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
凝心聚力,擘画蓝图。金秋时节,举世瞩目的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北京胜利举行。这是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举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这是新时代以来党中央制定的第三个五年规划建议,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建议。《建议》准确把握“十五五”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所处历史方位,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对未来5年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是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的纲领性文件,是乘势而上、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又一次总动员、总部署,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续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主动,必将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连日来,各地各部门迅速掀起学习贯彻热潮,大家纷纷表示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会作出的战略部署上来,守正创新、实干担当,在新征程上再创新辉煌。国际社会高度关注,普遍认为全会释放出中国与世界各国共享机遇、共同发展的强烈信号,为变乱交织的世界注入确定性和正能量。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需要不懈努力、接续奋斗。党的二十大作出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第一步,需要通过实施“十四五”、“十五五”、“十六五”3个五年规划来完成。“十四五”主要目标任务即将胜利完成,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实现良好开局。“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建议》综合考虑国内外发展趋势和我国发展条件,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守正和创新相统一,确定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连续性和阶段性,既催人奋进又切实可行。深刻理解这个主要目标,对于贯彻落实好《建议》作出的各项重要部署、战略举措,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大国关系牵动国际形势,国际形势演变深刻影响国内发展,我国发展处于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但危中有机、危可转机。同时,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完整产业体系优势、丰富人才资源优势更加彰显。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必胜信心,积极识变应变求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勇于面对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以历史主动精神克难关、战风险、迎挑战,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续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必须牢牢把握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发展仍然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齐心协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当前,推动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供给体系质量还不高、资源要素投入消耗较大、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还未完全形成。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正在深刻改变全球产业面貌和分工格局,对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建议》与“十四五”规划一脉相承,继续把推动高质量发展确定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明确了从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国内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乡村振兴、区域发展,到文化建设、民生保障、绿色发展、安全发展、国防建设等重点领域的任务举措,为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要抓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