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公寻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筑牢思想根基淬炼优良作风在马克思主义理论阵地上永葆清正廉洁本色 ——参加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警示教育会的心得体会VIP免费

提纲:

一、深刻警醒:马克思主义理论阵地绝非“真空地带”

二、深刻反思:学部作风建设存在的突出风险点与认识误区

三、深化行动: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

  (一)以案促学

  (二)以案促改

  (三)以案促治

  (四)以案促责

筑牢思想根基淬炼优良作风在马克思主义理论阵地上永葆清正廉洁本色——参加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警示教育会的心得体会

近日,我校隆重召开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警示教育会。作为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主任,我全程参加了这次意义重大、震撼灵魂的会议。某某院长的讲话振聋发聩、语重心长,既深刻阐述了作风建设在国家级哲学社会科学殿堂的极端重要性,又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剖析了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深层根源,更明确了深化标本兼治、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推动作风建设向纵深发展的路径举措。彭金辉副院长通报的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典型案例,触目惊心、发人深省,犹如一记记重锤,敲打在每一位参会者的心头。这次会议,不仅是一次严肃的警示教育,更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和党性锤炼。结合学部工作实际和个人思想实际,我感触良多,体会深刻,主要聚焦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刻警醒:马克思主义理论阵地绝非“真空地带”,作风建设须臾不可放松

某某院长在讲话中一针见血地指出,社科院掌握着课题立项、成果评价、职称评定、荣誉推荐等“特殊形态权力”。对此,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宣传和阐释的国家队、主力军,我们学部感触尤为深切。我们所从事的,是研究党的指导思想、宣传党的创新理论、捍卫党的意识形态主阵地的崇高事业。这决定了我们不仅是学术机构,更是重要的政治机关和意识形态前沿阵地。长期以来,部分同志,包括我自己在内,或多或少存在一种模糊认识,认为马克思主义学部是“清水衙门中的清水衙门”,是理论研究的“象牙塔”,天然具有“免疫力”,作风问题、腐败问题离我们很遥远。这次警示教育会通报的案例,特别是其中涉及学术资源分配、课题经费管理等方面的违纪违法事实,给了我当头棒喝!这些案例清晰地警示我们:

清水衙门”并非“保险箱”。马克思主义学部确实不直接掌管巨额资金或行政审批权,但我们掌握着重要的学术话语权、评价权、推荐权。一个国家级重点课题的立项,一项重要理论成果的评价,一个高级职称名额的推荐,一个学术荣誉称号的评定,都直接关系到学者的学术生命、发展空间和社会声誉。这些权力看似无形,却具有实实在在的影响力。如果不加以严格约束和监督,同样可能成为滋生腐败的土壤。通报案例中,有人利用课题评审专家的身份,收受请托,影响评审结果;有人利用担任学术期刊主编的便利,搞“人情稿”“关系稿”;有人则在看似规范的学术交流、合作研究中夹带私货,谋取不正当利益。这些活生生的例子就发生在我们这个系统内,绝非危言耸听。

理论高地”更需“作风高地”。我们研究的是马克思主义,是党的创新理论,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如果我们自身学风不正、作风不实,言行不一,甚至以权谋私,那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亵渎,更是对党的形象的严重损害。试想,一个满口“人民至上”,私下却利用手中权力为个人或小圈子谋利的学者;一个在讲台上大谈“自我革命”,实际工作中却对自身问题讳疾忌医、对不正之风听之任之的干部,其言论何来公信力?其研究何来说服力?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不仅体现在理论的彻底性上,也必然体现在实践者的高尚品格和优良作风上。作风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学部具有特殊的政治敏感性和破坏性。一旦出现问题,其负面影响将远超一般学术机构。

思想防线”必须匹配“纪律防线”。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我们在思想上理应具有更高的觉悟和更强的定力。但思想觉悟不能代替制度约束,道德感召不能取代纪律监督。通报的案例深刻说明,理想信念的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个别人在长期的工作中,放松了主观世界的改造,淡忘了初心使命,将“学术权力”视为“个人资源”,将“服务学者”异化为“利益交换”,一步步滑向违纪违法的深渊。这警示我们,必须将坚定的理想信念与严明的纪律规矩紧密结合,既要持续强化理论武装,补足精神之“钙”,也要扎紧制度的笼子,架起纪律的“高压线”,实现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

二、深刻反思:学部作风建设存在的突出风险点与认识误区

对照某某院长指出的“小事小节论”“行业特殊论”“特权思想”“自留地意识”等错误认知,结合通报案例和学部日常运行实际,我深感有必要对本学部作风建设中可能存在的突出风险点和认识误区进行一次彻底的大排查、大反思:

风险点一:学术资源分配环节的“人情风”“圈子化”。这是最具隐蔽性也最需警惕的风险。例如:

课题评审:虽然评审程序日益规范,但评审专家库的构成、具体评审专家的选择、评审过程中是否存在非学术因素的暗示或引导?是否存在“熟人优先”“圈子共享”的潜规则?作为学部主任,我是否在课题指南设定、评审专家建议等环节,存在无意识的倾向性?某研究所曾反映,一个重要的基础理论研究课题,在通讯评审阶段几位专家打分差异巨大,后经了解,低分专家与被评审者学术观点长期相左,评审意见中掺杂了过多的个人意气,这算不算一种隐性的“不担当、不作为”甚至“学术霸权”?

成果评价与奖项推荐:在学部层面组织的成果鉴定、评奖推荐中,如何确保客观公正?是否受到单位平衡、人情关系等因素的干扰?是否存在“重名头轻实绩”、“重关系轻质量”的现象?我们是否建立起了真正以学术价值、理论贡献和社会影响力为核心的刚性评价标准?

学术活动资源:主办或承办高层次学术会议、重要理论宣讲活动的名额分配、发言机会,是否成为某种“福利”或“交换”资源?是否存在论资排辈、近水楼台的现象,挤压了真正有见地的中青年学者的机会?

风险点二:科研经费使用管理中的“擦边球”与“微腐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项目经费相对基础研究领域可能数额不算巨大,但管理是否严格规范同样考验作风。例如:

差旅与会议费:是否存在借学术交流、调研之名,行变相公款旅游之实?是否存在超标准乘坐交通工具、住宿?会议费支出是否真正用于会议本身,有无虚列、套取?我注意到通报中提到的案例,有人将家人旅游费用混入课题调研差旅报销,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学部日常管理中,对课题经费报销的审核是否严格?是否存在“信任代替监督”的麻痹思想?

劳务费、咨询费发放:发放对象、标准、依据是否合理合规?是否存在虚报冒领、变相发放津补贴的情况?是否建立了清晰的发放台账和审核流程?

图书资料、设备购置:是否存在购置与课题无关的用品?采购程序是否规范透明?是否存在化整为零规避招标的问题?

风险点三:学风建设中的形式主义与急功近利。某某院长强调要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领域,这尤其体现在学风上:

应景式”研究:是否存在追热点、赶场子,满足于撰写表态性、阐释性文章,缺乏深耕基础理论和回应重大现实问题的深度研究?研究是否真正“沉下去”,还是浮于表面、空话套话连篇?

短平快”倾向:在考核评价机制影响下,是否存在重数量轻质量、重短期见效轻长远积累的倾向?是否鼓励了“十年磨一剑”的工匠精神?一些青年学者迫于生存压力,不得不将精力分散于各类短平快项目,难以潜心钻研重大基础理论问题,这种状况值得我们深思和改变。

学术交流的“空转”:一些学术会议是否流于形式,发言各说各话,缺乏真正的思想碰撞和深度交流?是否存在为开会而开会,追求表面热闹而实效不足的问题?

认识误区:根深蒂固的“特殊论”与“无关论”。

理论研究特殊论”: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是思想性工作,主要看政治立场和理论水平,作风问题是小节,不影响大局;或者认为严格的经费管理、繁琐的审批程序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4、如遇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微信:22665800

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微信:22665800

筑牢思想根基淬炼优良作风在马克思主义理论阵地上永葆清正廉洁本色 ——参加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警示教育会的心得体会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
搜索资料
我的下载
会员中心
在线客服
  • 客服微信:2266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