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坚持科学谋划
(一)“双减”工作提质增效
(二)育人成效多面呈现
(三)教育质量稳中有升
(四)教育改革成果不断涌现
二、坚持队伍锻造
(一)师德师风持续向好
(二)教师素养有效提升
(三)人事改革积极推进
三、坚持人民至上
(一)全力以赴保优质学位供给
(二)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
(三)教育支撑发展的能力持续提升
(四)教育结对帮扶精准发力
四、坚持守正创新
(一)常态化疫情防控有序有力
(二)校园安全防线不断巩固
(三)心理健康教育扎实推进
(四)督导监测机制不断完善
一、坚持把减负增效作为“首要任务”
(一)持续推进“双减”政策落地见效
(二)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
(三)持续健全“五育并举”育人模式
(四)完善多方育人体系
(五)巩固文明创建成果
二、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第一追求”
(六)以精细化常规管理提升教育教学品质
(七)以美好课堂、美好课程体系支撑学校特色发展
(八)以高质量专业队伍夯实教育教学质量
(九)以中高考综合改革助力学生全面成长
三、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主攻方向”
(十)开源提质释放优质扩容潜力
(十一)机制创新激发教师干事活力
(十二)智慧校园汇聚教育现代化合力
(十三)体制改革展现教育督导魄力
四、坚持把守正创新作为“关键环节”
(十四)强化常态化疫情防控
(十五)积极落实资助帮扶政策
(十六)全面推进依法治教
(十七)筑牢校园安全防线
区教育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
第一部分 2022年工作总结
2022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教育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贯彻落实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和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重点任务,团结带领广大干部教师,围绕疫情防控、“双减”落地、优质扩容等重点工作,拉高标杆、扛旗争先、实干创新,扎实推进教育改革举措落地见效,实现美好教育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一、坚持科学谋划,观大势、抓机遇,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更加充足
(一)“双减”工作提质增效。推出《*区美好课堂评价标准》和《*区美好课堂学科评价标准》,形成区域特色的课堂评价标准。印发《关于加强*区作业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围绕作业设计、作业评价、作业辅导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采用“1+X”托管模式推行“5+2”课后服务,开设由教师主导的建构性课程,形成100余节丰富的校本课程,利用家长及社会资源开发特色拓展课程。推出“美好爸妈”家庭教育课程,《系统设计区域家长课程 “美好爸妈”助力“双减”落地》被评为2021年度全国基础教育优秀工作案例。我区育才小学、七一中学接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蔡达峰等一行义务教育“双减”工作调研,调研组对我区技术赋能“双减”、学生多元发展良好态势给予充分肯定。
(二)育人成效多面呈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教材为载体,利用道德与法治课、班队会课和校本课程等课时,对学生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始终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实践的全过程和各方面,七一华源中学4名学生教科书式救助老人事件,被央视新闻、人民日报、人民网等50多家媒体进行报道,阅读点击量累计超过5000万,引起社会广泛赞誉。长春街小学《武汉孩子剧团故事》被武汉市人民政府授予“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育才怡康小学“福光跃影”作为湖北省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类唯一代表,参加全国第七届中小学艺术展演活动现场展示。我区发布《*区中小学劳动教育管理规程》《*区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成为全市首个劳动教育操作指南。
(三)教育质量稳中有升。2022年高考全区物理方向最高分689分,进入全市前十名。全区清华北大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659分)23人,650分以上36人。六百分以上人数稳居全市第二。市级示范高中和普通高中实现“校校有600分”目标。全区特殊招生线过线总人数位居全市第二。艺术重点本科院校录取人数继续在全市保持绝对领先优势。实现90%以上的学生能到本科院校深造。全区中考进入高分保护考生共20人,达市级示范高中录取分数线人数比2021年增加189人,公办普高上线比例达58%,七成以上学生能升入普通高中就读。
(四)教育改革成果不断涌现。2022年,多所学校先后在省、市基础教育成果奖的评定中斩获佳绩。在市级评定中,两所学校获评特等奖,一所学校获评一等奖,三所学校获评三等奖。在2022年湖北省基础教育成果奖评选中,武汉市育才小学获评特等奖,武汉六中获评一等奖,长春街小学获评二等奖。
二、坚持队伍锻造,转作风、提效能,素质过硬勇于担当的队伍更加壮大
(一)师德师风持续向好。大力推进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师德师风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师德典型先进事迹,开展师德专题教育培训、师德提醒自查自纠,开展“八个一”师德师风提升行动等教育活动,积极落实“双减”背景下加强对教师的关心关爱工作。2022年多位教师荣获省市多项荣誉,育才小学余茜老师荣获“荆楚好老师”,鄱阳街小学黄巍获评第四届“楚天园丁奖”,武汉二中江峰、七一中学张家媛获评2022年度武汉“最美教师”,育才二小何凌获评“武汉市百优班主任”。
(二)教师素养有效提升。组织骨干教师参加国培、省级项目培训,35所学校1850余名教师参加教育部研修。市级骨干教师培训28项,参训教师1200余人次,参训率、合格率均达100%。组建覆盖全学段各学科的20个“领雁工作室”,建立区名师工作室管理平台,组织20场名师讲坛报告。遴选60名市级学科带头人后备人才,开展高级研修。着力推进新教师“高起点跟岗培养”“多维度轮岗培养”。出台《区教育局关于创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实施方案》,制定《区教育局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评估细则》,创建区级教师专业发展学校19所。
(三)人事改革积极推进。优化新教师培养工作机制,出台《关于优化新教师“高起点跟岗培养”“多维度轮岗培养”工作机制的意见》,提高培养工作质量。加强“横向融通,纵向贯通”全学段教师交流,并将教师交流与教师岗位聘任、评优评先等紧密挂钩,义务教育学校参与交流轮岗比例达23%,有效助力教育优质均衡。优化教师补充机制,为*师资队伍补充新生力量。有序完成新一轮核编工作。对照国家规定标准,完成局属中小学2022年编制核定工作,完成局属幼儿园2022年编制调整。
三、坚持人民至上,重服务、促均衡,惠民升级的民生答卷更加精彩
(一)全力以赴保优质学位供给。积极应对入学(园)高峰挑战,加快推进中小学幼儿园新改扩建工作,实施公益普惠性幼儿园新改扩建7所,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1890个,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数预计占比达50.1%以上,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数占比达80%以上。新开办公办小学2所,扩建投入使用1所,新增公办中小学学位2880个,进一步促进了我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教育需求。完成2所现代化学校建设,顺利通过市级评估。
(二)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全力推进教育新基建,建成人工智能实验室26间、理化生操作考试计算机教室21间、智慧图书馆16间,升级完善智慧教室建设26间。升级上线*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科普平台,成立人工智能教育联盟,组织联盟学校开展跨校研讨、培训、科创实践等活动。遴选7所学校,开展翻转课堂模式2.0的试点,26所学校开展人工智能教学试点。2022年我区入选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第一批“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应用试点区,武汉市汉铁高级中学等10所学校成为央馆人工智能规模化应用试点校。
(三)教育支撑发展的能力持续提升。提升教育服务质效,助力一流的营商环境,*教育入学政策宣讲团分别前往辖区重点企业开展入园入学政策宣讲会,详细解读各学段入学政策及新生入学网络登记、政策内二孩三胎入学、民办初中电脑派位等问题的办理流程。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子女享受一次性入学优待,在学位允许的前提下,按就近就便的原则,优先安排到相对优质的学校入学。2022年协调一线医务人员子女幼儿入园88人、幼升小85人、小升初55人。区教育局获评“市退役军人工作先进单位”。
(四)教育结对帮扶精准发力。全方位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立足木兰乡富家寨村特色资源,选准主导产业、抓好项目实施、做好产销对接、完善利益联结。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坚持和完善对口帮扶、社会力量参与帮扶机制。春节期间为困难群众送去慰问物质13330元,帮助富家寨销售蜂农副产品约25万元。对37名来自鹤峰县中小学骨干教师开展为期三天教师培训活动,派出以特级教师、市功勋班主任等组成的报告团,全面推介*教育实践探索成果。开展教师结对交流,鹤峰县三位教师到我区三所学校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挂职锻炼、跟岗学习。协助鹤峰县扩大特色农副产品销售,引导局属学校食堂和工会购买鹤峰县特色农副产品。组织教职工参加“鹤峰99公益日”爱心捐赠活动,捐款金额达222270.16元。
四、坚持守正创新,巧治理、善突破,精细管理的绣花功夫不断提升
(一)常态化疫情防控有序有力。坚持局领导包片、机关干部包点的工作原则,在重点时期对疫情防控工作实行一日一调度、一日一部署,全力确保疫情防控措施落实到位。落实常态化推进校园疫情防控工作,安全有序开展师生核酸检测,大力推进疫苗接种,督促各校全方位落实师生健康监测、执行缓冲管理措施、开展应急处置演练等,打牢校园疫情防控基础。开展校园疫情防控督导检查,发布41期通报,与10个单位进行约谈,下发131份整改督办函。勇于承担疫情防控政治责任,调派6000余人次下沉街道社区协助封控值守、核酸检测等疫情防控任务。其余教职工全力做好校园疫情防控、线上教学等工作,实现了疫情防控和安全开学两不误、双促进。联合公安、交警、卫健等部门,全力做好中、高考等各类考试疫情防控及组考保障工作,圆满实现平安、健康目标。
(二)校园安全防线不断巩固。全面落实校园安全管理工作责任制,坚守安全红线,突出宣传教育、深化专项整治、强化监督检查、落实排查治理,推进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开展防溺水、交通安全、心理健康等专题教育活动50余场次。有效推进十大风险领域整治行动,提前完成3项区挂牌督办安全隐患整改。持续开展安全区域共同体建设,完善“四查”工作机制,深化平安校园建设,开展校园周边安全隐患排查,严格落实专职保安员配备、学校封闭化管理、一键报警和视频监控联网、“警校家”护学岗“4个100%”目标。完成121所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教育局办公室被评为全省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表现突出集体。定期研究讨论信访问题,坚持信访首问负责制、重点信访领导包保责任制,对于重点信访事项和具体信访人,实行包保责任制,积极实现稳控。
(三)心理健康教育扎实推进。成立疫情防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针对因疫情防控需要进行酒店隔离、居家隔离、线上教学等师生分别制定心理关怀工作方案。组建心理援助队伍,提供心理援助线上服务及专业心理疏导和援助。制作并推送面向学生、家长和教师的5期心理调适微推,组织录制11期居家心理拓展小游戏视频、7节“同上一节心理网课”、4期专题心理网课。开展3期“*教育空中美好课堂”活动,在线观看人数约30万人次。12位教师参加省、市心理健康课优质课比赛,其中6人获一等奖。
(四)督导监测机制不断完善。完善教育督导管理体制,编制《*区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若干措施》,调整充实区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优化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开展以学校开学、校园安全、疫情防控、义务教育课后服务、营养健康管理和食品安全、“五项管理”和“双减”落实等主题督导。组织责任督学参与市级责任督学和挂牌督导“督导案例”评选,3篇获得一等奖。完成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样本校现场测试,做好2021年我区义务教育校际间差异系数测算,确保小学、初中校际间差异系数均小于国家规定标准并较上年有所降低。
第二部分 2023年工作计划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