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公寻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在全县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推进会议上的讲话VIP免费

提纲:

一、肯定发展成效

  (一)在产业规模方面

  (二)在产业效益方面

  (三)在品牌建设方面

二、总结成功经验

  (一)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

  (二)坚持因地制宜与突出特色相结合

  (三)坚持科技创新与人才支撑相结合

  (四)坚持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相结合

三、正视存在问题

  (一)产业规模化、标准化水平有待提高

  (二)产业链条不完整

  (三)品牌影响力不够

  (四)资金投入不足

  (五)人才短缺问题突出

四、明确发展方向

  (一)加快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建设

  (二)延伸产业链条

  (三)加强品牌建设

  (四)加大资金投入

  (五)加强人才培养

五、强化保障措施

在全县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现在开会。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决策部署,总结我县近年来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成效与不足,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机遇,部署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推动我县乡村特色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参加今天的会议有县委、县政府相关领导,各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县农业农村局、县文旅局、县财政局等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以及部分乡村特色产业带头人代表。刚才,镇、街道以及县农业农村局分别作了汇报发言,讲得都很好,既总结了成功经验,也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我都同意,大家一定要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发展成效,坚定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信心与决心

近年来,我县始终把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在政策扶持、资金投入、技术指导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在产业规模方面。截至2024年底,全县各类乡村特色产业基地总面积达到15.6万亩,较2020年增长了32%。其中,像镇的特色水果种植基地、街道的有机蔬菜种植园等,规模都在不断扩大。以镇的特色水果种植基地为例,该基地从2018年的不足2000亩,发展到现在的1.2万亩,种植品种也从单一的苹果扩展到樱桃、葡萄、梨等多个品种,年产值突破8000万元,带动周边500多户农户增收致富。

(二)在产业效益方面。2024年全县乡村特色产业总产值达到48.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提升至56%,较2020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农民人均从乡村特色产业中获得的收入达到86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2%,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村的采摘园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该采摘园占地面积25亩,种植了9亩桃树、9亩苹果树、4亩梨树、3亩杏树,2024年实现产值120万元,村集体经济增收30万元,参与经营的村民人均年增收2.5万元。产业融合发展也取得了积极进展。我们积极推动乡村特色产业与文化、旅游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了一批集种植、采摘、观光、休闲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示范点。乡依托当地的特色花卉种植产业,打造了“花海小镇”旅游项目,2024年接待游客量超过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8亿元,有效带动了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三)在品牌建设方面。我县培育了“牌”有机蔬菜、“乡”特色水果等一批知名品牌,其中“牌”有机蔬菜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产品远销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市场认可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2024年,我县乡村特色产业注册商标达到120个,较2020年增长了50%。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县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离不开各乡镇(街道)的扎实工作,离不开各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更离不开广大农民群众和产业带头人的积极参与。实践证明,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是符合我县实际的正确选择,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我们必须坚定信心,持续发力,推动我县乡村特色产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二、总结成功经验,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有力借鉴

在推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于我们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政府在规划制定、政策扶持、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引导作用,为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同时,我们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鼓励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市场主体积极参与产业发展,形成了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农民受益的良好局面。例如,县农业农村局牵头制定了《全县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明确了各区域的产业发展重点和方向;县财政局设立了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021—2024年累计投入资金5.2亿元,用于支持产业基地建设、技术研发、品牌推广等。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10多家龙头企业,带动了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二)坚持因地制宜与突出特色相结合。我县各地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差异较大,我们立足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产业,避免了同质化竞争。山区乡镇利用其独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重点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目前种植面积已达到3.5万亩,年产值超过3亿元;X乡镇则依托其便利的交通和肥沃的土地,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建设了千亩连片的蔬菜大棚基地,年产蔬菜20万吨以上。正是因为坚持了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才使得我县乡村特色产业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良好态势。

(三)坚持科技创新与人才支撑相结合。我们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在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校的合作,引进和推广了一批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提高了产业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同时,我们加大了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力度,通过举办培训班、组织外出考察等方式,培养了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产业带头人。县农业农村局与农业大学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聘请了10名专家教授作为技术顾问,定期到我县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2021—2024年,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120期,培训农民群众和产业带头人1.5万人次,培养了像村采摘园技术员董吉祥这样的一批农村实用人才,他们在产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

(四)坚持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相结合。我们始终把农民增收作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群众在产业发展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目前,我县乡村特色产业主要形成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农户”等多种利益联结模式,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就业、入股分红等方式获得收益。村的采摘园采取了“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村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参与合作社经营,除了土地流转收益外,还能获得合作社的分红和务工收入,2024年该合作社为村民发放分红和工资总额达到80万元。

三、正视存在问题,清醒认识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短板与不足

在肯定成绩、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县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短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规模化、标准化水平有待提高。虽然我县乡村特色产业基地规模不断扩大,但总体来看,仍然存在“小、散、乱”的现象,缺乏大规模、高标准的产业集群。大部分产业基地都是由农户或小合作社分散经营,种植、养殖技术不统一,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据统计,我县种植面积在1000亩以上的特色产业基地仅占总数的15%,且大部分基地没有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产品溯源制度覆盖率不足30%。这导致我县乡村特色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缺乏优势,难以获得较高的市场价格。

(二)产业链条不完整,附加值偏低。我县乡村特色产业大多集中在种植、养殖等初级生产环节,深加工能力不足,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以水果产业为例,我县水果年产量达到15万吨,但深加工率仅为10%左右,大部分水果都是以鲜销为主,而鲜销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较大,农民收入不稳定。同时,包装、物流、营销等配套产业发展滞后,也影响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的提升。2024年,我县乡村特色产业深加工产品产值仅占总产值的15%,远低于全省25%的平均水平。

(三)品牌影响力不够,市场竞争力不强。虽然我县培育了一些乡村特色品牌,但总体来看,品牌数量少、影响力小,缺乏在全国、全省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大部分产品还是以“贴牌”或无品牌的方式进入市场,市场认可度和美誉度不高。同时,品牌推广力度不够,缺乏有效的营销渠道和手段,线上销售占比不足20%。这导致我县乡村特色产品在市场上难以卖出好价钱,市场竞争力不强。

(四)资金投入不足,融资难度较大。乡村特色产业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目前我县资金投入主要依靠政府财政资金和农民自筹,社会资本参与度不高,融资渠道单一。同时,由于农业产业风险高、抵押物不足等原因,农民和合作社融资难度较大,制约了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据调查,我县有7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4、如遇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微信:22665800

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微信:22665800

在全县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
搜索资料
我的下载
会员中心
在线客服
  • 客服微信:2266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