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回顾过往砥砺奋进中彰显治理成效
(一)系统性重塑
(二)实践性创造
(三)品牌化建设
二、正视不足变局挑战中标定前进方向
(一)治理效能的均衡性有待提升
(二)新兴领域的治理课题亟待破解
(三)基层主体的内生动力需要持续激发
(四)多元共治的协同效应仍需深化
三、聚焦攻坚冲刺决胜中开创治理新局
(一)筑牢基层政权根基
(二)攻坚新兴领域“两个覆盖”
(三)深化基层减负赋能
(四)升级党群服务中心功能
在XX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行动冲刺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行动冲刺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总结今年以来的工作成效,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并对年底前的各项重点任务进行再动员、再部署,确保全年目标高标准高质量完成。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石。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四中全会都对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提出了明确要求。XX区作为现代化大都市的核心城区之一,其治理水平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整体大局。当前,我们的工作已经进入了年终冲刺的关键阶段。越到紧要关头,越要保持清醒、坚定信心;越是任务艰巨,越要集中精力、攻坚克难。召开这次会议,就是要动员全区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以决战决胜的姿态,奋力夺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行动的全面胜利。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回顾过往砥砺奋进中彰显治理成效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委组织部、市委社会工作部的精心指导下,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担当作为、锐意进取,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行动取得了可圈可点、厚重扎实的成绩。这些成绩不仅体现在数据和荣誉上,更体现在群众的口碑里、城市的面貌中。
(一)系统性重塑,治理体系的“四梁八柱”更加稳固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我们深刻认识到,有效的基层治理必须建立在科学、高效的组织体系之上。为此,我们持续深化“一核多圈、多委合一”工作体系建设,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这个体系的核心,就是牢牢确立街道社区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领导核心地位,确保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于基层治理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多圈”,则是指以社区为基础,构建起覆盖驻区单位、业委会、物业公司、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等多方力量的治理圈、服务圈和朋友圈。通过“多委合一”的机制创新,我们有效整合了原本分散的议事协调机构,形成了“大事共议、实事共办、难事共解”的强大合力。目前,覆盖全区的四级组织链条已经全面建成,从区级统筹、街道主导,到社区主抓、网格主战,指挥体系更加灵敏,责任传导更加顺畅,为应对各类风险挑战、服务群众需求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二)实践性创造,服务发展的“引擎动能”更加强劲
行动是最好的语言,实干是最好的承诺。我们深入开展“XX十干·善作善成”主题实践活动,将其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和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有力抓手。全区上下围绕中心工作,聚焦群众关切,梳理出258项重点任务和15项重点民生项目,逐一明确责任单位、完成时限和检验标准。截至目前,通过这项活动,全区累计推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超过300项,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近万件,办理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实事超过2000件。这组数据的背后,是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实实在在的提升。特别是在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方面,我们创新打造了一批“友好场景”,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等群体提供休息、充电、饮水、学习的温馨港湾。这一做法不仅解决了新就业群体的现实困难,更让他们感受到了党组织的关怀和城市的温度,相关经验成效得到了上级部门和主流媒体的一致认可。
(三)品牌化建设,社会协同的“多元活力”更加彰明
现代化的基层治理,绝非党委政府的“独角戏”,而是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大合唱”。我们积极探索党建引领社会力量参与治理的新路径。例如,在行业协会商会中,我们精心打造的“XX聚力”特色党建品牌,通过强化政治引领、搭建服务平台、引导行业自律,有效激发了商会协会在经济发展、社会服务中的积极作用。该品牌案例荣获全市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案例一等奖,充分证明了其价值和影响力。在精神文明建设领域,我们坚持党建带群建,广泛动员志愿者、社区居民、沿街商户等力量参与文明城区创建,成功蝉联“全国文明城区”桂冠。在法治建设领域,我们以党建引领法治观念深入人心,推动法治精神融入社区治理、融入居民生活,高标准通过“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的评估验收。这些荣誉的取得,是全区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更是我们党建引领多元共治、活力迸发的生动写照。
总的来看,今年以来的工作,思路是清晰的,措施是有力的,成效是显著的。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了全区广大基层干部的心血和汗水,也得益于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理解与支持。在此,我代表区委,向奋战在基层治理一线的全体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二、正视不足变局挑战中标定前进方向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保持“赶考”的清醒,用辩证的、发展的眼光审视自身工作。对照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部署新要求,对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新向往,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短板和亟待破解的难题。
从面上看,我区基层治理工作亮点纷呈,但深入到点上,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存在。有的街道、社区改革创新意识强、行动快,已经形成了成熟的经验做法;但也有少数单位存在“路径依赖”,习惯于老办法、旧思路,工作成效不够突出。有的领域,如智慧社区建设、物业管理创新等方面走在了前列;但在另一些领域,如老旧小区的综合治理、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等方面,还存在明显短板。这种“盆景”与“风景”并存的现象,要求我们必须加大统筹力度,推动先进经验从“一处景”变为“满园春”。
(二)新兴领域的治理课题亟待破解
随着数字经济和平台经济的迅猛发展,新的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就业群体不断涌现,给我们的传统治理模式带来了深刻挑战。比如,如何有效覆盖和服务数量庞大的新就业群体,引导他们融入城市、参与治理?如何对网络直播、社区团购等新业态进行规范和引导,使其在健康轨道上发展?如何弥合老年人等特殊群体面临的“数字鸿沟”,让他们也能共享智慧城市建设的成果?这些都是全新的课题,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照抄,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大胆探索、积极破解。特别是新兴领域的“两个覆盖”工作,虽然已经起步,但覆盖的广度和深度、党组织作用发挥的有效性,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三)基层主体的内生动力需要持续激发
近年来,我们始终强调为基层减负赋能,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顽疾尚未根除。一些不必要的会议、文件、报表、检查,仍在消耗基层干部的宝贵时间和精力。权责不对等、“小马拉大车”的现象在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