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公寻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文明办主任“以才兴产、以产富民”研讨交流材料VIP免费

提纲:

一、谈谈我的感受

二、找找我们的差距

三、理理前进的方向

文明办主任“以才兴产、以产富民”研讨交流材料

同志们:

近期,我有幸赴**经济开发区参加了关于乡村振兴的专题学习,实地参观了**集团、**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集团产业园等行业领军企业,并深入****镇、******村等乡村振兴典型示范区。此次学习考察,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既让我看到了现代化企业助力农业产业升级的磅礴力量,也让我感受到了和美乡村建设的勃勃生机。作为一名精神文明建设领域的负责人,我深受触动,也倍感责任重大。下面,我将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紧紧围绕“以才兴产,以产富民”这一主题,谈三点不成熟的看法,与大家交流探讨。

一、谈谈我的感受

这次**之行,是一次开阔眼界、启迪思路的“取经”之旅。从数字化的智慧中枢到现代化的生产车间,再到充满活力的美丽乡村,我深切感受到,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必须牢牢抓住“人才”和“产业”这两个核心引擎,并以深厚的“文明”底蕴作为支撑。

一是深刻感悟到“数字赋能”是产业升级的强大引擎。在参观**集团时,其强大的数智化供应链体系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通过“产业+技术”的模式,**集团不仅实现了“千县万镇24小时达”的高效物流,打通了农产品进城的“最后一公里”更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反向指导上游生产。他们打造的“跑步鸡”“游泳鸭”等互联网IP品牌,成功将普通农产品转化为高附加值的“网红”商品;推行的“一村一品一店”模式,更是让无数地方土特产在网络世界里“飞”出深山。这让我清醒地认识到,现代产业的竞争,早已超越了单纯的规模和产量之争,而是转向了品牌、标准和流通效率的综合较量。数字技术,正是重塑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的关键所在。

二是深刻感悟到“新农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力量。无论是**集团联合院校培养乡村振兴人才的计划,还是在**镇、**村看到的那些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农人”,都让我对“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决定性作用有了新的理解。他们不再是传统意义上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而是能够驾驭电商平台、懂得品牌营销、熟悉现代农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他们是产业转型的引领者,是乡土文化的传承者,更是带动村民共同致富的领头雁。这充分说明,没有人才的振兴,产业的振兴便无从谈起。乡村振兴,归根结底是人的振兴。

三是深刻感悟到“文明乡风”是富民兴产的深厚土壤。在**市的示范村,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产业的兴旺和村民的富裕,更是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和睦融洽的邻里关系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将文明乡风建设作为基础工程,通过党建引领、文明实践、群众自治,让红色文化、黄河文化等融入乡村治理,让移风易俗的秦腔小戏唱进百姓心坎,让“村规民约”成为村民的自觉行动。这些生动的实践证明,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良好的乡风民风,能够有效降低乡村治理成本,增强社会凝聚力,为产业发展和人才集聚创造一个稳定、和谐、充满正能量的“软环境”。一个地方的营商环境好不好,社会风气正不正,直接决定了它能否吸引人才、留住资本、激发活力。

二、找找我们的差距

学所以益才也,砺所以致刃也。在感受先进地区强劲发展脉搏的同时,我们更需冷静地对标反思,清醒地认识到**旗在“以才兴产,以产富民”道路上存在的差距和短板。这些差距既有客观条件的制约,更有主观认识和工作方法上的不足。

一是在“产才融合”上存在“两张皮”现象,人才支撑与产业需求脱节。当前,我旗的产业发展面临着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品牌建设滞后等一系列瓶颈问题。与此同时,我们的人才状况也不容乐观:一方面,乡村青壮年劳动力持续外流,高素质农民、基层农技人员和本土实用技能人才严重缺乏;另一方面,我们引才的激励保障机制尚不健全,对高端人才缺乏足够的吸引力。这种“产业喊渴,人才流失”的结构性矛盾,导致产业升级缺乏智力支持,人才培养又找不到明确的产业出口,形成了恶性循环。相比于**集团那种“产业需求驱动人才培养”的闭环模式,我们的产才融合显得松散而乏力。

二是在“产民联动”上存在“上热下冷”现象,富民成效与群众期盼脱节。“以产富民”的最终落脚点是让广大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然而,由于我旗产业基础相对薄弱,产业韧性不足,其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能力有限。更值得我们警惕的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有时会不自觉地陷入“重经济、轻文明”的误区,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我们关注了群众的“钱袋子”,但对他们的“脑袋子”和精神文化生活关注不够。在一些地方,陈规陋习依然存在,大操大办、人情攀比等现象尚未根除,这不仅加重了群众的经济负担,也败坏了社会风气。这其实我们,推动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本身就是在为群众“减负”,是在实现更高层次的“富民”。

三是在“思想引领”上存在“路径依赖”现象,精神动力与时代要求脱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在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方法上,有时还存在路径依赖和惯性思维,习惯于“发文件、拉横幅、搞活动”的老一套,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4、如遇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微信:22665800

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微信:22665800

文明办主任“以才兴产、以产富民”研讨交流材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
搜索资料
我的下载
会员中心
在线客服
  • 客服微信:2266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