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公寻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建筑单位党委书记、董事长在项目管理提升会上的讲话VIP免费

提纲:

一、突出“一切工作到项目”的鲜明导向

二、破解“一切工作到项目”的管理梗阻

1.强化层级统筹

2.强化生产统筹

3.强化成本统筹

4.强化监管统筹

5.强化创新统筹

三、提升“一切工作到项目”的行动自觉

1.把市场经营作为确保项目效益的重要前提

2.把变更索赔作为项目增收创效的重要手段

3.把清收清欠作为项目目标实现的关键环节

4.把成果积累作为推动管理提升的重要举措

5.把创造信誉作为获取竞争优势的应有之义

6.把滚动经营作为项目守土担当的重要责任

四、筑牢“一切工作到项目”的党建保障

1.项目党建工作要紧密融入生产经营

2.项目党建工作要紧密融入基层改革



建筑单位党委书记、董事长在项目管理提升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

工程项目是建筑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石、创造效益的源泉、培养人才的摇篮、塑造形象的窗口、决胜市场的关键。提升项目管理水平和创效能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是我们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必由之路和重大命题。没有高水平的工程项目管理,就没有T的高质量发展,就没有T的行业龙头地位。因此,这次我们在江苏常州召开项目管理提升会,意义重大,尤其在全国疫情多点散发、防控形势日趋严峻的背景下,我们下决心召开这次会议,充分体现了坚定贯彻“十四五”123456工作策略,坚持发展优先、质量第一,做强做精做优项目管理的迫切要求和战略定力。

在今年7月学习贯彻D--DS--J“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会议暨经济运行分析会上,我强调“经营是头等大事、管理是第一要务、改革是第一抓手、战略是第一导向、创新是第一动力、党建是第一责任”,这些都是企业极为重要的工作,但这些工作的所有落脚点最终都要归结到项目。基于此,我们围绕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在去年的项目管理提升会上提出“一切工作到项目”,这是项目管理的总体思路和基本要求,必须笃行不懈地推进落实。

这次会议求真务实,准备充分。会议聚焦项目管理提升、降本增效这个主题,突出从严管理、治理顽症,总 结近年来公司项目管理经验,重申“一切工作到项目”的管理思路,深入分析项目管理中存在的矛盾问题,动员系统上下进一步提升紧迫感和责任感,强化重视项目、聚焦项目、抓好项目的项目导向,核心就是要从根本上提高基层基础管理的效益水平,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为履行好央企经济责任、厚植职工福祉提供有力支撑。上午,大家通过现场观摩和经验交流,统一了思想,开拓了思路,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会上,中建E局商务管理部X分享了大商务管理的经验,大家要结合实际学习借鉴。刚才,X总通报了有关审计情况,X总裁作了全面深刻的讲话,我完全同意,请大家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

下面,围绕“一切工作到项目”,我讲四个方面的意见:

一、突出“一切工作到项目”的鲜明导向

坚持“一切工作到项目”,就要聚焦管理提升、提质增效这“一个主题”,把握问题和效益“两大导向”,找准各项工作向项目聚焦聚力的攻坚方向。

第一,要坚持问题导向,切实做到“奔着问题去、揪着问题改”。要“奔着问题去”。D--DS--J反复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底线思维,把问题作为研究制定政策的起点,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解决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上。我们提出“一切工作到项目”,就是要引导各单位紧盯项目突出矛盾和问题开展工作,这不是要求各级机关跨越层级越俎代庖,也不是大事小事都要“一竿子插到底”,而是希望各层级抓项目都要劲往一处使、“奔着问题去”,既要把问题作为创新管理的起点和动力源,也要善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诊断问题、治理顽疾中改进提升管理工作。要“揪着问题改”。当前项目管理中还存在不少问题,虽然很多问题成因盘根错节,防范化解难度不小,但是我们绝不能奉行“躺平主义”放任自流,否则企业发展就像在沙滩上建高楼,建得再宏伟也是一推就倒。透过问题看管理,也集中反映出我们在管理上责任不实、执行衰减、监管乏力等突出短板,这也是项目众多问题的肇始之源。全公司要把从严管理、强化执行作为“一切工作到项目”的主抓手,下大力气解决“上给压力不够、内生动力不足”所导致的执行力衰减问题,严防严查执行走样、制度空转、流程失灵;同时也要杜绝“把层层传导压力变成层层击鼓传花”“把层层压实责任变成层层往下甩锅”,从上至下都要把该负的责任负起来,该担的担子担起来,进而在全公司形成“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的浓厚氛围。

第二,要坚持效益导向,切实做到“围着效益转、盯着效益干”。D--DS--J指出,衡量经济发展好坏,要看有没有质量和效益,就是投资有回报、产品有市场、企业有利润、员工有收入。项目是企业效益的源泉,“一切工作到项目”必须坚持效益导向,把效益提升作为各级各系统向项目聚焦聚力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项目效益衡量管理成效。各级单位抓项目首先要“围着效益转”,既强调经济效益,也要兼顾社会效益和品牌效益。经济效益是基础,既干出业绩、又拿回收益是项目管理的基本要求。我们不能将“产高利低”简单归结为市场行情和项目层面的问题,把各种客观原因作为项目亏损的挡箭牌,要立足本级来审视管理、查找内因,以“没有亏损的项目、只有亏损的管理”自励自警,着重解决“政策不对路、工作不到位、激励不充分”等制约效益充分产出的突出问题,从重激励、强监督两个方面入手,推动创效工作在项目落地。各级系统管业务要“盯着效益干”,针对各自“责任田”存在的效益流失问题要紧抓不放、一抓到底,以“干毛巾也要拧出水来”的决心推动项目开源节流。效益提升整体成效如何,很大程度取决于各业务系统能否齐抓共管、形成“一盘棋”。下一步要在打破“部门墙”“层级墙”限制方面下功夫,追根溯源研究破解影响各级系统协同联动的体制机制性障碍,推动管理体系系统集成、协同高效运转。

二、破解“一切工作到项目”的管理梗阻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项目管理是一项全局性、系统性工作,单靠项目层面很难管好,必须整体把握、步调一致。要着力破解当前统筹管控乏力乏术的突出梗阻,以强化“五个统筹”为发力点,加快建立健全项目导向型的管理体制机制。

1.强化层级统筹。准确定位各级抓项目的职能分工,推动上下联动、密切配合,是建立项目导向型管理体制机制的关键所在。坦率讲,我们在这个方面还需要着实用功。在此我想简单讲“四句话”。股份公司重点要“抓系统强体系”,主要抓宏观环境改善、基本制度建设、重大事项管理、高端技术和领军人才培育,尤其在推动铁路造价调整上要有日进一寸、功不唐捐的精神。二级公司要“抓规范强职能”,重点抓体系运行、制度健全、红线标准管控、重大项目实施和区域生产统筹,要在规范生产秩序和强化集团统筹职能上用足力。三级公司要“抓监管强激励”,作为“法人管项目”中最重要的法人实体,对项目负有完全的管理责任,不能签了委托书、责任书就不管不问、秋后算账,必须不断提高对项目“事前、事中、事后”监控的精准度,提高对项目核心团队的正向负向激励的有效性,扭转“当红绿灯多、当指南针少、当铺路石少”的倾向。项目层面要“抓责任强落实”,在现有责任成本管理的基础上,全面实施“责任施组、责任收入、责任成本、责任利润”四个责任管理,落实好“两管两创”和“五本书”要求。项目完工并不意味着大功告成,我们在实现优质履约的同时,也要拿出抓责任成本的站位和力度,同步抓好对施组、收入、利润的一体化管控,立足责任链条推动项目经济链条统筹给力。总之,要通过加强多级统筹,发挥整体合力,促进各层级工作都能准确地向项目聚焦聚力。

2.强化生产统筹。项目导向型的管理体制机制要适应集团化、专业化生产组织要求,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立足整体利益最优,统筹兼顾各方、制定最佳方案,着力提升在生产组织上的要素统筹和分进合击能力。一方面,要加强“弹药补给”的要素统筹能力,以项目为载体,以形成施工能力为目标,推动资源要素向项目倾斜汇聚。二三级单位在人力资源配置、物资集中采购、设备机具调配上要有通盘考虑,建立完善科学有效的资源调配机制,积极盘活闲置资产,努力实现生产要素最优配置和最大效用。另一方面,股份公司和二级公司要着重提高“大兵团作战”的统筹能力,对于川藏铁路、滇中引水等大项目,要着重解决好“大施组”管理、参建单位协作、设计施工联动、专业能力配套等问题,在重大变更索赔项目、重大风险事件处置、区域集采和平抑工料机价格短期波动等方面要加强研判、提升水平。在这里强调一点,企业生产职能主要是由三级工程公司承担的,各单位要坚持镜头不换、力度不减、目标不变,统筹推进三级工程公司建设。要按照多劳多得、优绩优得原则,建立鼓励工程公司扩大规模和不断积累的激励机制,收费要有封顶政策,不能竭泽而渔,为工程公司消化潜亏、处置问题资产等创造条件,激发工程公司通过项目积累做强做大自身的积极性。

3.强化成本统筹。成本管理主要是解决可变成本受控的问题,各级企业在着力解决项目冗员问题、压降宏观运行成本的同时,要统筹抓好项目层面两大成本控制。一是压降直接成本。股份公司将抓紧研究设立工经研究院或定额站,各级要着手建立健全内部定额体系,强化工料机等生产要素消耗的基础管控,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打基础工作。要严格内部限价和限额管控,开展工料机成本对标挖潜,引导项目通过优化施组、强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来统筹降本,通过降低人工成本、原材料物资和能源消耗、设备摊销和租赁费用以及各项管理费用来降低直接成本。要建立项目成本分级预警机制,发现问题及时介入、靠前督导,推动项目尽快纠偏导正。二是控制问题成本。加强对各类停工、窝工、返工、赶工成本的整治力度,严防安全质量环保事故事件、劳务队伍退场等问题的发生,这些“黑天鹅”事件是造成项目巨亏甚至一些企业濒临绝境的祸根。各级各单位必须严格落实股份公司安全生产“硬十条”和劳务队伍管理规定,尤其要用抓安全生产的劲头狠抓质量环保和劳务队伍管理,筑牢基础,斩断祸根。同时,各级单位要严格落实亏损项目治理要求,对亏损项目要复盘分析、精准诊治,统筹推进治标治本,决不允许走过场,确保实实在在地完成年度目标。要重视和加强收尾项目管理,收尾项目不仅占用资源、吞噬效益,而且容易衍生乱象,不能无人问津。总之,项目压降成本的空间还是很大,通过降本来增效不仅必要而且完全可行,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尽展所能,力争未来三年项目平均利润率每年都能提升0.5%以上。

4.强化监管统筹。我们提出要给基层放权赋能,并不意味着对项目监管的削弱,“一切工作到项目”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监管到项目”,确保加强授权与加强监管相结合,放活基层与管好项目相统一。一是要统筹整合各类监督力量。构建“五位一体”项目大监督体系,综合运用财务审计监督、纪检监督、合规风控、职能部门管理监督、党内监督手段,清晰界定各个监督主体的相应职责,形成各监督体系互联互通、攥指成拳的新局面。要配套健全重点工作专题研究、协同解决机制,开展同类项目自我诊断和重大共性问题专项治理,推动管理提升和项目创效,达到对项目全面有效监管的目的。二是要精准发力提升监管效能。问题越顽固,越要猛药去疴,一些问题反复频发,关键在监管出现空白、违规成本过低。要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大力推动监督下沉落地,严肃追究亏损治理、劳务分包结算、安全质量事故、靠企吃企等背后的违纪违规问题。要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和责任追究,把责任追究放在和审计监督同等重要地位,重点对亏损企业、亏损项目和成本费用方面开展审计监督,并做好与纪委的协同配合。加大专项巡视和巡视“回头看”工作力度,强化巡视问题整改和成果运用,始终保持利剑高悬、震慑常在,切实发挥好党内监督的政治效应。要把监督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正“四风”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来抓,践行勤俭办企业“十不准”要求,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和监督手段,锲而不舍、靶向发力。

5.强化创新统筹。企业长远发展的动力在于创新,特别是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创新赋能显得尤为紧迫。当前各级企业抓创新的积极性较高,这 些创新往往都以项目为载体来展开,如何高效开展创新工作还要加强谋划、做好统筹。首先,创新工作要以提升效率效益为导向,不能成为随应潮流、粉饰政绩的手段。要按照解放生产力、活跃项目端、激发干事创业热情的总体思路,把创新的着力点放在企业突出的管理难题和技术难题上,统筹推进生产组织模式创新与效能提升。技术创新要紧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4、如遇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微信:22665800

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微信:22665800

建筑单位党委书记、董事长在项目管理提升会上的讲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
搜索资料
我的下载
会员中心
在线客服
  • 客服微信:2266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