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公寻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在全县教研电教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VIP免费

提纲:

一、肯定成绩

二、直面问题

三、明确路径

四、砥砺精神

在全县教研电教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教体系统的“热点”——教研室和电教中心的全体骨干力量,齐聚一堂,围绕“我理想的教研”这一主题,进行一次思想的碰撞、智慧的交流。这次会议,既是一场业务研讨会,更是一次面向未来的发展动员会。我们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聚焦教研工作的本质与核心,直面挑战,凝聚共识,为推动XX县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精准蓄能,强力加码。

一、肯定成绩,在回顾中坚定自信

首先,我代表局党委,向在座的每一位同志,并通过你们,向全县所有奋战在教研电教一线的同仁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过去的一学年,是充满挑战与收获的一年。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化、教育信息化的加速推进,大家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履职尽责,辛勤耕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我们的工作成果,体现在一系列坚实的数据中。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我们持续加大投入,仅20XX年的信息化建设项目总投资就达到了1125万元,为12所学校的硬件设施进行了现代化升级,并成功推动了8所智慧校园创建校迎接市级验收。我们的“XX教育云平台”正在不断优化,以期与省级教育信息化2.0平台实现更高效的对接。在资源应用方面,全县493名教师在“XX实验教学管理”小程序上累计发布实验超过12158个,3461名教师注册并深度应用了“XX省教育扶智平台”。这些数字背后,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深化,是教育公平触角的延伸。我们的工作成效,彰显在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上。我们深知,教研的生命力在于教师。去年,我们组织了全县校(园)长、信息化主管以及核心学科教师参加了多轮次的信息化领导力和应用能力提升培训,超过2822名教师参加了“XX省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项目”,教师的现代化教学能力得到了系统性提升。在课题研究方面,我们硕果累累,2024年市级规划课题申报69项,58项课题顺利结题,更有12项省级规划课题成功立项,县级课题立项120项,这标志着我县的教研水平迈上了新的台阶。尤为值得骄傲的是,我们县教学研究室继2022年后,在2023年再次被评为全省教科研工作先进单位,这是对我们集体智慧与汗水的最高褒奖。我们的工作价值,闪耀在各类竞赛的领奖台上。我们组织开展了各类课堂研讨活动超过50场次,举办了数字教材应用、优质课等教学大赛100余节,超过50名教师在省市级各类成果评选中脱颖而出。我们的学生同样表现出色,在“第二十三届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中,7名学生荣获省级奖项;在小学生趣味编程竞赛中,9名学生获省级奖,257名学生获市级奖。这些荣誉不仅是个人的光彩,更是我县教育综合实力的生动体现。可以说,过去的一年,大家的工作有思路、有举措、有亮点、有成效。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大家团结一心、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再次为大家点赞!

二、直面问题,在反思中保持清醒

成绩固然可喜,但我们绝不能躺在功劳簿上沾沾自喜。在这个最新讲话系列的时代,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对标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对照人民群众对“好教育”的殷切期盼,我们的教研电教工作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今天,我们就要敢于刀刃向内,深刻剖析当前工作中存在的“四大症结”,只有找准病根,才能对症下药。第一个症结,是“教而不研、研而不深、研而不新”的现象依然存在。一些教师将教研视为教学之外的附加任务,满足于完成常规教学,缺乏将教学经验提炼升华为研究成果的主动性。部分教研活动,虽然形式热闹,但深度不够,满足于浅尝辄止的经验交流,未能触及教学改革的“深水区”。有的研究,看似新潮,实则脱离了我们本地的学情、教情,存在“水土不服”的问题。我们的一些信息化应用,还停留在演示型教学的浅层模式,没有真正成为变革课堂生态、提升教学效果的利器。这种“教”与“研”的两张皮现象,是制约我们教学质量内涵式提升的最大瓶颈。第二个症结,是工作的“组织化、体系化、品牌化、权威性”四个方面存在明显不足。我们的教研力量还不够统筹,各学段、各学科之间的联动不足,未能形成全县一盘棋的强大合力。我们的教研体系建设尚不完善,缺乏一套能够引领全县、行之有效的教研模式和评价标准。我们有很多优秀的单点成果,但尚未形成具有XX县辨识度的、叫得响的教研品牌。由于品牌和体系的缺失,我们的教研指导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其应有的权威性,部分学校和教师对教研工作的认同感、遵从度有待提高。第三个症结,是指导层面的“不会、不敢、不到位、不紧密”的问题需要破解。首先是“不会”指导。面对层出不穷的新理念、新技术,我们一部分教研员自身的知识储备和研究能力出现了“本领恐慌”,面对基层教师的困惑,有时给出的指导“隔靴搔痒”,不够精准。其次是“不敢”指导。怕触及矛盾,怕得罪人,习惯于当“老好人”,对于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敢一针见血地指出,导致一些问题积重难返。再次是“不到位”。部分教研员下校指导“蜻蜓点水”,听一节课,做个简单点评就走,缺乏蹲点式的、伴随式的深度指导,未能真正把脉问诊、开出良方。最后是“不紧密”。教研员与一线教师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感,未能形成教学相长、研教一体的紧密伙伴关系。很多基层学校反映的设备“不会用、不敢用、怕用坏”的现象,根源就在于我们的指导与服务没有及时、紧密地跟上。第四个症结,是队伍建设上的“凝聚力、战斗力、创新力”存在短板。我们的教研员队伍,是一支优秀的队伍,但我们也要看到,与新时代赋予的使命相比,我们的队伍整体的凝聚力还需进一步加强,协同作战的意识和能力有待提升。在面对教育改革的硬骨头时,我们的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4、如遇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微信:22665800

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微信:22665800

在全县教研电教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
搜索资料
我的下载
会员中心
在线客服
  • 客服微信:2266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