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认清形势
二、突出重点
三、加强领导
在XX镇2025-2026年冬春季秸秆禁烧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镇2025-2026年冬春季秸秆禁烧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分析当前我镇秸秆禁烧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对下一阶段的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刚才,我们听取了关于近期全镇秸秆离田情况的通报,数据不容乐观,形势十分紧迫。各村、各单位必须立即警醒起来,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强烈的责任担当,迅速投身到这场保卫蓝天、守护家园的攻坚战中来。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提高站位,深刻把握秸秆禁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
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镇的秸秆禁烧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通过持续高压的管控和不懈的宣传引导,露天焚烧秸秆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空气质量也呈现出稳中向好的态势。根据环保部门的数据,去年冬春禁烧期间,我镇的PM2.5和PM10平均浓度同比分别下降了约12%和15%,空气优良天数增加了近10天,火灾事故发生率也显著降低。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大家辛勤付出的结果,值得肯定。
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成绩属于过去,挑战就在眼前。当前,我镇的秸秆禁烧工作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形势异常严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思想认识存在滑坡。随着前几年禁烧工作取得一些成效,部分干部群众产生了麻痹思想和松懈情绪。有的干部认为禁烧工作年年抓,已经抓疲了,存在“歇歇脚、喘口气”的想法;有的群众认为偶尔烧一点没关系,侥幸心理抬头,“禁烧疲劳症”现象有所显现。这种思想上的“微火”,是点燃田间地头“明火”的最大隐患,一旦蔓延,后果不堪设想。
二是离田进度严重滞后。根据农业服务中心的最新统计,截至昨日,全镇秋收工作已基本完成,但秸秆离田面积仅为总面积的55%左右,仍有超过4万亩的秸秆滞留田间。特别是部分种植双季稻和经济作物的地块,由于抢抓农时,秸秆清理不及时,堆积量大,形成了巨大的焚烧风险源。时间不等人,冬种在即,部分农户为了抢时播种,很可能选择“一把火了之”的省事方式,这给我们接下来的管控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
三是综合利用渠道不畅。虽然我们一直在倡导秸秆的综合利用,但从实际情况看,“疏”的渠道还不够通畅。部分农户对秸秆还田、饲料化、基料化等技术了解不多、接受度不高;我们对接的秸秆回收企业,如XX县绿源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其回收能力和覆盖范围仍有待提升;村级层面的收储运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导致大量的秸秆“无处可去”,最终成为压在禁烧工作上的一块巨石。
同志们,秸秆禁烧工作绝非小事,它是一项事关发展全局、事关民生福祉的重大政治任务。从宏观层面看,它是深入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必然要求,是衡量我们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和执政水平的重要标尺。从微观层面看,它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身体健康。秸秆焚烧产生的大量浓烟,不仅严重污染大气环境,诱发呼吸道疾病,更会降低能见度,引发交通事故;田间地头的火星,极易在风干物燥的冬春季节引发连片火灾,威胁到群众的房屋、林木以及各类基础设施安全。因此,全镇上下必须立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镇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彻底摒弃任何麻痹思想、侥幸心理和厌战情绪,以“退无可退、背水一战”的决心和“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坚决扛起秸秆禁烧的政治责任。
二、突出重点,精准施策,坚决构筑秸秆禁烧的严密防线
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我们必须采取超常的措施、付出超常的努力。各村、各单位要紧紧围绕“不着一把火、不冒一缕烟、实现全域全时段零火点”的总体目标,聚焦关键环节,实施精准管控,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第一,要让宣传引导“入脑入心”,营造“不能烧、不想烧”的社会氛围。宣传工作是第一道防线,必须做到全覆盖、无死角。一是要创新宣传方式。要改变过去“拉横幅、刷标语”的单一模式,综合运用村级大喇叭、流动宣传车、微信群、短视频等线上线下多种载体,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看得见的案例,反复宣传秸秆焚烧的危害性、综合利用的经济性和环保性,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和处罚措施。镇宣传办要制作一批通俗易懂的宣传海报和警示案例短视频,下发到各村循环播放。二是要突出宣传重点。要将宣传的重点人群锁定在田间地头的农户、老年人群体以及种粮大户。村干部、网格员要进村入户,发放“致农民朋友的一封信”,面对面地讲政策、算“三笔账”,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要让他们深刻认识到,焚烧秸秆不仅是违法行为,更是对自己和他人不负责任的行为,从而引导他们从“不敢烧”向“不想烧”转变。三是要强化警示教育。对查处的焚烧秸秆典型案例,要第一时间通过各种渠道进行曝光,形成强大震慑。让群众看到政府严抓严管的决心,打消任何人的侥幸心理。
第二,要让网格监管“织密织牢”,构建“烧不了、无处烧”的防控体系。实践证明,网格化管理是秸秆禁烧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今年,我们要进一步升级和完善网格化管理体系。一是要科学划分网格。要建立“镇、村、组(片)”三级网格化管理体系。一级网格以镇域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