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肯定成绩、正视差距
二、聚焦重点、精准发力
三、强化担当、狠抓落实
在XX镇2025年第四季度重点工作部署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镇2025年第四季度重点工作部署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XX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全面落实自治区、XX市及XX县的各项决策部署,对标对表年度目标任务,分析当前形势,明确冲刺方向,动员全镇上下以决战决令的姿态、决战决胜的信心,全力冲刺四季度,确保圆满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为“十四五”规划的顺利收官和“十五五”规划的良好开局奠定坚实基础。
刚才,XX同志对有关工作作了具体安排,我都同意,请大家务必抓好落实。县政协XX副主席也亲临会场指导,并提出了明确要求,体现了县委、县政府对我们XX镇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坚决贯彻。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差距,以清醒的认识把握收官冲刺的紧迫形势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全镇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迎难而上、砥砺前行,围绕年初既定的目标任务,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前三季度,我们的经济运行稳中有进,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乡村振兴的画卷在XX大地上徐徐展开,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显著;民生福祉不断增进,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干事创业的氛围日益浓厚。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更是全镇广大党员干部、父老乡亲们团结一心、辛勤付出的结果。在此,我代表镇党委、政府,向在座的各位,并通过你们向奋战在全镇各条战线上的同志们、乡亲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距离年底只剩下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对照年度目标任务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我们还面临着不少挑战和压力。比如,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方面,个别领域的短板弱项依然存在,防止返贫的长效机制仍需进一步健全;在经济发展方面,支撑高质量发展的优质项目储备不足,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还不够快,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尚需时日;在安全生产方面,一些领域的风险隐患排查整治还不够彻底,群众的安全意识仍有待加强;在民生保障方面,医保征缴等重点工作的推进进度与预期目标还存在一定差距。
这些问题,既是挑战,也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着力点。第四季度是全年工作的收官季,是检验我们工作成效的决战期,更是为明年工作开好局、起好步的关键期。全镇上下必须立刻紧张起来、行动起来,切实增强“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分秒必争”的紧迫感,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奋斗姿态,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抓落实、求突破、见实效上来,坚决打赢这场收官之战。
二、聚焦重点、精准发力,以过硬的举措完成收官冲刺的核心任务
任务越是艰巨,越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全镇上下要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部署要求,把以下四项工作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重中之重,集中优势兵力,全力攻坚克难。
第一,以最高标准,坚决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荣誉战”。这项工作是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直接关系到我们工作的成色和群众的切身利益。国家和自治区的后评估工作即将开始,这是一场不容有失的硬仗。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相统一,拿出“绣花”功夫,把工作做得更细、更实、更精准。
一是要在问题整改上“较真碰硬”。要对照各级考核评估反馈的问题、我们自查发现的问题,建立详尽的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每一项问题都要明确责任领导、责任部门、责任人和整改时限,实行销号管理。要坚决杜绝“纸面整改”“数字整改”,确保所有问题见底清零,经得起任何检验。特别是对于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要立行立改,及时回应群众关切。
二是要在动态监测上“精准高效”。要充分发挥好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作用,组织镇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员开展常态化、网格化的走访排查,重点关注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的农户。一旦发现风险,要第一时间预警、第一时间研判、第一时间纳入监测、第一时间落实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三是要在政策落实上“全面覆盖”。要逐户逐人核实教育、医疗、住房、饮水安全等各项帮扶政策的落实情况,确保各项政策不折不扣、不偏不倚地惠及到每一个符合条件的群众。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我们的档案资料,确保逻辑清晰、数据准确、佐证有力,全面客观地反映我们的工作成效。我们要用实实在在的整改成效和过硬的工作质量,迎接好上级的检阅,向组织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第二,以最严要求,坚决筑牢安全稳定和谐发展的“生命线”。安全是发展的前提,稳定是发展的基础。越是到年终岁末,各类风险隐患越是交织叠加,我们越要绷紧安全稳定这根弦,须臾不可放松。
一是要织密燃气安全与防范一氧化碳中毒的“防护网”。冬季是用气高峰期,也是事故易发期。各村各单位要立即行动起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利用村屯广播、微信群、宣传单、上门讲解等多种渠道,全方位、无死角地普及安全用气知识和一氧化碳中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