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高政治站位
二、正视问题短板
三、聚焦关键环节
在XX镇教育系统师德师风警示教育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镇教育系统师德师风警示教育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会议,这既是一次警示教育会,也是一次工作部署会,更是一次责任落实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国家关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通报典型案例,剖析当前问题,明确工作任务,动员全镇广大教育工作者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实的作风,筑牢师德师风防线,织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防护网,为XX镇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作风保障和安全环境。刚才,相关领导同志通报了情况,作了具体部署,讲得都很好,我完全同意,希望大家认真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师德师风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是关系国家未来、民族希望的战略工程。我们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做好这两项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
第一,这是践行新时代教育使命的必然要求。党的XX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构建了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位一体”的保护体系,其中,学校保护居于核心枢纽地位。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是这一伟大使命的直接承担者和实践者。我们的言行举止,不仅关乎个人形象,更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价值塑造,关系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后继有人。如果我们自身的品德不过硬,如何能培养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如果学校的防线不牢固,如何能为孩子们撑起一片安全的蓝天?因此,抓好师德师风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是我们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和时代担当。
第二,这是回应社会关切的迫切需要。近年来,社会对教育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个别地方发生的师德失范和侵害未成年人案件,虽然只是极少数,但通过网络放大发酵,严重损害了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冲击了社会公众的教育信任,刺痛了每一个人的神经。老百姓最关心的,莫过于自己的孩子在学校是否安全,遇到的是否是好老师。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信任如纸,一旦皱了,再抚平也难;如水,一旦污染,再净化不易。我们召开这次会议,就是要向社会传递一个鲜明信号:XX镇对师德失范行为“零容忍”,对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行为坚决依法严惩,绝不容许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第三,这是推动XX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一个地方的教育质量,最终体现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上。良好的师德师风是最好的育人环境,坚实的安全防线是教育发展的基本前提。如果教师队伍中存在职业认同感弱化、工作状态懈怠的问题,如果我们的校园及周边还存在安全隐患,那么提升教学质量、创建优质教育品牌就无从谈起。当前,我镇教育事业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队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一个让家长放心、让学生安心的学习环境。我们必须把师德师风建设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推动XX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来抓。
二、正视问题短板,以案为鉴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警示教育,贵在“警”,重在“示”。刚才,会议通报了近期我XX省以及周边地区发生的师德师风典型案例,这些案例触目惊心、发人深省。有的教师体罚学生,造成身心伤害;有的教师有偿补课,背离教育初心;有的教师学术不端,败坏学术风气;更有极少数者道德败坏,突破法律底线,对未成年人实施了严重侵害。每一个案例都是一面镜子,照见了师德失范的严重危害;每一声警钟都是一声鞭策,警醒我们必须防微杜渐、警钟长鸣。
深入剖析这些案例背后的根源,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理想信念动摇了“总开关”。个别教师放松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理想信念模糊,忘记了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把教师职业仅仅当作谋生手段,甚至沦为谋取私利的工具。二是法纪意识淡薄了“防火墙”。有的教师对国家法律法规、教育部门规章制度学习不够、理解不深,缺乏敬畏之心,总认为自己的行为是“小节”,无关大局,结果在不知不觉中越过红线、触犯底线。三是职业倦怠削弱了“动力源”。教师工作压力大、社会期望高,部分教师在日复一日的繁重工作中产生了职业倦怠,热情消退,责任感下降,工作状态出现懈怠,对学生缺乏关爱,对职业缺乏认同。四是监督机制存在“薄弱点”。在师德师风日常监督和风险排查方面,一些学校还存在制度不健全、责任不明确、执行不到位的问题,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发现不及时、处置不坚决,给了不良风气滋生的空间。
同志们,问题面前,我们不能有任何回避和懈怠。全镇教育系统要以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