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的原则
“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5年,也是在国际格局深刻调整、国内发展深刻变革背景下,构筑新发展优势、赢得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攻坚时期。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拟提请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的文件时,特别强调“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等原则。这些原则植根于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体现,是确保中国式现代化航船劈波斩浪、行稳致远的科学指引。深刻理解、自觉践行这些重大原则,对于统一思想、凝聚力量,高质量编制和实施“十五五”规划,在复杂变局中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十五五”时期应对一切风险挑战、确保高质量发展稳健前行的命脉所系。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我们的全部事业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都根植于这个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当前,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只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特别是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才能有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形成万众一心、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确保“十五五”规划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
强化党对经济社会的政治统领。必须把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政策出台、规划制定、任务推进中,自觉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对标对表,同党中央决策部署对标对表,确保执行不偏向、不走样,使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沿着正确政治航道前进。
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党的强大组织体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实基础。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党组)的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治理效能。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建设忠诚干净担当、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为“十五五”时期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干部人才支撑。
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严明纪律规矩,净化政治生态。把党的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特别是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同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作斗争。深化反腐败斗争,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同时发力、同向发力、综合发力,不断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确保党的肌体健康和队伍纯洁,为“十五五”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坚持人民至上,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坚持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价值底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把人民群众中蕴藏着的智慧和力量充分激发出来,就一定能够不断创造出更多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十五五”时期,只有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才能凝聚起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最大共识和最强力量。
践行群众路线,汲取人民智慧。依靠人民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始终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深入基层一线倾听群众呼声,从百姓的鲜活实践、基层的探索尝试中提炼智慧、汲取养分。谋划“十五五”发展,必须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把群众的智慧、意愿有机融入政策制定和执行全过程,让改革发展的强劲脉搏始终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频共振。
聚焦民生福祉,推进共同富裕。把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持续加大投入,补齐民生短板,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着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拥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保障人民权利,促进公平正义。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激发人民主人翁精神,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法治体系建设全过程。依法保障公民的经济、文化、社会、环境等各方面权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坚持高质量发展,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而高质量发展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没有高质量发展,就谈不上社会主义现代化。”“十五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只有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才能突破发展瓶颈、塑造竞争新优势,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更为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导向。在“十五五”时期,必须将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破解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等深度融合,增强发展的平衡性。践行绿色发展,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推进共享发展,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加强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区域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有重点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避免一哄而上、重复建设,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生产力布局。
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