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治生态建设总体情况
(一)理论武装“铸魂”工程扎实推进
(二)责任落实“强基”工程纵深推进
(三)队伍建设“提质”工程成效凸显
(四)作风建设“清朗”工程持续深化
二、存在的不足及具体表现
(一)理论学习的“深度”与“转化”存在差距
(二)责任传导的“密度”与“实效”有待加强
(三)队伍建设的“力度”与“精度”仍需提升
(四)政治文化的“温度”与“感染力”仍需增强
三、问题根源剖析
(一)政治站位高度不够
(二)制度执行刚性不足
(三)教育管理方式单一
(四)文化涵养机制不活
四、整改提升措施
(一)深化理论武装
(二)压实政治责任
(三)优化队伍建设
(四)涵养政治文化
XX市审计局政治生态分析报告
根据市委《关于常态化开展政治生态分析研判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件要求,我局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通过专题调研、谈心谈话、查阅资料、征求意见等方式,全面梳理2025年以来本单位政治生态建设情况,深入查摆存在的短板弱项,深刻剖析问题根源,针对性提出整改提升措施。现将分析研判情况报告如下。
一、政治生态建设总体情况
2025年以来,XX市审计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严格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党建引领业务发展,推动政治生态持续向上向好,为高质量完成各项重点任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障。
(一)理论武装“铸魂”工程扎实推进,政治方向更加坚定
XX市审计局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巩固深化主题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2025年累计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会议21次,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及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论述13次,开展专题研讨6场,覆盖干部职工180余人次。创新“理论+实践”学习模式,结合审计项目实施、重大政策跟踪审计等关键节点,组织党员干部深入被审计单位、基层一线开展政策宣讲、实践服务8场,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依托“学习强国”等线上平台,建立“每日打卡+每周晾晒+每月评比”机制,全局人均年度积分达12800分,在同级机关单位中排名前列。特别值得肯定的是,业务骨干XX同志坚持手写学习笔记20余万字,其学习心得被《XX日报》刊发,成为全员理论学习的鲜活典型。
(二)责任落实“强基”工程纵深推进,管党治党更加严实
XX市审计局严格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制定《2025年党建工作要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清单》,细化分解任务32项,签订《党风廉政建设承诺书》56份。建立“一把手”负总责、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科室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三级责任体系,全年召开党风廉政专题会议4次,开展廉政风险点排查12轮,梳理重点岗位风险点23个,制定防控措施28条。创新“嵌入式”监督模式,在审计项目实施、审计处理处罚、大额资金使用等核心业务环节设置“纪律观察员”,2025年以来对12个重点项目、56家服务对象开展“伴随式”监督,发现并整改苗头性问题7个。突出“以案促改”,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4场,开展“以案说纪”微课堂6次,剖析审计系统内外违纪违法案例,干部职工纪律意识、规矩意识显著增强。
(三)队伍建设“提质”工程成效凸显,担当作为更加彰显
坚持“选育管用”全链条培养干部,2025年通过“岗位大练兵”“技能大比武”活动选拔业务骨干12名,其中3人入选上级审计机关“青年尖兵库”;选派5名年轻干部到上级机关跟班学习、3名干部到基层一线挂职锻炼,干部队伍“梯队结构”进一步优化。聚焦“急难险重”任务,在XX市重大专项审计、XX问题整改攻坚等工作中,成立“党员突击队”7支,设立“党员先锋岗”15个,党员干部连续奋战60余天,推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28个,相关事迹被行业权威媒体报道2次。2025年全局共有12人次获县级以上表彰,其中XX业务科室被评为“XX系统先进集体”,1名干部获“XX市最美公务员”称号。
(四)作风建设“清朗”工程持续深化,政治文化更加清明
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2025年全局“三公”经费支出同比下降18%,会议文件数量同比减少25%。大力整治“庸懒散慢拖”问题,开展“作风建设提升月”活动,建立“周督查、月通报、季考评”机制,通报各类作风问题12起,批评教育15人次。弘扬“严真细实快”工作作风,在审计业务办理中推行“容缺受理+并联审批”模式,将审计报告平均出具时限从20个工作日压缩至12个工作日;在审计监督服务中落实“柔性化”理念,全年开展政策宣讲和审计咨询服务37次,帮助被审计单位解决实际困难19件,实现“服务温度”与“监督力度”有机统一。干部职工普遍反映,“现在加班多了但干劲足了,压力大了但心气顺了”。
二、存在的不足及具体表现
对照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政治生态建设“十看”要求,经深入查摆,仍存在以下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理论学习的“深度”与“转化”存在差距
部分干部职工存在“完成任务”心态,学习停留在“读原文、记笔记”层面,结合审计工作实际思考不够。如在专题研讨中,个别同志发言照搬课件、空喊口号,未能结合本级财政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重点工作谈落实;个别科室存在“重业务、轻学习”现象,2025年第三季度督查发现,某业务科室3名干部学习笔记未按要求记录重要内容,补学记录存在“应付了事”问题。理论指导实践的转化率不高,学习成果未能有效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破解难题的办法。
(二)责任传导的“密度”与“实效”有待加强
虽然建立了三级责任体系,但在“最后一公里”落实上仍有薄弱环节。个别班子成员对分管领域的廉政风险研判不够主动,如在XX项目审计中,分管领导仅审核了审计方案的合规性,未深入核查项目背后可能存在的利益输送风险,导致审计发现不深入,后续因群众反馈需补充审计,影响审计权威性;个别科室负责人对干部职工“八小时外”行为关注不够,2025年国庆期间,1名干部因酒后驾驶被查处,暴露出“八小时外”监督存在盲区。此外,在对审计整改情况的专项审计调查中发现,部分被审计单位存在虚假整改、敷衍整改现象,也从侧面反映出审计监督和后续跟踪的力度有待加强。
(三)队伍建设的“力度”与“精度”仍需提升
干部队伍能力与新形势新任务还不完全适应。一方面,复合型人才短缺,现有干部中既精通财务审计又熟悉大数据、工程造价、资源环保等领域的“多面手”不足10%,在应对数字化转型、跨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