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升站位
二、聚焦问题
(一)“抄”风未止
(二)“长”文泛滥
(三)“空”话连篇
(四)“浮”于表面
三、靶向施策
(一)强化思想教育
(二)完善制度建设
(三)加强业务培训
(四)严格监督考核
四、凝聚合力
在2025年改文风转作风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今天,依据上级的统一部署以及相关文件精神,我们在此召开改文风转作风专题研讨会,正当其时、意义重大。本次研讨的核心任务在于,深入领会中央和上级党委关于作风建设的系列重要指示,尤其是相关制度规定,对照检查我们在文风会风、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并研讨部署后续的整改措施。下面,结合个人学习与思考,我谈几点认识和体会,与大家共同交流。
一、提升站位,明晰改文风转作风之要义
文风绝非小事,它关联党风、彰显作风、影响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着重指出,文风问题绝非简单的语言文字或技术技巧问题,而是关系到党的性质宗旨、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的重大问题。对于我们[单位名称]而言,文风更是我们事业发展的基石。我们作为政策的宣传者、信息的传播者、服务群众的践行者,每一篇文稿,无论是政策解读、工作汇报,还是调研报告、宣传文案,都将接受实践的检验,其准确性、实用性、指导性直接决定着我们工作的成效和单位的形象。
当下,全党正大力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坚决向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宣战。上级下发的相关整治通知,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公文抄袭、照搬照抄,表面是“文风”问题,实则是思想懈怠、责任缺失的“作风”痼疾。若一个单位文风不正、文气不纯,报告文件满是“长、空、假”,工作落实停留在“走、看、听”,那么工作必然浮于表面,无法实现高质量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从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到改文风、转作风是践行“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是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的重要内容,是推动我单位事业再上新台阶的内在需求,必须以“零容忍”的态度和刮骨疗毒的决心,打好文风作风的“攻坚战”与“持久战”。
二、聚焦问题,剖析文风不正作风不实之根源
近年来,我单位在文稿质量和工作作风方面总体表现良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对照上级要求和事业发展需要,仍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必须勇于正视、深入分析。
(一)“抄”风未止,创新意识匮乏。部分同志习惯当“文抄公”,撰写材料时不愿深入思考,而是上网搜索、向下索要、四处借鉴,简单修改标题和数据便当作自己的成果,致使文件千篇一律,缺乏针对性和创新性。特别是在一些日常工作总结、信息简报中,套话连篇,看似全面,实则空洞无物。这种“拿来主义”的背后,是思想上的“懒惰病”和能力上的“恐慌症”,反映出对工作缺乏认真负责的态度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长”文泛滥,内容空洞无物。部分文稿追求篇幅冗长、内容繁杂,动辄洋洋洒洒数千字,引经据典、穿靴戴帽,看似体系完备、逻辑严谨,但真正有价值、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干货”却少之又少。一些调研报告,开头大篇幅阐述背景、意义,中间罗列现象却不深入分析,结尾提出一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通用”建议,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却对实际工作缺乏指导意义。这凸显出我们在提炼重点、把握关键方面的能力不足。
(三)“空”话连篇,务实精神欠缺。一些文件和讲话充斥着大话、空话、套话,缺乏实际内容和具体措施。在安排工作时,只是泛泛而谈,没有明确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在总结成绩时,夸大其词、虚报数据,缺乏客观真实的评价。这种形式主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