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巡查反馈问题的检视和反思
(一)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方面
(二)在推动水利工程项目建管方面
(三)在意识形态和保密工作方面
(四)在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方面
(五)在选人用人方面
(六)在档案管理方面
(七)在项目招投标方面
二、产生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剖析
(一)理论武装不够扎实
(二)宗旨意识有所淡化
(三)担当精神有所滑坡
(四)纪律规矩执行不够严格
三、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整改措施
(一)聚力理论学习
(二)聚力主责主业
(三)聚力从严治党
(四)聚力作风转变
水利局党组成员巡查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材料
根据局党组关于召开巡查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的统一安排部署,本人紧扣会议主题,在深入学习、谈心谈话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严格对照XX省委第XX巡视组反馈的七个方面主要问题,紧密结合个人思想、工作、作风实际,进行了全面、深刻的自我检视和党性分析。现将个人对照检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对巡查反馈问题的检视和反思
此次巡查整改,对我个人而言是一次深刻的政治体检和思想洗礼。巡视组指出的问题,一针见血、切中要害,充分暴露了我在思想认识、履职担当、作风建设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和不足。我完全认同、诚恳接受、照单全收,并逐项进行了深入的自我剖析。
(一)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方面。反思自身,主要存在“学用脱节”的问题。一是学习的深度和系统性不足。虽然能够通过党组中心组学习、个人自学等方式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兴水的重要论述,但往往停留在通读文件、记录笔记的层面,对“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的时代背景、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缺乏系统性、穿透性的研究和思考。在学习过程中,满足于“知道是什么”,而没有深入探究“为什么要这么做”和“我们该怎么做”,导致理论武装不够扎实。二是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存在短板。在实际工作中,有时仍习惯于用老思路、老办法解决新问题,对如何将新时期治水方针与XX地区水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谋划具有前瞻性、创新性的高质量发展项目思考不深、办法不多。比如,在分管的XX流域综合治理工作中,更多关注工程建设进度和防洪安全等传统目标,对于如何通过水生态修复、水文化挖掘来提升区域发展的综合效益和可持续性,谋划不足、措施不力,未能完全将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XX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在推动水利工程项目建管方面。反思自身,主要存在“监管不力”的问题。一是现场督导不够深入。作为分管领导,我对工程项目的监管更多依赖于听取汇报、查阅资料,深入一线、靠前指挥的力度不够。特别是对于一些地处偏远的在建项目,如XX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全年赴现场检查指导的次数屈指可数,未能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隐患和管理漏洞。根据2025年第三季度统计,我局在建的XX个重点项目中,有XX个项目存在不同程度的进度滞后或质量整改问题,这与我日常监管“浮在面上”有直接关系。二是责任传导存在层层递减。在压实项目法人、施工、监理等各方责任上,虽然会议上反复强调,文件中多次要求,但缺乏一竿子插到底的监督检查和刚性问责。对于项目管理中出现的一些“小问题”“小瑕疵”,有时抱着“不影响大局”的心态,没有及时督促整改,客观上造成了管理标准的降低和责任心的松懈。
(三)在意识形态和保密工作方面。反思自身,主要存在“重视不够”的问题。一是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认识不足。思想上存在“重业务、轻思想”的倾向,认为水利部门是业务单位,抓好工程建设是硬任务,意识形态是软指标,未能将其摆上同等重要的位置。对分管领域干部职工的思想动态了解不深不透,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工作较少,对于网络上涉及本地水利工作的负面舆情,有时反应不够迅速、应对不够专业。二是保密工作纪律弦绷得不紧。对新时期保密工作的严峻性、复杂性认识不到位,在日常工作中,对涉密文件和数据的管理有时存在疏忽,比如在非涉密计算机上处理过敏感工作信息,对分管科室的保密教育和常态化检查抓得不实不细,存在泄密风险隐患。
(四)在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方面。反思自身,主要存在“一岗双责”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巡查反馈中指出的职工开设赌场被开除、酒驾等违法行为,虽然不是发生在我直接分管的科室,但作为局党组成员,我负有不可推卸的领导责任。一是日常教育管理失之于宽。对干部职工的监督管理,更多地是注重工作上的要求,而对他们“八小时之外”的生活圈、社交圈关心不够、提醒不多。满足于会上讲廉政、节前发提醒,缺乏常态化、近距离的监督,未能做到抓早抓小、防微杜渐。这些违法违纪问题的发生,充分说明我的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感和敏锐性不强。二是压力传导不到位。在落实“一岗双责”上,对分管科室负责人“传导”业务工作的压力多,“传导”管党治党压力的少,没有真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体系,导致监督责任在基层出现悬空。
(五)在选人用人方面。反思自身,主要存在“把关不严”的问题。在参与干部选拔任用研究时,虽然能够遵守议事规则,但有时更多地关注干部的业务能力和工作实绩,对其政治素质、廉洁自律等方面的考察了解不够全面、深入。对于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岗位,存在“唯才是举”的片面倾向,对候选人的群众口碑、德行表现等“软条件”重视不够,没有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最高标准,这为一些政治上不过硬、作风上有瑕疵的人员提供了“蒙混过关”的可能,影响了干部队伍的纯洁性。
(六)在档案管理方面。反思自身,主要存在“认识偏差”的问题。过去,我一直认为档案管理是事务性、辅助性工作,未能从“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政治高度来认识其重要性。对分管领域的档案工作关心支持不够,对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督促不力。对于一些重大工程项目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没有进行全过程跟踪和监督,导致部分项目档案存在资料缺失、整理不规范等问题,不仅影响了历史资料的完整性,也为后续的工程运维和责任追溯埋下了隐患。
(七)在项目招投标方面。反思自身,主要存在“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