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5年工作总结
(一)社会救助体系更趋精准
(二)养老服务体系日臻完善
(三)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社会救助的精准度和深度有待提升
(二)养老服务的供给质量和均衡性存在短板
(三)基层治理的效能和服务能力有待加强
三、2026年工作计划
(一)聚力精准保障
(二)聚力多元供给
(三)聚力治理创新
XX乡镇2025年民政工作总结和2026年工作计划
2025年,在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民政部门的精准指导下,XX乡镇民政工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保障基本民生、创新基层治理、优化社会服务”三大核心职能,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狠抓政策落实,深化服务创新,全力以赴织密扎牢民生保障安全网,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及2026年工作计划报告如下。
一、2025年工作总结
2025年,全镇民政系统主动作为、攻坚克难,以高标准、严要求推动各项民生事业发展,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持续提升,为全镇经济社会稳定发展贡献了坚实的民政力量。
(一)社会救助体系更趋精准,兜底保障坚实有力
我们坚持“应保尽保、应救尽救”的原则,不断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制度性保障。
一是动态管理实现精准识别。全面应用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结合“大数据筛查、网格员走访、干部入户核查”三位一体工作模式,对全镇困难群众进行常态化排查与动态管理。全年共开展困难群众信息排查4轮,新识别纳入城乡低保对象35户80人,新纳入特困供养人员18人。同时,通过定期复核和数据比对,依规清退不再符合条件的对象15户40人,实现了救助资源的精准投放。我们建立了覆盖全镇80户易返贫致贫家庭的动态监测预警台账,对存在风险的家庭实行“一户一策”跟踪帮扶,成功为12户家庭化解了突发性致贫风险,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二是救助资金发放规范高效。严格执行社会救助资金管理办法,依托“一卡通”系统,确保各类救助资金及时、足额、精准发放到每一个救助对象手中。全年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485万元,惠及困难群众650人;发放特困供养金95万元,保障了60名特困人员的基本生活;发放临时救助金30万元,为遭遇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的200余人次群众解了燃眉之急;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110万元,惠及残疾人400余名。全年所有救助资金发放及时率、准确率均达到100%,未发生一起截留、挪用、冒领等违纪违规问题,资金使用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三是专项救助服务协同增效。我们积极推动“资金+物质+服务”的综合救助模式,深化与相关部门的协作联动。联合镇卫生院、学校等单位,为80名困难群众提供医疗救助25万元,有效减轻了大病重病患者的医疗负担;成功资助50名困难家庭学生顺利完成学业,阻断了贫困的代际传递;协助15户住房困难家庭申请危房改造及住房救助,圆了他们的“安居梦”。此外,精心组织了“寒冬送温暖”“夏日送清凉”等季节性专项救助行动,累计为流浪乞讨人员、高龄独居老人、困境儿童等特殊群体发放棉被、取暖器、防暑药品等物资2000余件,让他们在寒冬酷暑中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二)养老服务体系日臻完善,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我们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以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养老需求为目标,大力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一是养老服务设施网络不断织密。坚持“城乡统筹、均衡布局”原则,持续加大养老基础设施投入。2025年,我们成功新建了3个村级互助养老服务点,并对乡镇敬老院进行了全面的适老化和功能性改造升级,新增专业护理型床位30张,配备了智能护理床、康复训练器、助行器等康复辅具50余套。至此,全镇15个村(社区)均已建成养老服务设施,初步形成了“乡镇有院、村村有点”的养老服务设施网络。同时,我们全面优化了敬老院内部管理,制定了餐饮服务、健康管理、安全巡查等一系列标准化服务流程,入住老人的满意度经第三方评估达到96%。
二是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提质扩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专业社会组织,为全镇220名高龄、独居、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菜单式”居家养老服务,涵盖助餐、助浴、助洁、助医、助行等多个方面,确保每周服务不少于2次。我们开通了“96XXX”养老服务热线,建立“15分钟响应圈”,全年共受理并高效处置老人求助电话500余次,办结率达100%。此外,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广泛组织志愿者开展“情暖夕阳”系列活动30余场,为老人们提供读报、义诊、文艺表演、心理慰藉等服务,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是各项养老惠老政策全面落实。我们确保各项养老补贴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全年为全镇600余名80周岁以上老人发放高龄津贴80万元;为150名符合条件的经济困难失能老人发放养老服务补贴45万元。为破解养老服务人才短缺瓶颈,我们联合卫健、人社等部门,组织开展了3期养老护理员专题培训班,共培训80余人次,有效提升了全镇养老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和综合素养。
(三)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发展,特殊群体关爱精准到位
我们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不断激发社会活力,同时聚焦特殊群体,提供更加精细化、人性化的关爱服务。
一是基层民主自治效能显著增强。顺利完成全镇15个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依法选举产生新一届村(居)委会成员75人,班子结构得到优化,整体功能得到增强,实现了“选出好班子、换出新气象”的目标。我们严格执行村(居)务公开制度,督促各村(社区)每月至少公开财务收支、惠民政策落实、重大项目建设等信息15条,切实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大力推广“村民议事厅”“社区协商会”“百姓说事点”等民主协商模式,引导群众有序参与村级公共事务管理,全年成功化解各类基层矛盾纠纷85起,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二是特殊困难群体关爱有力有效。我们持续加强对困境儿童的保障工作,为全镇45名困境儿童逐一建立了“一人一档”成长档案,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全年共为孤儿发放基本生活费12万元,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补贴8万元,确保他们生活无忧、安心就学。联合团委、妇联等部门开展“点亮微心愿”活动,成功帮助40名困境儿童实现了学习用品、课外书籍等微小愿望。我们高度关注残疾人群体的生产生活,积极链接资源,为70名残疾人适配了轮椅、假肢等辅助器具,组织30名有就业意愿的残疾人参加电商、手工编织等技能培训,成功帮助15名残疾人实现就业或居家灵活创业,有效增强了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
三是民政专项社会事务有序开展。我们不断优化婚姻登记服务,全年共办理结婚登记200对,离婚登记45对。在登记过程中,积极提供婚前辅导、家庭关系调适等服务50余次,引导群众树立健康的婚姻家庭观念。我们坚定不移地推进殡葬改革,广泛宣传文明节俭、生态环保的殡葬新风尚。全年共火化遗体120具,火化率达到100%。为解决群众“逝有所安”的实际需求,我们在XX村规划并建成了一处高标准的村级公益性公墓,有效引导了丧葬习俗的转变。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对标新时代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