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公寻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在XX镇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工作会上的讲话VIP免费

提纲:

一、统一思想

二、肯定成绩

三、聚焦目标

XX镇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工作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镇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工作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XX区推进移风易俗培树文明乡风工作会议暨区精神文明建设专项工作会议精神,总结我镇前一阶段的工作,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和问题,并就下一步如何深入推进我镇的《移风易俗培树文明乡风三年行动》进行全面部署。刚才,部分重点村的党支部书记作了很好的交流发言,分享了各自的经验和思考,讲得都很实在,也很有启发。下面,根据镇党委的统一安排,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深刻认识推进移风易俗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

移风易俗,培树文明乡风,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灵魂工程。我们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这项工作的重大意义。

首先,这是贯彻上级决策部署、服务发展大局的必然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XX区委、区政府也将《推进移风易俗培树文明乡风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来抓。这充分说明,移风易俗已经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必须答好、答出彩的“必答题”。当前,XX镇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尽管外部环境复杂,我镇的经济发展依然保持了稳健的态势。回顾2011,我镇的财政收入为147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2616元。经过十余年的发展,虽然近三年的详细数据尚未完全公布,但我们可以合理预估,我镇的地区生产总值已连续多年保持稳定增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实现了翻番,迈上了新的台阶。物质财富的“口袋”鼓起来了,精神文明的“脑袋”更要富起来。如果我们的发展成果被陈规陋习所侵蚀,被大操大办、人情攀比所抵消,那么我们的发展就是不全面、不可持续的。因此,抓移风易俗,就是抓发展环境,就是为我镇的高质量发展清除障碍、夯实根基。

其次,这是回应群众热切期盼、减轻群众负担的民心工程。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婚丧嫁娶、人情往来中的攀比之风、奢靡之风在一些村庄有愈演愈烈之势。一场婚礼动辄花费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天价彩礼”压得许多家庭喘不过气;一场丧事大操大办,不仅增加了经济负担,更败坏了社会风气;各类“名目繁多”的宴请,让“人情债”成为许多群众沉重的精神枷锁。这些现象,群众深恶痛痛绝,却又往往身不由己、随波逐流。其他地区的经验显示,通过有效的移风易俗工作,一个县在数年内就能为群众节约开支数亿元甚至数十亿元。这充分说明,破除陈规陋习,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我们必须顺应群众的呼声,拿出切实的举措,坚决遏制这股歪风,把群众从无效的、过度的“人情消费”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更多的资金和精力用于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孝敬老人、培养子女,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最后,这是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塑造文明乡风的固本之举。乡风文明是乡村治理的重要标尺。一个地方的乡风好不好,直接关系到社会是否和谐稳定,干群关系是否融洽。良好的乡风,能够内化为村民的行为准则,外化为乡村的文明形象,成为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强大力量。反之,如果听任陈规陋习蔓延,不仅会助长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的惰性思维,还容易滋生矛盾纠纷,侵蚀基层组织的公信力和战斗力。推进移风易俗,就是要通过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发挥红白理事会等“一约四会”的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乡村治理的各个环节,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从而构建起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为建设和谐稳定、充满活力的新农村提供坚实的保障。

二、肯定成绩,清醒正视当前存在的短板与挑战

XX区启动“三年行动方案”以来,我镇闻令而动,各村、各部门积极作为,取得了一定的初步成效。我们的宣传工作有声有色,通过大喇叭、宣传栏、微信群等多种形式,让文明新风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我们的制度建设有序推进,绝大多数村都修订了村规民约,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我们的党员干部带头作用初步显现,一批干部主动践行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为群众树立了榜样。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镇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值得充分肯定。

但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我镇的移风易俗工作仍然处在攻坚克难、爬坡过坎的阶段,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主要体含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思想认识的“温差”依然存在。部分干部和群众对这项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上头热、下头冷”的现象。有的村干部认为,移风易俗是“软任务”,抓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对移风易俗工作投入的精力不够,满足于开个会、发个文,工作停留在表面。有的群众则认为,婚丧嫁娶是个人私事、家务事,政府不应该管得太宽,存在抵触情绪和观望心态。这种思想上的偏差,直接导致了工作推进的力度和效果大打折扣。

第二,重点领域的“顽疾”依然突出。在婚丧嫁娶这个核心领域,陈规陋习具有很强的顽固性和反复性。高价彩礼问题,虽然我们一直在倡导,但在一些村庄,彩礼数额依然居高不下,甚至出现了变相索要的“新花样”。大操大办问题,有的家庭碍于情面,比排场、讲阔气,宴请规模、随礼标准仍在暗中攀升。厚葬薄养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一些人在老人生前不尽孝道,却在老人去世后大办丧事,追求所谓的“哀荣”,本末倒置。这些顽疾是群众反映最强烈、治理难度最大的硬骨头,需要我们下大力气去啃。

第三,长效机制的“效能”依然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4、如遇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微信:22665800

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微信:22665800

在XX镇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工作会上的讲话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
搜索资料
我的下载
会员中心
在线客服
  • 客服微信:2266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