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回顾
二、存在的问题不足
(一)党建工作与农村实际深度融合仍存差距
(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均衡
(三)集体经济持续增收基础不牢
(四)乡村治理精细化水平不高
(五)人才引育留用瓶颈依然突出
三、今后五年工作展望
(一)深化政治引领
(二)聚力产业振兴
(三)创新治理模式
(四)聚焦民生福祉
(五)强化人才支撑
村党支部会换届选举五年工作总结报告
深化改革立潮头 振兴乡村谱新篇
*村党支部委员会换届选举五年工作总结报告
党员同志们:
现在,我受*村本届党支部委员会的委托,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过去五年,是*村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在*县委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视察我村时的殷切嘱托,大力弘扬“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以党的建设统领发展全局,团结带领全村党员群众,砥砺前行,攻坚克难,推动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一、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我们铸魂强基,思想政治建设打开新境界。我们始终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不断强化理论武装,引导全村党员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一是深化创新理论武装,政治判断力明显增强。支部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和视察*村时的重要指示精神。五年来,累计组织支部委员会学习、党员大会集中学习、专题研讨200余次。我们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以及正在开展的党纪学习教育,组织党员赴*纪念馆、*先进事迹陈列馆重温入党誓词、接受思想洗礼,开展“弘扬*精神、争当时代先锋”大讨论,引导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了*村发展的正确政治方向。二是丰富学习教育载体,政治领悟力持续提升。针对农村党员特点,我们创新学习形式,打造“线上+线下”立体课堂。开设“*夜校”和“田间课堂”,利用农闲、晚间组织学习;建立党员微信群,定期推送学习资料;编发“党建早餐”199期,举办夜学课堂15期,确保了学习教育的常态化、制度化。组织党员赴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开阔视野。五年来,累计开展各类形式的党员教育实践活动150余场次,参与党员3000余人次,确保了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三是强化学以致用转化,政治执行力有效夯实。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具体思路和实际行动。围绕“*村怎么继续扛好改革大旗”、“乡村振兴如何走在前列”等课题,组织党员深入调研,形成了一批有价值的建议。引导党员在产业发展、乡村治理、服务群众中当先锋、作表率,把学习成效体现在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具体工作上,确保了上级党委的决策部署在*村不折不扣落地生根。
——过去的五年,我们固本强基,基层组织建设实现新提升。我们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着力把党支部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一是组织体系更加严密,战斗堡垒作用凸显。圆满完成上一届村“两委”换届选举,选优配强班子队伍。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基本制度,五年来按期召开支部党员大会20次,支委会60次,组织生活会5次,民主评议党员5次,党组织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不断增强。创新开展“七个一”系列主题党日活动,成功举办“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发放仪式。*村党委于2021年被党中央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并被*省委组织部授予“*省‘五个好’村党组织标兵”。二是党员队伍活力迸发,先锋旗帜高高飘扬。严把党员入口关,注重从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青年、优秀退役军人、大中专毕业生中发展党员。五年来,共发展新党员12名,其中35岁以下青年党员8名,致富能手和产业带头人5名,党员队伍结构不断优化。设立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组建多支“党员志愿服务队”,在疫情防控、防汛抗旱、人居环境整治、重大活动保障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党员始终冲锋在前。五年来,累计开展志愿服务280余次,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420余件。三是党建创新深化拓展,引领效能充分释放。首创并深化“大学生民兵连”建设,吸引优秀青年投身乡村发展。在全省率先完成党建引领信用村创建试点工作,为890户村民评级授信,累计发放家庭信用贷款827万元,成功创建3A级信用村。创新推出“美德银行”,积分兑换引领文明新风,累计通报表扬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家庭302户,兑换积分价值3.5万元,相关经验被多家主流媒体报道。常态化开展文明创建、打更巡逻,村民安全感、幸福感持续提升。
——过去的五年,我们锐意改革,农村关键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我们始终牢记*村作为农村改革主要发源地的使命,坚持以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为主线,持续深化农村改革,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一是“三权分置”改革深化,土地焕发新生机。在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实践承包地“三权分置”,有序引导土地经营权流转。目前,*村土地流转规模已超过8800亩,土地流转率稳步提升。这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引进现代农业项目奠定了基础,促进了*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粮食生产连续多年丰收。二是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突破,村民共享发展红利。扎实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立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实现村民从“户户包田”到“人人持股”的历史性转变。自2018年首次实现集体资产收益分红以来,分红金额实现“四连增”,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42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900元。2023年,全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122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500元。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有效盘活了村集体资源资产,壮大了集体经济,增加了农民财产性收入。三是农村金融改革增效,发展注入源头活水。全省首家村级乡村振兴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乡村振兴支行在我村挂牌运营,围绕乡村振兴领域重点项目和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出“乡村振兴贷”、“新农贷”等金融产品。截至目前,该支行各项贷款余额已达4.7亿元,有效缓解了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为*发展注入了金融活水。全国首个村级乡村振兴产业基金也在*设立,首期募资10亿元,用于支持产业发展。
——过去的五年,我们聚力发展,乡村产业融合迈出新步伐。我们坚持高质量发展理念,立足*资源禀赋,初步构建了以现代农业为基础、农产品加工为核心、乡村旅游和培训教育为特色的产业融合发展格局。一是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基础支撑更加牢固。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基本实现高标准农田全覆盖。“引淮润岗”工程接近尾声,有效解决生产生活用水难题。与*农垦、北大荒集团等合作,建成生态农业服务中心,农业机械化、科技化水平显著提升。*袁氏种业试验田喜获丰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效应凸显。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6年的680万元增长到2023年的142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的16169元增加到2023年的34900元。二是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壮大,产业链条持续延伸。*产业园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吸引了盼盼食品、蒸谷米、新锣食品等一批重点企业落户。其中,*盼盼食品产值达3亿元,蒸谷米公司产值达1.5亿元。这些企业的入驻,不仅带来了产值和税收,更促进了当地农产品就地转化增值,创造了就业岗位,带动了村民增收。三是乡村旅游与培训教育繁荣,特色品牌越擦越亮。成功获批国家4A级旅游景区并争创5A级,大包干纪念馆、“当年农家”等景点吸引力不断增强。五年来,*村景区累计接待游客超300万人次,接待研学实践中小学生数万人次。*干部学院承接了大量培训任务,成为宣传*精神、交流农村改革经验的重要窗口。成功创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国家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乡村旅游和培训经济已成为*的亮丽名片。
——过去的五年,我们用心用情,民生福祉改善交出新答卷。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加大投入,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村民。一是基础设施跨越升级,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先后完成创新大道东延和希望大道贯通工程,开通至*高铁站公交班线,交通更加便捷。改造新建民居1102套,新增绿化近百万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村容村貌更加整洁美观,居住环境更加生态宜居。建成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展厅、*省图书馆*分馆等一批公共服务设施,成功主办承办多项全国性重要活动,*对外形象显著提升。二是公共服务优化供给,幸福指数节节攀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累计发放教育教学奖金50余万元。出台《健康*建设实施方案》,家庭医生签约率逐步提高。敬老院等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村民的就学、就医、养老条件得到实质性改善。常态化开展文化惠民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三是乡村治理效能提升,和谐根基持续巩固。创新乡村治理方式,坚持党建引领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深入开展“平安*”建设,与*派出所联动,每天进行打更巡逻,村民安全感显著增强。发挥“美德银行”引导作用,推进移风易俗。成功获评“*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等称号,乡村文明焕发新气象。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有效维护了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过去的五年,我们从严治党,政治生态建设呈现新气象。我们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持之以恒正风肃纪,营造了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一是廉政教育常抓不懈,思想防线不断筑牢。定期开展党风廉政专题学习和警示教育活动,组织党员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纪法规,观看警示教育片,赴廉政教育基地参观。通过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等,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增强廉洁自律意识。二是权力运行规范透明,监督制约更加有效。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对村级重大事项决策、重大项目建设、大额资金使用等,均严格按程序进行,并及时公开,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聚焦惠农政策落实、集体“三资”管理、工程项目建设等重点领域,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三是作风建设持续深化,干群关系日益密切。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党员干部带头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听民意、解民忧、纾民困。大力弘扬沈浩同志“与群众零距离”的宝贵精神,学习他“家门从不上锁”、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回顾五年来的奋斗历程,我们深刻体会到:
一是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把准政治方向。这是*村一切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只有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确保*这面旗帜永远高高飘扬。
二是必须始终弘扬改革精神,勇于开拓创新。改革创新是*的基因和灵魂。唯有继续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才能在新时代乡村振兴中继续走在前列。
三是必须始终紧扣发展要务,聚力兴村富民。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必须坚持不懈壮大乡村产业,增强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增收,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四是必须始终践行根本宗旨,心系人民群众。要学习沈浩同志“和群众零距离”的精神,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五是必须始终筑牢基层基础,建强战斗堡垒。村党组织是全村的主心骨。必须持续用力抓好自身建设,不断增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