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2年工作情况
(一)指标完成情况
1.财政收入情况
2.减税降费落实情况
3.一般性支出压减情况
(二)主要工作亮点
1.财政管理考核持续走在全省前列
2.上级补助资金有力争取
3.争取新增债券额度取得新突破
4.基层“三保”底线兜牢兜实
5.我局连续三年被评为XX市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优秀”等次
6.全市财政管理一盘棋的格局逐步建立
7.作为广东省财政厅选定的非税电子缴款书首批唯一一个试点上线地市
(三)主要工作措施
1.抓好组织收入工作
2.管好用好政府债务
3.深化财政制度改革
4.加强财政管理
5.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6.坚持以党建引领业务
二、存在问题
(一)完成年初预算目标压力巨大
(二)财政收入质量持续不高
(三)土地出让收入不达预期
(四)直达资金支出进度较慢
(五)暂付款消化进度偏慢
三、2023年工作计划要点
(一)加强收入组织
(二)严控支出
(三)多措并举
(四)抢抓机遇
(五)做好“三保”工作
(六)加强债务管理
(七)深化重点改革
(八)以党建为引领
XX市财政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
一、2022年工作情况
2022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新冠肺炎疫情反复以及组合式减税降费政策实施等形势,市财政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财政厅的关心支持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大财政、大预算、大资产”管理理念,集中财力办大事,加强财政资金统筹能力,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兜牢“三保”底线,切实防范化解财政风险,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2021年财政管理工作蝉联北部生态发展区第一、全省前列,获得省财政厅通报表扬,并获得省财政2000万元奖励资金。2021年度地市财政预算执行分析和2021年度地市财政总决算工作三等奖,评为2021年度地市部门决算工作优秀单位。
(一)指标完成情况
1.财政收入情况。1-11月,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1.04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6.33亿元)后下降3.7%,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8.95%。其中税收收入完成39.91亿元;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32.72亿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完成23.62亿元。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0.59亿元,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2.08亿元;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12.62亿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完成8.26亿元。
2.减税降费落实情况。全力落实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1-11月,累计办理留抵退税33.2亿元,同比增加27.2亿元。累计办理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缴税费5.8亿元。有效缓解纳税人资金困难,助力企业行稳致远。
3.一般性支出压减情况。严格落实中央和省过“紧日子”要求,对市本级各部门的公用经费以及2022年非急需非刚性项目支出进行压减,形成了《XX市本级2022年压减部门预算支出工作方案》,预计可压减21215.01万元。压减的资金将安排用于疫情防控、重点民生领域支出、保障市委市政府重点支出以及化解暂付性款项,助力我市财政平稳运行。
(二)主要工作亮点
1. 财政管理考核持续走在全省前列。2021年以来,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和财政运行风险挑战,在财政收支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我局紧扣工作重点、认真谋划落实,2021年财政管理工作蝉联北部生态发展区第一、全省前列,获得省财政厅通报表扬,并获得省财政2000万元奖励资金。
2. 上级补助资金有力争取。一是截至11月份,共收到省下达我市转移支付资金249亿元。其中,五批次支持基层落实减税降费和重点民生等转移支付资金15.78亿元,有效缓解了我市财政压力;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19.11亿元,比去年增加1.26亿元,有力支持我市坚持生态优先、高质量发展。二是争取获得2022-2025年省级北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激励资金1.15亿元(预计四年可获得4.6亿元),2020年以来,我市已获得东江流域补偿资金4440万元、北江流域补偿资金4423万元,推动北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落地见效。
3. 争取新增债券额度取得新突破。2022年我市获得省级下达新增债券额度109.4亿元,实际发行到位114.4亿元(含2021年第3批5亿元),较2021年全年的101亿元增加13.4亿元,增长率为13%,为我市做好稳经济大盘工作,推进“双统筹”建设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来源。
4. 基层“三保”底线兜牢兜实。截至11月底,全市县级可用于“三保”收入293.43亿元,执行率为96.78%,高于序时进度(91.67%);“三保”支出126.11亿元(其中保基本民生支出40.96亿元、保工资支出81.22亿元、保运转支出3.93亿元),支出进度为86.48%,低于序时进度(91.67%)。总体看,县级“三保”支出保障责任落实基本到位,各县(市、区)财政供给单位人员工资、退休人员养老金以及发放到个人的民生款项均按要求发放。
5. 我局连续三年被评为XX市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优秀”等次。同时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改革成效明显,得到了省的充分肯定。在今年8月18日召开的全省深化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我市作改革典型经验交流发言。
6. 全市财政管理一盘棋的格局逐步建立。一是优化完善财政资金管理审批规程。提请市政府印发《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明确预算资金审批范围和程序的通知》,同时一并修订《XX市财政局关于财政资金管理审批规程的通知》,进一步优化完善财政资金管理审批规程,提高财政统筹能力和水平,将有限的财力统筹用于保障“三保”和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大事项。二是出台《关于提升县(市、区)管财用财水平的意见》,进一步加强对县(市、区)财政部门的统筹协调和指导帮扶,推动县(市、区)管财理财更加科学、规范、高效,实现全市财政管理“一盘棋”。
7. 作为广东省财政厅选定的非税电子缴款书首批唯一一个试点上线地市,精心组织、积极谋划,稳步推进我市电子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上线工作。8月18日随着广东省第一张电子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在我市顺利开出并完成缴款,标志着我市非税收入管理和收缴电子化改革工作正式迈入电子缴款书新时代,为全省非税电子缴款书上线做出了表率。实施电子缴款书,以数字信息代替纸质缴款书,通过电子开具、自动核销和电子入账,打通收缴电子化“最后一公里”,真正做到“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
(三)主要工作措施
1. 抓好组织收入工作,努力保障财政收入平稳。一是狠抓重点,持续盯紧市级重点收入组织工作。深入挖掘税收增收和资产资源价值,将资源资产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在年初《2022年市级财政收入组织工作方案》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工作推进情况,进一步深入挖掘增收潜力、细化工作举措、压实工作责任,于9月份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抓好2022年市级财政收入组织工作方案》,继续抓好市属国有林场林权出让、矿产资源价值化、涉土收入等抓收入的重点工作举措,并列入市政府督办事项,倒排工期,全力推进收入组织工作。二是积极开展协税护税工作,确保各项税收应收尽收。积极与税务部门沟通,加强本年新增欠税管理,压缩欠缴税款;积极与重点税源企业沟通协调,防止税收大起大落;加大对房产税、资源税、印花税等地方税种的征收力度,应征尽征。三是压实县级收入组织主体责任。分级落实收入任务,将收入目标分解到各县(市、区),督促县级财政部门在确保减税降费落实到位的前提下,增加财政收入,努力完成收入任务。
2. 管好用好政府债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一是争取全额发行再融资债券偿还到期债券本金。全市2022年到期债券本金28.86亿元全额申报再融资债券,并全部获省同意,大大缓解了我市偿债压力和财政运行压力。二是扎实推进隐性债务“扫尾”攻坚工作。建立了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长效机制,从源头上防控风险,巩固隐性债务化解成果。三是加快新增专项债券支出使用,印发了《关于加强新增债券资金支出管理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加强专项债券项目管理的通知》,加强对专项债券项目及资金的监管,加快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四是持续抓好推进政府债务风险监测、市本级地方政府债务专项清理、地方金融企业监管、PPP项目管理等工作,申报2023年新增债券项目资金需求370.58亿元。
3. 深化财政制度改革,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一是做好我市财政管理工作绩效评价工作。举办全市财政业务培训班,根据财政部和省财政厅的考核方案逐项梳理各项考核指标,指导各县(市、区)找差距、补短板,全力做好我市2021年县级财政管理绩效评价工作和省对地市财政管理绩效评价工作。二是继续做好预决算公开工作。按照《预算法实施条例》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及政府信息公开等相关要求,按规范模板和规定时间,做好2022年政府预决算公开,布置做好各预算单位开展预决算公开工作,涉及部门单位227个,推进和实现部门所属单位预决算公开全覆盖。三是加强预算管理考核。印发《2022年XX市市直部门单位财政预算管理考核工作方案》,新增“争取上级资金”和“增加本级可统筹财力”考核指标,鼓励引导各业务主管部门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政策支持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将争取到的上级资金优先用于置换或弥补本级年初部门预算项目资金,从而腾出本级财力用于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大项目建设。四是优化乡镇(街道)财税分享机制相关工作。认真落实指导各县(市、区)优化乡镇(街道)财税分享机制、制定镇域税收贡献财政奖励政策、明确2021年县(市、区)与乡镇收入划分基数等督促责任。目前已印发制度(方案、意见)的县市区有7个、已起草初稿正在报批印发中的县市区有3个。五是深化政府采购改革。贯彻落实国家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持续推进“互联网+政府采购”体系,强化广东省政府采购智慧云平台建设,实现政府采购全流程电子化和政府采购业务“一张网通办”,从2022年5月16日起全市实现政府采购项目“招、投、开、评、定”等各环节全流程电子化,有效提高政府采购工作质量。截至11月底,我市政府采购计划备案18600笔,采购预算450509.94万元,成交金额238394.53万元,节约212115.41万元,节约率47.08%。市本级政府采购计划备案3433笔,采购预算112000.68万元,成交金额78702.03万元,节约33298.65万元,节约率29.73%。六是深化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改革。2022年全市共争取省级涉农资金26.4亿元,报备791个项目。截至11月底,省级涉农资金支出14.66亿元,支出进度55.45%。七是配合做好市直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革和牵头推进市直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改革相关工作。市财政局已完成22个涉改事业单位共计66项清产核资审核、资产处置审批、提留费用统筹解决工作,指导、督促涉改单位加快资产处置,处置收入及时足额缴入国库,严格把关审核,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同时加大涉改单位应收未收、应缴未缴资金的追缴工作。市财政局牵头会同市国资委,定期跟踪集中统一监管试点企业主管部门改革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协调解决改革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督促有关主管部门积极推进改革工作,已完成改革和市政府已批复改革方案的企业共61家,仍存在困难和问题待解决的企业5家。八是做好政府购买服务改革相关工作。印发了《XX市财政局关于协助做好政府购买服务改革相关工作的函》《XX市财政局关于做好政府购买服务改革重点工作的通知》(韶财行〔2022〕47号)等文件,充分发挥政府购买服务在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助力新冠疫情防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4. 加强财政管理,提升财政现代化治理能力和水平。一是编早编实编细2023年预算编制工作。科学实事求是编制收入预算。主动对接税务、自然资源、国资、林业、公安等执收部门做好明年经济预测,充分考虑本地经济运行、产业结构和税收回补等因素合理测算,稳妥确定全年收入增长预期。从严从紧从实编制支出预算。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大力优化支出结构,做到有保有压有调整。对一般性支出以及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大力压减,集中有限财力优先用于“三保”支出以及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的“必保”刚性支出,确保经济社会安全稳定发展。编早编好2023年度市县“三保”预算。根据财政部和省财政厅的工作部署,我市按照“三保”预算编制的要求,提前介入,与部门预算同步布置,加强业务部门沟通协调,上传下达,不断完善三保项目编制、资金标识录入、系统功能配置、项目清单和目录标识核实等工作,为接下来的“三保”预算编制,打下坚实基础。二是加强财政投资评审。全年预估审定项目169个,送审金额33.1亿元。截至11月30日,评审中心共审定预算、结算项目共计147个,送审金额18.55亿元,审定金额18.04亿元,净减额0.51亿元。其中:预算类项目审定24个,送审金额12.12亿元,审定金额11.96亿元元,净核减0.16亿元;结算类项目(含备案项目)审定123个,送审金额6.43亿元,审定金额6.08亿元,净核减0.35亿元。三是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印发了《XX市市级重大财政支出政策和项目事前绩效评估实施办法(试行)》《XX市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内部工作规程(试行)》《XX市市级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操作指南》等相关文件,加强事前绩效评估制度建设,从预算申报绩效目标、预算执行反馈绩效信息,到预算执行后资金使用单位开展绩效自评,逐步拓展重点评价范围,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逐步建立一个完整的预算绩效管理链条。四是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牵头组织市直有关部门编报《XX市2022年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报告》,以市政府名义报送市人大常委会审议。修订了《XX市市属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办法》。出台了《关于加强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处置管理的通知》(韶财资〔2022〕17号)。多措并举盘活存量国有资产,将四处合计1121.6平方米的空置房产调整作为浈江区有关社区用房使用,提出将陵南路原交通技工学校旧址存量房屋用于建设市专门学校,指导有关部门采取有偿转让或置换方式处置广播电视台华信楼和原曲仁中学资产可取得盘活收入1亿元。截至11月30日,共审批属市财政局审批权限的资产处置事项125项,办理房产土地证业务44项;办理执法执勤用车、特种专业用车相关业务共455件,全市新增特种专业技术用车编制共30辆。截至11月30日,全市年度新增更新的执法执勤用车90辆(其中新能源车58辆,占比64%),特种专业技术用车104辆(其中新能源车1辆,占比0.96%)。五是加强财政监督检查。今年先后印发了《XX市财政局2022年监督工作计划》《XX市财政局关于开展2022年重点项目(专项债券项目)“双监控”工作的通知》《XX市财政局2022年内部审计工作方案》《关于开展2022年财政专项资金核查的通知》等文件,顺利完成了预决算公开检查、财经秩序专项整治、财政“双监控”、会计信息质量监督检查、省厅委托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内部审计、专项资金核查工作等工作,保障了财政政策有效落实。六是加强法治财政建设。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议案和提案,全年承办省、市建议、提案共48件,其中:承办市人大建议14件、市政协提案33件、意见1件。印发了《XX市财政系统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和《XX市财政系统法治宣传教育2022年工作安排》,重新修订《XX市财政局普法责任清单》,定时进行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深化政务服务事项管理和财政“放管服”改革工作,持续推进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助力法治市场创建。七是做好会计管理工作。积极组织开展全市会计管理工作体系建设调研工作,深化会计师事务所执业管理和代理记账行业管理,贯彻落实行业监管制度,扎实开展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编报工作,做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管理工作,积极开展财政支农政策培训,2022年年初及时下达年度培训补助资金54万元,其中省级21万元,市级33万元,目前全市财政支农计划培训人数为1615人。八是深入推进信息公开。规范政府信息公开发文,做好政府网站财政频道栏目日常管理、信息公开工作。今年,在广东省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和政府信息公开平台累计发文388份,其中政府信息公开发文267份、财政动态发文49份、公示公告发文49份、财政数据发文11份、债务信息发文4份、乡村振兴政策与解读发文3份、乡村振兴分配发文2份、政策法规发文2份、绩效管理发文1份。优化12345网络问政工单处理流程,构建“接诉即办”快速响应机制。累计办结73个12345网络问政工单,其中咨询单12个、投诉单7个、建议单8个、十件民生实事建议单46个。有54个工单满意度为基本满意、5个工单满意度为满意、2个工单满意度为不满意。
5.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强化财政民生保障。一是及时足额安排各项民生配套资金。2022年1-11月,全市民生领域支出完成247.8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6.75%,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54个百分点。全市社会保障和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