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组织体系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二、在干部队伍管理上实现新突破
三、在载体机制创新上实现新突破
在XX县“机关党建提升年”总结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召开全县“机关党建提升年”总结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回顾总结“机关党建提升年”活动取得的丰硕成果,系统梳理和交流在实践中探索出的宝贵经验,深刻剖析当前工作中存在的短板与不足,并对下一步如何推动机关党建工作常态化、长效化发展进行安排部署。刚才,我们一同观看了“机关党建提升年”活动综述纪实片,一幕幕场景生动再现了全县各级机关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担当实干、奋勇争先的精神风貌。XX局、XX局、XX局、XX法院、XX税务局等五个单位的负责同志结合自身实际,作了内容详实、特色鲜明的交流发言,讲得都很好,各有侧重、各具亮点,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在此,我代表县委组织部,向在“机关党建提升年”活动中辛勤付出的各单位党组(党委)、各级党务工作者和全体党员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过去的一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和统一部署下,全县各级机关党组织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机关党建提升年”为总抓手,聚焦12项重点任务,攻坚克难、锐意进取,机关党建工作呈现出基础更牢、品牌更亮、融合更深、引领更强的崭新气象,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总体来看,我们主要实现了“三大突破”。
一、在组织体系建设上实现新突破,战斗堡垒更加坚实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我们始终把建强组织、夯实基础作为机关党建的固本之策。一年来,我们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组织体系的优化与重塑。我们聚焦部分党支部设置不科学、覆盖不全面、运行不规范等沉疴顽疾,开展了系统性的摸排和整顿,精准优化调整了2个党支部,坚决清理了10个长期不换届、不开展活动、党员找不到组织的“空壳支部”。这一系列“外科手术式”的调整,不仅理顺了组织脉络,更激活了“神经末梢”,使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更加严密有效。同时,我们严格对标党支部工作条例和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要求,推动“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基本制度落地生根,让党内政治生活真正“炉火烧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得到显著增强。可以说,通过一年的努力,我们机关党的基层组织体系更加健全,战斗堡垒的根基筑得更牢、防线守得更稳。
二、在干部队伍管理上实现新突破,先锋力量更加过硬
党务工作是政治工作,党务干部是政治工作者。我们深刻认识到,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党务工作者队伍,是做好新时代机关党建工作的关键所在。为此,我们着力在“选、育、管、用”全链条上发力。在“选”的环节,我们打破身份壁垒和论资排辈的隐性台阶,调整配备了171名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专职党务工作力量,确保每个机关党组织都有专人抓、专人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遴选了5名优秀的职级干部充实到分管党务工作的领导岗位,并明确写入班子分工,这释放了一个强烈信号:党务岗位是重要岗位,是培养锻炼干部的主阵地。在“育”的环节,我们创新实施大规模、分类别的培训计划,累计培训党务干部超过1800人次。培训内容既包括党的创新理论、党章党规党纪等“必修课”,也涵盖了智慧党建平台应用、群众工作方法、突发事件应对等“专业课”,有效解决了部分党务干部“本领恐慌”的问题。在“管”的环节,我们研究出台了《党务工作者备案管理办法》,为党务干部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提供了有力遵循,推动党务干部队伍建设走上科学轨道。这支经过淬炼的党务干部队伍,已经成为推动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
三、在载体机制创新上实现新突破,融合发展更加深入
机关党建如果脱离中心工作,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始终坚持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坚决破解“两张皮”问题。我们大力深化“主题党日+”活动模式,将主题党日与政策宣讲、项目攻坚、乡村振兴、优化营商环境等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让党员在服务大局的第一线锤炼党性、展现作为。一年来,全县机关党员干部累计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200余次,从文明城市创建的街头巷尾,到服务企业的车间厂房,再到帮扶群众的田间地头,处处都闪耀着“党员红”。我们组织开展了超过120场专题研讨学习,围绕县委、县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热烈讨论、献计献策,将学习成果转化为破解发展难题的“金点子”和推动工作落实的“硬措施”。通过这些富有成效的载体和机制,党建工作不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生产力、竞争力和凝聚力,党建引领保障发展的作用得到前所未有的凸显,实现了党建强、业务兴的“同频共振”和“双向提升”。
同志们,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县各级机关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共同努力、团结奋斗的结果。但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对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对照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对照广大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不少差距和短板。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融合工作的实际成效仍需提升。虽然我们一直在强调融合,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就党建抓党建”、党建与业务“两张皮”的现象在一些单位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的党建活动满足于“开了会、学了文、走了程”,与解决单位的业务难点、提升干部队伍能力、服务群众的实际需求结合不够紧密,党建的价值创造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二是常态长效的工作机制仍需巩固。“机关党建提升年”活动中,我们探索了很多好做法、好经验,但如何将这些“盆景”变成“风景”,如何将活动期间的“一时之功”固化为常态运行的“长久之效”,我们还缺乏系统性的制度设计和刚性约束。存在“活动一过、热度就退”的风险,一些好的做法可能面临人走政息的困境。
三是严管严治的监督力度仍需加大。从日常督查和调研情况看,少数基层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还存在“宽松软”的现象。有的“三会一课”质量不高,满足于照本宣科、泛泛而谈;有的组织生活会辣味不足,批评与自我批评变成了“表扬与自我表扬”;有的对党员干部的“八小时之外”监督提醒不够,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发现不及时。
四是统筹指导的整体效能仍需加强。作为指导部门,我们在工作的精准性和穿透力上还有待提升。有时下发的指导意见“一刀切”的多、分类指导的少;有时满足于听汇报、看材料,深入一线“解剖麻雀”式的调研不够;对各单位党建工作的评价体系还不够科学,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