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高政治站位
二、活用优势资源
三、深耕地域文化
四、坚持内外兼修
五、注重涵养风气
六、加强组织领导
在2025年全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召开全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以及全省、全市相关会议精神,全面总结我县近年来的工作成效,深刻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并对下一阶段的任务进行系统部署。这次会议,是一次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动员会,也是一次明确目标、加压奋进的推进会。我们的目标,就是要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推动我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为*县在新时代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提供坚不可摧的强大精神力量和丰润的道德滋养。
刚才,*同志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并对我县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作了具体部署,*局、*局、*执法队和*街道的负责同志也作了很好的表态发言,态度坚决,措施务实,我完全同意。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思考,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抓好精神文明建设
精神文明是社会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地区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辩证关系,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首先,要深学细悟,牢牢把准精神文明建设的正确方向。精神文明建设是培根铸魂的系统工程,首要任务就是解决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根本问题。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尤其要深刻领会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思想。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精神文明建设不是可有可无的“软任务”,而是关系到发展全局的“硬道理”;也不是一时一地的权宜之计,而是必须常抓不懈的战略任务。我们要将其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同谋划、同部署、同考核,确保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在*县不折不扣地落地生根。
其次,要正视问题,精准补齐精神文明建设的短板弱项。近年来,在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县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我们的城市面貌最新讲话系列,市民文明素养持续提升,社会正能量日益充沛,成功创建了一批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志愿服务蔚然成风,注册志愿者人数已突破8万人。这些成绩值得肯定。但同时,我们也要用辩证的、发展的眼光审视自身,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比如,在城市精细化管理方面,一些背街小巷、老旧小区的“脏乱差”现象仍有反复,“牛皮癣”广告、车辆乱停乱放等顽疾尚未根除;在农村移风易俗方面,高价彩礼、大操大办、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在部分地区依然存在,侵蚀着淳朴的乡风民风;在公民道德建设方面,个别领域还存在失德失范现象,网络空间也时有不文明言行出现;在工作推进上,还存在“上热下冷”、部门协同不足、创建合力不强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敢于亮剑、勇于动真碰硬,以“钉钉子”的精神一个一个去解决,一块一块去补齐。
最后,要把握关键,切实务求精神文明建设的实际成效。精神文明建设千头万绪,必须抓住关键、突出重点,才能纲举目张。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的工作要紧紧围绕服务全县发展大局来展开。*县正处在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更需要强大的精神支撑。我们要通过精神文明建设,引导全县人民树立与新时代相适应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和行为规范,把全县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上来,形成“人人关心*、人人建设*、人人奉献*”的生动局面,让文明之花在*大地结出高质量发展的累累硕果。
二、活用优势资源,做强宣传引导,筑牢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根基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精神文明建设,根本在于提升人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我们必须在固本培元、凝心铸魂上下更大功夫,让科学理论、红色基因和榜样力量深入人心。
一是要让创新理论“活”起来。要持续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不能仅仅停留在开会、发文、念稿子的传统模式上。要创新方式方法,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大道理”转化为“家常话”。要建强用好“百姓宣讲团”“红色宣讲员”等队伍,深入田间地头、工厂车间、校园课堂,用生动的故事、鲜活的案例,讲清楚新思想的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据统计,今年以来,我们已组织各类理论宣讲超过800场,受众超过10万人次。下一步,还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制作推出一批有深度、有温度的短视频、微动漫、H5产品,让党的创新理论在“指尖”上广泛传播,真正实现润物无声、入脑入心。
二是要让红色资源“亮”起来。*县是一片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热土。我们拥有*革命旧址、*烈士陵园等一批宝贵的红色遗产,这是我们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最生动的教材。要对全县的红色资源进行一次系统梳理和整合,加大保护修缮力度,提升展陈水平。要深入挖掘这些红色资源背后的感人故事和伟大精神,通过情景剧、口述史、主题展览等形式,让历史“说话”,让文物“活”起来。要精心设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开发系列文创产品,推动红色教育与干部培训、中小学思政课、文旅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在耳濡目染中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
三是要让典型力量“传”起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先进典型就是一面旗帜。要持续深化“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人”等评选表彰活动,建立健全发现、培育、宣传、关爱先进典型的长效机制。要把镜头和版面更多地对准我们身边的普通人,挖掘那些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业绩的感人事迹。今年,我们已经评选出各级各类先进典型200余名,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宣传部门要组织力量,对这些典型进行深度报道,通过报告会、故事汇、专题片等形式,立体化、全方位地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同时,要落实好对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的关心关爱政策,在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给予他们更多支持,在全社会营造“德者有得、好人好报”的价值导向。
三、深耕地域文化,推动提质增效,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文化是精神文明的载体,是城市的根与魂。一个没有文化底蕴的城市,即便再现代化,也缺乏魅力和温度。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繁荣文化事业、壮大文化产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一要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加快构建覆盖城乡、便捷高效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网络。重点是补齐农村和基层文化设施的短板,确保每个乡镇(街道)都有综合文化站,每个行政村(社区)都有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要积极推进“15分钟文化生活圈”建设,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文化服务。我县人均公共文化设施面积已达2.1平方米,这是一个不错的起点,但关键在于提高使用效益。要鼓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创新服务模式,延长开放时间,多举办群众参与度高、互动性强的文化活动。要大力扶持“庄户剧团”“乡村书屋”等民间文化力量,每年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组织送戏、送电影、送图书下乡活动不少于500场次,把文化食粮实实在在地送到群众身边。
二要推动文体旅深度融合发展。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体育则能为文旅增添活力。*县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是我们发展文旅产业的最大优势。要做好“文化+”“旅游+”“体育+”这篇大文章。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