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高思想认识
(一)深刻认识工作重要性
(二)清醒看到工作紧迫性
(三)准确把握工作艰巨性
(四)全面理解工作长期性
二、强化教育引导
(一)抓实学校教育主阵地
(二)发挥家庭教育基础作用
(三)拓宽社会教育渠道
(四)激发自我教育内生动力
三、完善帮扶机制
(一)精准帮扶有不良行为青少年
(二)全力关爱留守儿童
(三)帮扶流动青少年
(四)救助困境青少年
四、加强综合治理
(一)严厉打击侵害青少年权益违法犯罪
(二)整治校园及周边环境
(三)规范网络文化环境
(四)优化社区生活环境
五、压实工作责任
(一)强化党委政府领导责任
(二)落实部门监管责任
(三)压实乡镇(街道)主体责任
(四)明确村(社区)具体责任
六、营造良好氛围
(一)加强宣传引导
(二)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三)鼓励社会参与
(四)健全激励机制
区政法委书记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关于青少年工作的重要论述,分析当前我区青少年违法犯罪形势,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任务,动员全区上下齐抓共管、协同发力,共同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家庭幸福、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近年来,我区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面临着不少挑战。下面,我讲六点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筑牢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思想根基
青少年是整个社会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群体,他们的成长之路充满了各种机遇和挑战。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不仅是一项具体的社会治理任务,更是一项关乎长远的系统工程。我们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深刻认识工作重要性
青少年是国家建设的未来力量,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观念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发展方向和前途命运。做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是培养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基础工程。一是关乎国家未来发展。青少年肩负着传承和发展国家事业的重任,他们的健康成长是国家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如果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将会影响国家人才培养质量,阻碍国家发展进程。二是关乎社会和谐稳定。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不仅会对受害者造成伤害,还会破坏社会秩序,引发社会恐慌。只有有效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才能营造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三是关乎家庭幸福美满。一个家庭如果有青少年违法犯罪,将会给整个家庭带来沉重的打击和无尽的痛苦。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就是在守护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让每个家庭都能享受天伦之乐。
(二)清醒看到工作紧迫性
当前,我区青少年违法犯罪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违法犯罪低龄化、团伙化、智能化等问题日益突出,一些青少年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解决问题的紧迫性,立即行动起来,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一是案件数量有所反弹。近段时间以来,我区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数量较以往有上升趋势,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遏制这种势头。二是犯罪类型不断翻新。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类型也在不断变化,从传统的盗窃、抢劫等逐渐向网络犯罪、暴力犯罪等延伸,给预防和打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三是不良影响持续扩大。青少年违法犯罪不仅对自身和家庭造成伤害,还会对社会风气产生不良影响,误导其他青少年,形成恶性循环。
(三)准确把握工作艰巨性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涉及到家庭、学校、社会等多个方面,需要各方力量协同配合。由于青少年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正处于形成阶段,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工作难度较大。同时,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如家庭教育缺失、社会环境复杂等,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需要我们付出长期而艰苦的努力。一是多方因素相互交织。青少年违法犯罪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会风气、个人心理等,这些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增加了工作的复杂性。二是工作机制尚不完善。虽然我们建立了一些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工作机制,但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一些漏洞和不足,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还不够顺畅,工作合力尚未完全形成。三是长效治理任重道远。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建立长效机制,持续发力。但目前我们在长效治理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
(四)全面理解工作长期性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不是一项阶段性的工作,而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系统工程。青少年的成长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同的成长阶段会面临不同的问题和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持之以恒地做好各项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一是青少年成长周期长。青少年从儿童到成年,经历了多个成长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心理和生理特点,需要我们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二是社会环境不断变化。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各种新的思想、新的事物不断涌现,对青少年的影响也在不断变化。我们必须及时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三是工作成效显现缓慢。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成效不是立竿见影的,需要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沉淀才能显现出来。我们必须保持耐心和定力,坚持不懈地把工作做好。
二、强化教育引导,夯实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思想防线
教育是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基础,只有通过有效的教育引导,才能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法治观念和道德素养,从源头上预防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我们要整合各方教育资源,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体系,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有力的思想保障。
(一)抓实学校教育主阵地
学校是青少年学习和成长的主要场所,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把法治教育、道德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学中,不断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一是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将法治教育、道德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确保教学时间和教学质量。同时,要根据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特点,编写适合的教材和教学资料,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选拔和培养一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教师,定期组织培训和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邀请法官、检察官、律师等专业人士走进校园,开展专题讲座和法律咨询活动。三是开展实践教育活动。组织青少年参加法治宣传、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增强法治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开展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激发青少年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
(二)发挥家庭教育基础作用
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有着深远的影响。要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家庭基础。一是提升家长教育素养。开展家长培训活动,邀请教育专家、心理咨询师等为家长授课,帮助家长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和沟通技巧。发放家庭教育指导手册,为家长提供实用的家庭教育知识。二是营造良好家庭氛围。引导家长注重自身修养,以身作则,为青少年树立良好的榜样。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多与青少年沟通交流,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尊重他们的个性和想法。三是加强亲子互动交流。鼓励家长利用业余时间陪伴青少年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如亲子阅读、亲子运动等,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建立家庭沟通机制,及时了解青少年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变化,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三)拓宽社会教育渠道
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要整合社会教育资源,营造良好的社会教育氛围,为青少年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服务。一是搭建社会教育平台。利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青少年宫、科技馆等场所,为青少年提供学习、娱乐和实践的平台。开展各类社会教育活动,如科普讲座、文化艺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等,丰富青少年的课余生活。二是发挥社会力量作用。鼓励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参与青少年教育工作,为青少年提供资金、物资和服务支持。引导志愿者开展关爱青少年活动,为有需要的青少年提供帮助和指导。三是加强社会舆论引导。通过媒体宣传、公益广告等形式,宣传青少年教育的重要性,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青少年成长的良好氛围。曝光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典型案例,警示青少年树立法治观念。
(四)激发自我教育内生动力
青少年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是预防违法犯罪的关键。要引导青少年增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诱惑。一是培养自我认知能力。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人生目标,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青少年缓解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二是增强自我约束能力。教育青少年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诱惑,如网络沉迷、吸烟酗酒、打架斗殴等。培养青少年的自律意识,让他们学会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三是提升自我保护能力。开展安全知识教育和应急演练活动,帮助青少年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救互救技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教育青少年警惕各种违法犯罪行为,遇到危险时及时寻求帮助。
三、完善帮扶机制,助力困境青少年健康成长
困境青少年是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重点关注对象,他们由于自身或家庭等原因,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挑战,更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我们要建立健全帮扶机制,为困境青少年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帮扶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一)精准帮扶有不良行为青少年
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是预防违法犯罪的重点人群,要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帮扶措施,引导他们纠正不良行为,回归正常的生活和学习轨道。一是建立档案动态管理。对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进行全面排查,建立个人档案,详细记录他们的基本情况、不良行为表现、家庭环境等信息。定期对档案进行更新和完善,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行为变化。二是开展个性化矫正教育。根据有不良行为青少年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矫正教育方案,采取心理疏导、行为矫正、法治教育等多种方式进行帮扶。组织他们参加公益劳动、技能培训等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劳动意识。三是加强跟踪回访帮扶。建立跟踪回访制度,定期对有不良行为青少年进行回访,了解他们的矫正情况和生活学习状况。对矫正效果较好的青少年,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对出现反复的青少年,要及时调整帮扶措施,加大帮扶力度。
(二)全力关爱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和行为偏差。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保护,为他们营造温暖、健康的成长环境。一是建立关爱服务网络。整合学校、社区、社会组织等各方力量,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网络,为留守儿童提供生活照料、学习辅导、心理疏导等服务。设立留守儿童关爱热线,及时为他们解决遇到的问题。二是加强情感沟通交流。组织志愿者与留守儿童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定期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心理需求,给予他们情感上的支持和关爱。鼓励父母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与留守儿童保持联系,增进亲子感情。三是保障基本生活学习。关注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如提供生活物资、资助学费等。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三)帮扶流动青少年
流动青少年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化,面临着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的困难。要为流动青少年提供平等的机会和服务,帮助他们融入当地社会。一是保障教育权益。落实流动青少年平等接受教育的政策,确保他们能够就近入学,享受与本地青少年同等的教育资源。加强对流动青少年的学习辅导,帮助他们适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