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聚焦“全局视野”
二、聚焦“本土优势”
三、聚焦“长远布局”
四、聚焦“思想破冰”
街道党工委书记在“十五五”重大项目谋划工作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街道“十五五”重大项目谋划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部署要求,系统总结前期项目谋划情况,分析研判当前形势,安排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动员街道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明确方向、压实责任,以高质量的项目谋划为街道“十五五”时期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刚才,XX同志全面介绍了街道“十五五”谋划项目的整体情况,提出了44个重点推进项目的初步框架,涵盖了基础设施配套、房地产、城市更新、重点工业等四大类别。这些成果是前期各部门、各社区共同努力的结晶,为我们的下一步工作开了个好头。但项目谋划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一劳永逸的,它是一项动态的、深化的、需要持续精耕细作的重要工作。下面,结合大家的发言和街道实际,我讲几点意见,概括起来就是“四个聚焦”。
一、聚焦“全局视野”,做好“配套文章”,在服务大局中彰显街道担当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谋划街道的发展,必须跳出XX看XX,将自身置于全县、全市乃至更广阔的区域发展格局中考量。我们要深刻认识到,XX街道的发展机遇,深深植根于区域协同发展的大潮之中;XX街道的价值实现,紧紧依托于服务重大战略的平台之上。
第一,要提高政治站位,主动融入发展大局。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战略部署,强调要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省、市、县各级也围绕“十五五”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自觉将街道的发展思路与上级精神对标对表,确保我们的项目谋划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具体而言,就是要紧紧抓住“三区”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深入研究鲁北、开发区、新海、西港等四大园区的产业定位、发展阶段和配套需求。我们的项目谋划,不能仅仅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更要思考我们能為这些园区的发展提供什么支撑?我们的优势在哪里?短板又如何补齐?要以“甘当配角”的心态,谋划出“能做主角”的作为。例如,围绕园区产业的上下游,谋划与之配套的供应链服务、生活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项目;针对园区可能产生的人才集聚效应,谋划高品质的居住、教育、医疗、文化等项目,增强我们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承载力。
第二,要瞄准关键区域,完善城市功能载体。县城新区、高铁片区是未来城市发展的重点区域,也是提升城市能级的重要引擎。我们的项目谋划要前瞻性地布局这些区域。对于县城新区,要着眼于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重点谋划一批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生态环保设施、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推动新区尽快成熟、彰显形象。对于高铁片区,要充分发挥其交通枢纽优势,大力发展枢纽经济,重点谋划现代物流、商务商贸、会展服务、旅游集散等业态,打造城市新的经济增长极。要精心做好“配套文章”,这里的“配套”不仅是基础设施的“硬配套”,也包括政策、服务、环境等“软配套”。要通过我们的项目,使这些重点区域不仅“好看”,更要“好用”、“好住”、“好业”,真正成为投资的热土、创业的乐园、宜居的家园。
第三,要强化协同意识,促进区域联动发展。项目谋划要打破行政壁垒和思维界限,加强与其他乡镇、园区的沟通协作。有些项目可能单靠我们街道的力量难以实施,或者效益不高,但如果能联合周边区域共同谋划、共同推进,就能形成规模效应、实现共赢。比如,跨区域的交通连接线、生态廊道建设、产业链互补项目等。我们要主动对接,积极探索“飞地经济”、“共建园区”等合作模式,在更大范围内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实现从“各自为战”到“组团发展”的转变,在区域协同发展中提升XX街道的位势和能级。
全局视野决定了我们项目谋划的高度和深度。我们谋划的每一个项目,都应该是区域发展大棋局中的一颗重要棋子,要能够服务大局、融入大局、贡献大局。只有这样,我们的发展才能站得高、看得远、行得稳。
二、聚焦“本土优势”,激活“特色动能”,在因地制宜中培育核心竞争力
特色是竞争力,优势是生产力。XX街道的发展,必须立足于我们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区位特点,走出一条具有XX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项目谋划不能“贪大求全”、更不能“人云亦云”,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因产而宜、因时而宜,把“本土优势”最大限度地转化为“发展胜势”。
一要深挖区位潜力,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XX街道地处(可根据实际情况补充,如县城核心区、交通枢纽附近等),拥有较为完善的城市功能和人口集聚优势。这是我们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宝贵资源。要围绕提升城市服务能级,积极发展金融保险、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商务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要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大力发展文化教育、健康养老、体育休闲、商贸物流等生活性服务业,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特别注重提升服务业的品质和能级,引入高端品牌、创新业态模式,打造特色商业街区、楼宇经济高地,使现代服务业成为街道经济的重要支柱和鲜明特色。
二要延伸产业链条,巩固提升主导产业能级。不锈钢加工、生物科技、新型建材等是我们街道(或所在区域)具有一定基础的主导产业。项目谋划要紧紧围绕这些产业,在“延链、补链、强链”上下功夫。“延链”就是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比如不锈钢产业,可以从原材料加工向精深加工、高端制品、研发设计延伸;生物科技产业,可以从原料生产向医药制造、健康产品、研发服务延伸。“补链”就是弥补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查找我们的短板缺失,有针对性地引进和培育相关项目,提升产业链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强链”就是提升产业链的现代化水平,通过技术改造、数字化转型、品牌建设等手段,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要支持现有企业增资扩产、技术改造,也要瞄准行业龙头企业、关键环节企业开展精准招商,不断壮大产业集群。
三要激活特色资源,做精做优特色产业项目。芝麻种植与加工、苗木产业等是我们街道的特色领域,凝聚着历代XX人的心血和智慧。这些特色产业往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市场价值。项目谋划不能忽视这些“传家宝”,要善于用现代理念和技术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对于芝麻产业,要推动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不仅要做大初级加工,更要向休闲食品、保健食品、生物提取等高附加值方向拓展,讲好“芝麻故事”,打造地域品牌。对于苗木产业,要适应生态建设和城乡绿化需求,推动向彩色化、珍贵化、效益化转型,发展观光园艺、庭院经济、生态康养等新业态。要注重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发展壮大,推动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等深度融合,让“土特产”长出“新翅膀”,飞出“新天地”。
本土优势是我们项目谋划的根基和源泉。我们要像熟悉自己的手掌一样熟悉街道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个产业、每一种资源,善于发现优势、敢于放大优势、勇于创造优势,让XX街道的发展真正根深叶茂、特色鲜明。
三、聚焦“长远布局”,储备“未来后劲”,在科学前瞻中赢得发展主动权
“十五五”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