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统一思想
二、正视问题
三、聚焦重点
在XX区全区提容增效项目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全区提容增效项目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优化存量资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系列决策部署,总结前一阶段工作,分析当前形势,研究解决突出问题,对下一步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加压。刚才,相关部门汇报了全区提容增效项目的总体进展情况,几家单位也结合各自实际作了很好的交流发言,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意见建议,听后很受启发。总的来看,前一阶段大家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与区委、区政府的期望相比,与全区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相比,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不少差距。
推进提容增效项目,是破解我区发展空间瓶颈、盘活宝贵存量资源、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一招。这既是着眼长远的战略抉择,也是刻不容缓的现实任务。全区上下必须进一步深化认识,凝聚共识,将思想和行动迅速统一到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实的举措,坚决打赢这场提容增效的攻坚战。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高点站位,深刻认识提容增效工作的战略意义与时代要求
“提容增效”四个字,看似是项目建设层面的具体工作,实则牵动发展全局,是关系到我区未来竞争力的核心命题。我们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把握其内在逻辑和重大意义。
第一,这是破解空间瓶颈,为高质量发展腾出新天地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区正处在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土地资源紧张、发展空间受限已成为制约我们发展的最突出矛盾。向存量要空间、向空中要效益,是唯一出路。据统计,我区现有工业用地中,容积率低于1.0的占到了相当大的比重,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处于低效利用甚至闲置状态。如果我们不能下决心盘活这部分存量,未来的新项目、好项目将无处落脚。推进提容增效,就是要通过对现有厂房进行加层、改造、重建,或对零散地块进行整合开发,实现土地利用效率的倍增,为引进和培育更多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业项目提供坚实的空间保障。我们必须树立“项目为王”的鲜明导向,而提容增效就是为“王”筑“巢”的关键之举。
第二,这是推动产业升级,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提容增效绝非简单的“推倒重建”或“加层扩建”,其核心在于“增效”,本质是产业的“蝶变”。我们要通过提容,为企业增资扩产、技术改造、设备更新、模式创新提供物理载体。例如,一些传统制造企业,可以通过厂房升级改造,引进自动化生产线和智能化设备,从“XX制造”迈向“XX智造”。一些老旧园区,可以通过整体规划提升,建设高标准厂房,吸引数字经济、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实现“腾笼换鸟”。根据我们的总体规划,全区通过提容增效,计划在未来三年内新增高品质产业空间超过300万平方米,新增项目总投资额预计达到500亿元,计划完成重点项目不少于60个。这些新增空间和投资,将成为我们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战场和主阵地,其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不可估量的。
第三,这是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重要举措。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企业发展壮大,最直接的需求就是扩大再生产的空间。我们主动靠前,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大力推进提容增效工作,本身就是向市场释放一个强烈信号:区委、区政府坚定不移地支持实体经济、支持企业做大做强。通过简化审批流程、提供专业服务、落实奖补政策,我们能够实实在在帮助企业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和发展成本,让企业感受到“XX温度”和“XX速度”。这不仅能稳住现有企业,更能吸引外来投资,形成“存量激活、增量涌入”的良性循环。我们要将提容增效工作打造成我区“妈妈式”服务的金字招牌,让每一寸升级改造的土地都成为投资兴业的热土。
二、正视问题,找准差距,切实增强攻坚克难的责任感与紧迫感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和弱项。这些问题不解决,提容增效工作就无法顺畅高效推进。
一是思想认识的“温差”依然存在。部分干部和企业对提容增效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有的认为这是企业自己的事,政府没必要大包大揽;有的存在畏难情绪,觉得涉及规划调整、利益协调、手续报批等环节,程序复杂、周期漫长,不愿碰、不敢碰;还有的企业家满足于现状,缺乏二次创业的激情和魄力,对增资扩产、提档升级的意愿不强。这种思想上的“温差”直接导致了行动上的“落差”,使得我们的工作推进力度层层递减。
二是项目推进的“落差”比较明显。从刚才汇报的情况看,全区项目进展不平衡。有的镇街、园区雷厉风行,已经梳理出一批重点项目,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而有的地方则进展缓慢,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甚至连底数都还没完全摸清。根据我们的统计,目前全区已启动的提容增效项目共计25个,总投资额约180亿元,但完成投资额仅为40亿元,投资完成率与年度目标相比还有较大差距。部分重点项目,如XX智能装备产业园升级项目和XX生物医药基地二期扩容项目,虽然前期工作扎实,但当前在管线迁移、临时安置等问题上遇到了堵点,进度不及预期。
三是要素保障的“偏差”亟待破解。提容增效,钱从哪里来、手续怎么办、配套如何跟上,是企业最关心的问题。我们在政策供给上还不够精准、不够系统。虽然我们初步设立了专项引导资金,但总规模与巨大的项目需求相比仍显不足,资金拨付流程也需要进一步优化。在审批服务上,尽管我们反复强调要提速增效,但个别部门仍然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