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公寻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调研报告:XX市可再生能源发展调研报告VIP免费

提纲:

一、抓规划、抓引领、抓突破

二、高点定位

三、总体发展势头良好

四、把握新机遇

XX市可再生能源发展调研报告

328日,德州市绿色能源产业发展大会在禹城市隆重举办,会议邀请绿色能源产业领域近50家企业参加,架设企业与市场、企业与政府之间沟通桥梁,全面推动绿色能源产业做大做强,进一步“补链、拓链、强链”,实现绿色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417日,运达股份禹城市苇河5万千瓦风电场并网暨山东智能绿色产业基地投产仪式在禹城举办,423日首台“德州造”风机下线,这是全市绿色能源产业发展大会的重要成果体现。

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碧水蓝天德州城,近年来,山东省德州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推动能源消费革命、能源供给革命、能源技术革命、能源体制革命的重大战略思想,以转变能源发展方式和提高能源发展质量为中心,紧盯减碳汇碳,着力增加以新能源为主要形式的绿色能源供应,扎实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推动新能源产业创新发展、蓬勃发展,走出了一条风、光、生物质等一体化综合开发利用的新路子,先后获批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中国太阳城“山东省新能源产业基地”等称号。

截至202212月底,德州市可再生能源发电累计并网装机达468万千瓦,占全市电力装机比重达到57.1%,绿色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为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实现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抓规划、抓引领、抓突破,一张蓝图绘到底

持续推动,久久为功。德州新能源发展起步早、发展快、成效显著。早在上世纪90年代,德州太阳能热水器应用叫响全国。30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致力于打造低碳、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宜居城市,扎实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2005年提出实施中国太阳城战略,2009年获得“国家火炬计划德州新能源特色产业基地”“国家首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称号。2010年开始,对新建建筑增设光热利用装置制定地方标准、提出规划要求,引导建设方形成节能减碳共识。2011年,国家能源局发文支持德州创建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2014年,德州市入选创建第一批新能源示范城市。20166月,我市在山东省率先编制完成《德州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也是全省唯一一个编制该类专项规划的地级市。2017年,入选国家低碳城市试点。2018年,德州市制定印发《德州市低碳发展工作方案(20172020年)》。2020年,德州市提出实施新型工业化强市三年行动计划,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作为541产业体系的重要一环,支撑打造活力德州,智造名城。在统筹谋划、全力推进下,到2020年底,圆满完成到十三五末新能源装机突破400万千瓦的规划目标。

跟进服务,狠抓保障落实。狠抓抓营商环境,当好服务企业店小二一是抓前期储备申报。积极指导帮助项目企业研究吃透上级政策,做足做好项目申报前期工作,积极储备新能源大项目、好项目。十三五期间,全市53个风电项目、11个生物质发电项目、20个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顺利纳入国家各类规划、方案,规模总量居山东省第一位。二是抓后期服务保障。大力实施重点项目建设攻坚行动,每年筛选确定投资体量大、保障要素实、拉动能力强的新能源重点项目,按月调度项目进展,当好项目管家,协调解决电网接入和送出线路建设等问题。2020年,全市23个风电项目、4个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集中建成投运,全市年度新增并网规模177万千瓦,居山东省第一位。三是抓好电网接入和消纳保障。“十三五”以来,国网德州供电公司累计投入15亿元,建成投产500千伏贝州站、220千伏望湖站、刘七站、辛桥站及德州电网加强等配套电网工程,为新能源发电项目及时接入创造条件。同时充分发挥国家电网主网架调剂互补作用,全年风光综合利用率超过97.5%,在保障全市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情况下,实现了新能源的高效利用。

加强督导考核,用好考核指挥棒。一是全面实施链条化战略。全面实施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将新能源产业发展纳入全市工业强市“541产业体系”,实施产业链链长制,由市级领导担任新能源产业链链长,建立链长办公室协同推进、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各县市区全面落实的工作机制,积极引进中广核、华润电力、光大环保等央企强企,推动新能源产业做大做强、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二是抓关键指标考核。用好抓好考核指挥棒,会同国网德州供电公司,按月调度通报辖区内13个县市区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情况,积极与省对接落实抓好非水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权重考核。2020全市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权重达19.7%,在全省考核中位列第三位。

二、高点定位,高水平引进,全方位发展

立足禀赋,突出资源支撑。德州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资源丰富,开发建设条件优越。一是太阳能资源丰富。全市年平均日照时数约2600小时,日照率为60%,太阳总辐射量为5200兆焦/平方米,处于全国、全省的较高值区,光伏发电年平均利用小时数1300小时。二是风资源条件良好。德州地势平坦,140m高度处风速平均6ms,全市年平均利用小时数可达2500小时。2020年全省年利用小时数最多的5个风电场,德州有4个。三是农林生物质资源丰富。德州市作为农业大市,全市耕地面积900多万亩,农林生物质资源年均总量约为1000万吨。四是充分挖掘荒地、废弃地、坑塘水面、屋顶车棚等边角可利用土地空间资源,见缝插针,布局建设风电、光伏发电、光热利用项目。

高起点突破,全方位发展。一是坚持招专引强,高标准开发。坚持高标准开发,积极引进资金雄厚、运维管理水平高、技术先进的资源开发企业,全市37个投产风电项目有25个是央企强企投资建设,同时积极引进风电专业综合建设运营商山东国瑞,风机塔筒专业制造商青岛天能重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专业运营商光大环保,全市7县市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有4县市区是光大环保投资建设,其中已助力我市乐陵市基本建成“无废城市”。二是坚持产业带动,全产业链开发。通过大力推进风电开发应用,带动引进浙江运达、东方电气等风电装备制造企业纷纷前来投资建厂,以本土通裕重工(主营风电主轴)为核心,强强合作,打造鲁西北风电装备制造基地,形成风电全产业链集群。目前浙江运达首台德州造风电整机已于20217月在德州禹城下线。三是坚持深挖资源,全方位利用开发。倡导农村屋顶资源全面利用,家家户户装光伏已深入人心。截止2020年底,全市户用自然人光伏发电总装机达89.3万千瓦,占全市光伏发电总装机的52.9%。同时本着为企业降本增效出发点,发动各县市区全面摸底企业屋顶资源,在各项安装条件具备的条件下,按照企业自愿原则,鼓励能装尽装,全市工商业屋顶资源相当紧俏。

统筹发展,产业带动效应明显。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4、如遇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微信:22665800

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微信:22665800

调研报告:XX市可再生能源发展调研报告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
搜索资料
我的下载
会员中心
在线客服
  • 客服微信:2266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