汛情的严重程度,科学测算物资需求,确保物资储备数量充足,做到有备无患。一是制定储备计划。根据往年防汛救灾经验和今年的汛情预测,制定详细的物资储备计划,明确各类物资的储备数量、储备地点和责任人。二是加大投入力度。区财政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物资储备,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同时,鼓励社会各界捐赠物资,充实物资储备。三是动态调整储备量。根据汛情变化和困难群众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物资储备数量,确保物资储备与实际需求相匹配。四是确保储备充足。定期对物资储备情况进行检查,对短缺的物资要及时补充,确保各类物资的储备数量达到规定标准,能够满足防汛期间困难群众帮扶工作的需要。
(三)优化储备布局,提高物资调配效率
合理的物资储备布局能够提高物资调配效率,确保物资在最短的时间内送达困难群众手中。一是建立储备点。在乡镇(街道)、村(社区)设立物资储备点,将物资分散储备在基层,方便及时调配。储备点要选择地势较高、交通便利、安全可靠的地方。二是科学分布物资。根据困难群众的分布情况和汛情风险等级,科学分布各类物资的储备数量,在汛情风险较高、困难群众较多的地区适当增加物资储备。三是明确调配责任。明确各级物资储备点的调配责任和权限,建立快速调配机制,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将物资调往需要的地方。四是加强储备管理。建立健全物资储备管理制度,对物资的采购、入库、储存、出库等环节进行严格管理,确保物资质量安全,防止物资损坏、丢失和浪费。
(四)完善调配机制,确保物资高效使用
建立健全物资调配机制,是确保物资高效使用的关键。要做到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快速反应、高效运转。一是建立指挥体系。成立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物资调配指挥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物资调配工作,下达调配指令。二是明确调配流程。制定详细的物资调配流程,明确申请、审批、调拨、运输、接收等各个环节的责任和时限,确保调配工作规范有序进行。三是加强部门协作。民政、应急、交通、卫健等部门要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