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深学细悟
(一)领悟核心要义
(二)回溯发展历程
(三)结合工作实际
二、对标对表
(一)聚焦调查研究
(二)围绕会议活动
(三)针对文件简报
(四)着眼新闻报道
三、靶向施策
(一)完善制度机制
(二)强化教育培训
(三)严格监督检查
(四)创新工作方式
(五)弘扬廉洁文化
四、长效常治
(一)持续深化学习
(二)健全长效机制
(三)服务中心大局
在宣传部理论学习中心组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专题研讨会上的交流发言
各位领导、同志们:
中央八项规定自出台以来,历经十二载淬炼,已成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金色名片”,引领党风政风持续向好。2025年,党中央部署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这是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之举。宣传部门作为党的喉舌,肩负着传播党的声音、凝聚社会共识的重要使命,更应在学习教育中走在前、作表率。下面,我结合XX市委宣传部工作实际,谈几点体会。
一、深学细悟,筑牢思想根基
理论上的清醒,是政治上坚定的前提。党中央将2025年确定为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年,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宣传部门作为理论传播的前沿阵地,更要率先垂范,通过系统深入的学习,深刻领悟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内涵,筑牢思想根基,为后续的工作开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一)领悟核心要义,把握精神实质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是准确把握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实质的关键。中央八项规定从调查研究、会议活动等八个方面,为党员干部的行为规范划定了清晰的界限,开启了新时代作风建设的新征程。党的XX大、二十届三中全会以及二十届中央纪委历次全会,都对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以这些重要会议精神为指引,深刻认识到中央八项规定不是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在学习过程中,要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逐字逐句研读相关文件和讲话精神,通过集体研讨、个人自学、专家辅导等多种形式,确保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理解入脑入心,为实际工作提供正确的思想指引。
(二)回溯发展历程,汲取前行力量
回顾中央八项规定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制定出台,到在实践中不断深化细化,每一个阶段都蕴含着党中央推进作风建设的坚定决心。从整治公款吃喝、送礼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到持续深化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中央八项规定在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中,推动党风政风实现了根本性好转。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党通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等一系列党内集中教育,不断巩固和拓展作风建设成果。这些宝贵的经验,为我们在新时代持续推进作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我们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增强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和决心,推动作风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
(三)结合工作实际,明确努力方向
宣传部门承担着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引导社会舆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重要职责。在工作中,我们要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与宣传工作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比如,在开展调查研究时,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掌握第一手资料,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在组织会议活动时,要严格控制规模和经费,精简流程,提高效率。在新闻报道中,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多宣传基层的先进典型和群众的实际需求,切实改进文风。通过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融入到宣传工作的各个环节,不断提升宣传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为XX的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对标对表,查纠作风问题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我们要对照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全面查找宣传工作中存在的作风问题。通过精准查摆,深挖问题根源,为后续的整改落实提供明确的方向,确保作风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聚焦调查研究,检视工作作风。一是查访实情之效。宣传工作要做到有的放矢,就必须深入了解实际情况。我们要检查在开展调查研究时,是否真正做到了轻车简从,是否存在层层陪同、走过场的现象。是否能够带着问题去调研,切实掌握基层的真实情况,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宣传策略提供依据。同时,还要看调研成果是否能够真正转化为实际工作举措,推动宣传工作的创新发展。二是析研问题之能。在调研过程中,能否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找出问题的本质和根源,是衡量调研质量的重要标准。我们要反思在调研中是否存在浅尝辄止、敷衍了事的情况,是否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系统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只有不断提高研究问题的能力,才能为宣传工作的决策提供准确的参考。三是评成果转化之功。调研成果的转化是调研工作的落脚点。我们要评估调研成果是否得到了有效应用,是否推动了宣传工作的改进和提升。是否建立了调研成果跟踪反馈机制,及时了解成果的实施效果,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和完善。通过对调研成果转化的评估,不断提高调研工作的实效性。
(二)围绕会议活动,反思精简成效。一是核会议必要性。举办会议活动是宣传工作的重要方式之一,但要避免为了开会而开会。我们要严格审核会议的必要性,是否能够通过其他更高效的方式传达信息、部署工作。对于可开可不开的会议,坚决不开;对于能够合并召开的会议,一律合并召开,切实减少会议数量,减轻基层负担。二是控活动规模与成本。在组织会议活动时,要严格控制规模和成本,杜绝铺张浪费。从会议场地的选择、会议材料的印发,到会议餐饮和住宿的安排,都要坚持勤俭节约的原则。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线上会议和活动,降低会议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三是提活动质量与实效。会议活动的质量和实效是衡量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我们要反思在组织会议活动时,是否能够突出主题,明确目标,确保会议内容充实、针对性强。是否能够充分调动参会人员的积极性,形成有效的交流和互动,推动工作的落实。通过不断提高会议活动的质量和实效,提升宣传工作的影响力。
(三)针对文件简报,审视文风改进。一是审发文必要性。文件和简报是宣传工作的重要载体,但要避免发文过多过滥。我们要严格审核发文的必要性,是否能够通过口头传达、电话通知等方式解决问题。对于没有实质内容、可发可不发的文件和简报,一律不发。同时,要优化发文流程,提高发文效率,确保文件能够及时传达落实。二是查内容精简度。文件和简报的内容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我们要检查文件和简报是否存在篇幅过长、内容空洞、语言晦涩等问题。是否能够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清晰的思想,避免长篇大论和套话空话。通过精简内容,提高文件和简报的可读性和实用性。三是评文风务实性。文风体现作风,我们要倡导务实的文风。文件和简报的语言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避免使用生僻晦涩的词汇和华丽空洞的辞藻。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达信息,增强宣传工作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四)着眼新闻报道,反思导向偏差。一是纠报道重心偏移。新闻报道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镜头和笔触对准基层和群众。我们要检查在新闻报道中是否存在过度关注领导活动,而忽视基层群众声音的现象。是否能够及时报道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反映群众的诉求和愿望,增强新闻报道的贴近性。二是治形式主义弊病。在新闻报道中,要坚决杜绝形式主义。避免为了完成任务而进行空洞的宣传,要注重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是否能够深入挖掘新闻事件的内涵,为群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同时,要创新报道形式,运用新媒体技术,增强新闻报道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三是固正确舆论导向。新闻报道肩负着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