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深化思想认识
二、聚焦主责主业
三、强化责任担当
关于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中“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的心得体会
2025年10月30日,我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专题学习会,深入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中关于“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的重要论述。作为教育系统的一名党员干部,通过此次系统学习和深入思考,我备受鼓舞,也深感责任重大。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论述,不仅为我们擘画了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宏伟蓝图,更为我们高等教育工作者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下面,我将结合工作实际,谈几点粗浅的学习心得与体会。
一、深化思想认识,深刻领会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的战略意蕴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权威著作。其中,“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的战略部署,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具有极强的时代性、战略性和指导性。
深刻领会这一论述,首先要把握其内在的逻辑统一性。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教育是基础,为科技发展和人才涌现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科技是核心,是第一生产力,驱动社会进步和国家强盛;人才是关键,是第一资源,是推动教育发展和科技创新的主体。总书记强调三者“一体推进”,是对新时代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要求我们必须打破传统思维定式,摒弃“九龙治水”的分割局面,用系统观念统筹谋划,实现三者协同发展、同向发力,形成“1+1+1>3”的倍增效应。
深刻领会这一论述,还要认识其重大的战略必然性。这一战略部署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战略抉择,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大国竞争日趋激烈,核心就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据最新统计,到2025年,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已超过2.5亿,研发人员总量稳居世界首位,但我们在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仍面临“卡脖子”难题。在此背景下,将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紧密结合,既是应对外部挑战、塑造发展新优势的迫切需要,也是激发内生动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根本保证。作为高校党员干部,我们必须提高政治站位,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将一体化推进的战略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聚焦主责主业,以系统观念谋划学校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学习理论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实践。我们要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将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的成果,与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相结合,与落实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相结合,与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任务相结合,切实将理论势能转化为发展动能。
一是坚持立德树人,夯实人才培养之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一体化推进,教育是基石。我们必须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要深刻认识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学校应持续深化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改革,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筑牢信仰之基。同时,要主动适应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优化调整学科专业布局。据2025年最新分析,半导体、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等前沿领域的人才缺口依然巨大。我校应以此为导向,动态调整招生计划,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着力培养国家急需的拔尖创新人才和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到2025年,我国研究生在学总规模已接近400万人,其中在学博士生超过60万人,我们要在保证规模稳步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确保培养出的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二是强化科研创新,激活科技赋能之源。高校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