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体情况与主要成效
二、存在的问题与深层短板
三、问题根源深度剖析
四、下一步整改思路与工作举措
XX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政治生态分析报告
根据市委《关于常态化开展政治生态分析研判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件要求,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通过专题调研、谈心谈话、查阅资料、征求意见等方式,全面梳理2025年以来本单位政治生态建设情况,深入查摆存在的短板弱项,深刻剖析问题根源,针对性提出整改提升措施。现将分析研判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体情况与主要成效
2025年以来,市工信局党组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严格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新型工业化发展,推动全局政治生态在持续净化中巩固提升、向上向好,为高质量完成各项重点任务、服务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大局提供了坚强政治保障。
一是坚持政治引领,思想根基持续筑牢。市工信局党组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巩固深化主题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2025年累计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会议21次,其中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等重要论述13次;组织开展专题研讨6场,覆盖干部职工180余人次。创新“理论+实践”学习模式,结合“工业企业服务月”“专精特新企业培育”等重要节点和重大活动,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一线开展政策宣讲、实践服务8场,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依托“学习强国”等线上平台,建立“每日打卡+每周晾晒+每月评比”激励机制,全局人均年度学习积分达12800分,在市直机关单位中排名前列。特别是在理论学习中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如产业政策科XX同志,坚持手写学习笔记20余万字,其结合XX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撰写的学习心得被《XX日报》刊发,成为全局干部职工理论学习的鲜活榜样。
二是压实“两个责任”,管党治党纵深推进。市工信局党组严格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年初即制定印发《2025年党建工作要点》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清单》,将全年党建和廉政工作细化分解为32项具体任务,并组织全体党员干部签订《党风廉政建设承诺书》56份,确保责任层层压实。构建起“一把手”负总责、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科室负责人承担“直接责任”的三级责任传导体系。全年召开党风廉政建设专题会议4次,专题研究解决难点问题。常态化开展廉政风险点排查,全年共开展12轮动态排查,梳理出行政审批、资金分配、项目评审等重点岗位风险点23个,针对性制定防控措施28条。创新实施“嵌入式”监督模式,在“XX市先进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评审、重点工业项目招投标等核心业务环节设置“纪律观察员”,2025年以来对12个重点项目、56家服务对象开展“伴随式”监督,及时发现并整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7个。突出“以案促改、以案促治”,组织全局干部职工集中观看警示教育片4场,开展“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以案说纪微课堂6次,全局干部职工的纪律意识、规矩意识显著增强。2025年以来,全局未发生一起违纪违法案件。
三是聚焦中心大局,服务发展彰显担当。市工信局党组坚持将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在服务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场上检验政治生态建设成效。202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工业经济保持稳中向好、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截至第三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5%,为全市经济稳定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成绩的背后,是全局干部队伍过硬政治素质和担当精神的集中体现。我们坚持在“急难险重”任务中考察和锻炼干部,围绕“XX市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升”“百家企业数字化转型”等攻坚行动,先后成立“党员突击队”7支,设立“党员先锋岗”15个。在推进XX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升级专项工作中,相关党员干部连续奋战60余天,深入企业摸排情况、协调解决用能、用地、融资等突出问题28个,有力保障了项目按期投产,相关事迹被行业权威媒体专题报道2次。坚持“选育管用”全链条培养干部,2025年通过“岗位大练兵”“技能大比武”活动选拔出业务骨干12名,其中3人成功入选XX省工信系统“青年尖兵库”;选派5名年轻干部到国家部委、省工信厅跟班学习,选派3名干部到XX开发区等基层一线挂职锻炼,干部队伍的专业能力和梯队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全年全局共有12人次获得市级以上表彰,其中,运行监测协调科被评为“XX省先进集体”,1名干部荣获“XX市最美公务员”称号。
四是涵养清风正气,政治文化日益清朗。市工信局党组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对文山会海、铺张浪费等问题常抓不懈。2025年,全局“三公”经费支出同比下降18%,会议数量和发文数量同比分别减少25%和22%。大力整治“庸懒散慢拖”等作风顽疾,年初部署开展“作风建设与效能提升攻坚月”活动,建立“周督查、月通报、季考评”的常态化督查问责机制,全年共通报各类作风问题12起,批评教育15人次。在全局大力弘扬“严真细实快”的工作作风,在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中,全面推行“容缺受理+并联审批”模式,将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备案等事项的平均办理时限从过去的20个工作日压缩至12个工作日以内。在行业监管服务中,积极落实“柔性化”执法理念,变被动监管为主动服务,全年组织政策宣讲团深入园区、企业开展惠企政策解读37次,帮助服务对象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实际困难19件,实现了“监管力度”与“服务温度”的有机统一。良好的工作作风赢得了企业的广泛赞誉,全局干部职工普遍反映,“现在工作节奏快了,加班多了,但干劲更足了;压力虽然大了,但心气更顺了”。
二、存在的问题与深层短板
对照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政治生态建设“十看”要求以及新形势下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的新任务新挑战,通过深入查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全局政治生态建设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短板。
一是理论武装的“穿透力”不足,学用结合有温差。从整体看,理论学习氛围浓厚,但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的成效尚有差距。部分干部职工存在“为学习而学习”的应付心态,学习过程停留在“读原文、划重点、记笔记”的表层,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进行深入思考、系统谋划不够。在专题研讨中,个别同志的发言材料存在照搬网络文章、套用课件模板的现象,谈体会感悟多、讲具体落实少,未能紧密结合分管领域或本科室的重点工作谈思路、谈举措。个别业务科室存在“重业务、轻学习”的倾向,认为业务工作是“硬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