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四五”时期工作回顾
(一)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二)城乡建设统筹推进
(三)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四)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二、“十五五”时期发展思路和目标任务
(一)总体思路
(二)主要目标
(三)重点任务
三、2026年重点工作安排
县委“十四五”以来工作总结及“十五五”工作思路报告
“十四五”时期是县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五年。站在2025年岁末的历史交汇点,回首过去五年,全县上下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锐意进取、砥砺前行,有效应对了各种风险挑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十五五”时期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本报告旨在全面总结“十四五”以来的工作成效与经验,深刻剖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科学谋划“十五五”时期及2026年的发展蓝图与重点任务,团结和动员全县人民为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一、“十四五”时期工作回顾
“十四五”以来,县委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综合实力稳步增强、城乡面貌深刻变化、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一)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我们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着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坚持工业强县不动摇,形成了以高端装备制造、绿色食品加工、新型建材为主导的“三大支柱产业”集群。
——发展动能持续释放。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市场主体活力迸发。
(二)城乡建设统筹推进,区域面貌深刻蝶变
我们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思路,着力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城乡发展新格局。
——城市品质能级大幅提升。高标准完成新一轮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形成了“一核两翼、三带多点”的城市空间布局。智慧城市建设初见成效,建成了集城市管理、应急指挥、便民服务于一体的城市“大脑”,城市治理的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县城建成区面积由30平方公里拓展至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8%。
——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成功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基础设施短板加快补齐,实现了所有建制村通双车道公路。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全面完成。数字乡村建设加快推进,5G网络和千兆光网实现乡镇以上区域全覆盖。
(三)民生福祉持续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健康建设扎实推进,县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县域医共体建设走在全省前列,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实现全覆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县级“两馆”达到国家一级馆标准,乡镇综合文化站实现全覆盖。
——社会保障坚实有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城乡低保、特困供养标准逐年提高,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社会治理效能持续提升。平安、法治建设深入推进,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不断完善,扎实开展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未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社会大局保持了长期和谐稳定。
(四)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对标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我县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
一是产业结构层次有待提升。传统产业占比依然偏高,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不大,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尚未充分显现。部分优势产业仍处于价值链中低端,产品精深加工不足、品牌影响力不强、科技含量不高等问题较为突出。
二是城乡区域发展不够均衡。县城首位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乡镇的辐射带动能力不足。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仍然存在短板,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
三是关键领域改革仍需深化。营商环境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差距,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有待深化,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日益趋紧,发展活力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