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公寻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在2025年全市妇幼保健院医疗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推进会上的讲话VIP免费

提纲:

一、聚焦关键任务

  (一)全面排查风险

  (二)规范服务流程

  (三)加强能力建设

二、正视问题短板

  (一)风险防控存在“漏洞”

  (二)流程执行存在“偏差”

  (三)能力建设存在“短板”

三、锚定目标方向

  (一)强化风险防控

  (二)严格流程执行

  (三)提升服务能力

2025年全市妇幼保健院医疗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妇幼健康是全民健康的基石,医疗质量安全是妇幼保健院发展的生命线。自2025年全市妇幼保健院医疗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启动以来,各单位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及省市关于妇幼健康工作的决策部署,以“查隐患、补短板、建机制”为核心,聚焦孕产妇、婴幼儿等重点人群,统筹推进专项整治各项任务。当前,行动已进入关键攻坚期,既要肯定阶段性成效,更要正视存在的问题。今天召开推进会,就是要统一思想、压实责任,推动专项整治行动走深走实,切实保障母婴安全,提升全市妇幼健康服务水平。

一、聚焦关键任务,专项整治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

半年来,各妇幼保健院围绕“质量提升、安全保障、服务优化”三大目标,从风险排查、流程规范、能力建设三个维度发力,专项整治行动有序推进,妇幼健康服务质量与安全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一)全面排查风险,筑牢安全底线

一是开展“拉网式”隐患排查。组建由产科、儿科、新生儿科、护理、院感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联合排查组,以孕产妇安全管理、新生儿救治、院感防控、药品器械使用等为重点,对全市12家妇幼保健院开展全覆盖排查,累计发现高危孕产妇管理不规范、新生儿监护设备维护不到位、院感防控流程疏漏等问题58个,建立“一院一档、一问题一方案”整改台账,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时限。二是推进“靶向性”问题整治。针对排查发现的问题分类施策:对23个高危孕产妇管理问题,建立“一人一策”跟踪管理机制,完善孕期风险评估、分级诊疗流程,上半年高危孕产妇规范管理率提升至98.5%;对18个设备维护问题,督促各院建立设备“日巡查、周维护、月校准”制度,更换老化监护仪、新生儿暖箱等设备32台;对17个院感防控问题,重新梳理消毒灭菌、医疗废物处置流程,组织院感防控专项培训,上半年全市妇幼保健院院感发生率同比下降40%。三是强化“常态化”风险监测。建立“周调度、月通报、季督查”机制,市卫健委每月收集各院整改进度,每季度联合专家开展“回头看”,对整改滞后的2家保健院进行约谈问责,目前58个问题已整改完成52个,整改完成率达89.7%,未发生重大母婴安全事件。

(二)规范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

一是健全核心制度执行机制。严格落实《孕产妇安全管理工作规范》《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等核心制度,各院修订完善“产科急救流程”“新生儿窒息复苏预案”等28项制度,明确岗位职责与操作标准;推行“关键环节双人核对”制度,在孕产妇分娩、新生儿用药、疫苗接种等环节,实行双签名确认,上半年因操作失误导致的不良事件同比下降65%。二是优化诊疗服务流程。针对孕产妇就医“堵点”,推行“一站式”孕产保健服务,整合建档、产检、检验、超声等服务环节,减少孕产妇往返次数,平均产检时长从原来的3小时缩短至1.5小时;开通“危重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建立“院前急救—院内救治—术后随访”闭环机制,上半年成功救治危重孕产妇36例,救治成功率达100%;在新生儿科推行“亲情化服务”,优化探视流程,增加母乳喂养指导频次,新生儿母乳喂养率提升至92%。三是强化医疗质量管控。建立“科室自查—院级质控—市级抽查”三级质控体系,各院每月开展医疗质量自查,市卫健委每季度组织专家对病历书写、手术操作、检验报告等进行抽查,上半年共抽查病历1200份,甲级病历率从88%提升至96%;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提升月”活动,规范护理操作流程,加强孕产妇、新生儿护理巡查,患者满意度从90%提升至97%。

(三)加强能力建设,夯实服务基础

一是开展“分层分类”培训。制定《专项整治行动培训计划》,针对不同岗位人员开展精准培训:对产科、儿科医生,重点培训高危孕产妇识别、新生儿窒息复苏等核心技能,组织技能竞赛3场;对护理人员,开展母婴护理、院感防控专题培训,累计培训2300余人次;对行政管理人员,开展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培训,提升风险防控意识,上半年共组织各类培训45场,覆盖医务人员5800余人次。二是强化“医联体”协作。依托市级妇幼保健院组建“妇幼健康医联体”,建立“上级指导—下级执行—双向转诊”机制,市级专家每月下沉基层保健院坐诊、带教,上半年下沉专家120人次,指导手术48台,培训基层医务人员800余人次;开通“远程会诊”平台,实现高危孕产妇、危重新生儿远程会诊,上半年开展远程会诊62例,减少患者转诊奔波,提升救治效率。三是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各院完善应急救治团队建设,组建由产科、儿科、麻醉科等多学科组成的应急小组,每月开展应急演练;市卫健委组织“全市危重孕产妇急救演练”,模拟产后大出血、羊水栓塞等场景,检验各院应急响应与协同处置能力,上半年共开展应急演练38次,医务人员应急处置能力显著提升,危重孕产妇平均救治响应时间缩短至15分钟。

二、正视问题短板,深刻剖析专项整治行动现存不足

尽管专项整治行动取得一定成效,但对照国家妇幼健康服务标准和群众期待,仍存在风险防控、流程执行、能力建设等方面的问题,需要深刻剖析、靶向解决,为后续工作指明方向。

(一)风险防控存在“漏洞”,安全意识仍需强化

一是重点环节监管不到位。部分保健院对高危孕产妇动态管理不及时,存在“建档后跟踪随访不规律”现象,如某院1名高危孕产妇因未按时产检,延误妊娠期高血压干预时机;对新生儿用药安全监管不严,个别科室存在药品剂量核对不细致、用药后观察不及时的问题,上半年发生2起新生儿用药不良反应事件。二是院感防控存在“死角”。部分基层保健院对门诊候诊区、母婴同室等重点区域的消毒灭菌不彻底,医疗废物分类处置不规范,如某院发现3起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混放情况;医务人员院感防控意识薄弱,存在手卫生不规范、防护用品穿戴不标准等问题,增加了交叉感染风险。三是风险预警机制不健全。部分保健院未建立完善的医疗质量安全风险预警系统,对孕产妇并发症、新生儿重症等风险的早期识别能力不足,依赖“事后处置”而非“事前预防”,如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缺乏个性化饮食、运动指导,导致部分患者病情控制不佳。

(二)流程执行存在“偏差”,制度落地不够扎实

一是核心制度执行“打折扣”。个别医务人员存在“重经验、轻制度”倾向,如在产科手术中,未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遗漏术前器械清点环节;在新生儿疫苗接种中,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4、如遇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微信:22665800

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微信:22665800

在2025年全市妇幼保健院医疗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推进会上的讲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
搜索资料
我的下载
会员中心
在线客服
  • 客服微信:2266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