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强组织领导、以党建为引领
二、坚持常态化排查
(一)开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
(二)开展防返贫信息数据质量提升工作
(三)开展脱贫户和监测户收入信息采集分析工作
(五)开展2022年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建设信息采集情况
三、做好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使用工作
(一)2022年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项目
(二)2022年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拨付情况
(三)做好项目库管理工作
(四)持续推进乡村建设工作
四、抓实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及富民贷工作
(一)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发放情况:截至2022年10月31日
(二)“富民贷”情况:截至10月31日
五、抓实抓牢雨露计划、技能培训及社会扶贫工作
(一)雨露计划工作
1.职业学历教育补助
2.短期技能培训以奖代补
3.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4.消费帮扶扶贫产品认定工作
(二)分级分类培训工作
(三)乡村建设公益岗开发情况
(四)帮扶车间工作
六、粤桂协作工作
七、认真抓好其他常规工作
(一)疫情防控工作
(二)安全生产工作
(三)配合自治区组织开展乡村振兴村级协理员招用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加强理论学习
(三)紧盯重点目标
县乡村振兴局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
今年以来,县乡村振兴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采取强有力工作措施,狠抓整改和各项工作落实,有效推动XX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全面开展。现将工作情况作如下总结。
2022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以党建为引领,强化措施,狠抓整改,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有效落实。
今年以来县乡村振兴局党组(班子)组织4次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研究乡村振兴各项工作21次。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认真贯彻落实清廉乡村工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有效推进乡村振兴工作。
规范党支部建设和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提升自身政治素质和专业知识水平。一是加大发展党员工作力度。目前正在培育3名积极分子。二是落实党组书记和支部书记上党课制度。今年以来党组书记先后4次组织全体党员学习《加强作风锤炼 推进清廉机关建设》、《多维度全方位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学深悟透<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等内容,切实提高全体党员的政治素养。三是开展“插旗”行动,党支部组织党员到挂点村开展“插旗行动·党员先行助秋收”等行动,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农耕问题,确保群众增产增收,有效助力乡村振兴。
压实责任,抓好国家考核评估反馈问题整改和挂牌督办整改。根据我局实际情况,第一时间对所有反馈问题进行梳理,召开全局整改工作布置会,剖析问题根源,逐条提出整改措施,认真制定整改方案,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及配合督导推进,补齐工作短板,逐一整改到位直至销号。截至目前,“就业帮扶”挂牌督办专项整改措施11条,已完成11条,完成率100%。2021年国家考核评估反馈问题22条整改措施已完成22条,完成率100%;2021年中办、国办《通报》反馈其他省区问题,中办督查、国务院大督查、暗访反馈广西问题,自治区后评估、督查暗访发现柳州市问题,XX县一体推进制定措施共21条,完成整改并持续推进21条,完成率100%。
认真落实县委巡察整改工作,促进作风转变,提高群众满意度。根据县委统一部署,2022年2月23日至5月31日,县委二巡察组对县乡村振兴局党组进行了巡察。6月30日,县委第二巡察组向乡村振兴局党组反馈了巡察意见。县乡村振兴局党组高度重视,及时召开巡察整改部署会,对县委巡察组反馈的问题进行认真剖析,深刻分析产生原因,列出问题整改清单,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责任和期限,强化措施,责任到人。截至9月30日,巡查组反馈的5个方面9 个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
二、坚持常态化排查,持续强化防止返贫监测帮扶。
(一)开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
截至10月31日,2022年以来我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专责小组完成14次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排查工作,经过全县所有行政村和社区进行摸排,共新增纳入监测对象共363户1430人,对通过帮扶达到消除风险条件的1222户4647人按程序进行消除风险。目前,全县累计纳入监测对象3492户13081人,累计消除风险2482户9711人,正在跟踪帮扶监测对象1010户3370人。
(二)开展防返贫信息数据质量提升工作
为全面提升防返贫信息数据质量,县巩固拓展防贫专责小组每月常态化开展防返贫信息数据核实清洗工作。同时,为进一步提升防返贫数据质量,我县印发了《XX县2022年防返贫监测信息数据清洗专项行动方案》,开展防止返贫监测和信息数据清洗专项行动工作布置暨业务培训会和三级信息员培训班,按区、市反馈问题数据及常态化系统数据信息监测,每月组织乡(镇)、村信息员定期开展国家防贫信息系统数据清洗工作,持续巩固提升防返贫数据质量。
(三)开展脱贫户和监测户收入信息采集分析工作
为全面推进脱贫(监测)人口持续稳定增收,我县印发了《XX侗族自治县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从强化产业支撑带动、扩大就业创业渠道、提高兜底保障标准、用活乡村资源资产、做好农资保供稳价、强化增收帮扶举措等方面,全面发力加快提高脱贫人口收入。同时,以下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令的形式,持续压紧压实帮扶干部责任,要求全县帮扶联系干部进村入户与帮扶对象沟通,开展收入摸排、帮扶工作,及时核实核准采集脱贫(监测)人口收入。目前,全县2022年度收入(即2021年10月1日-2022年9月30日收入区间)进行收集统计,并进行分析,当前全县脱贫人口2022年人均纯收入为12937元,较2021年人均纯收入增长率13.7%。其中生产经营性净收入1666元、占比12.9%,工资性收入9761元、占比75.5%,财产性收入35元、占比0.3%,转移性收入1475元、占比11.4%。脱贫户家庭人均纯收入不增反降比例从2021年的17.9%下降至4.9%。
(五)开展2022年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建设信息采集情况。截至目前,全县行政村(社区)乡村建设信息已采集169个,完成录入国家系统169个,完成录入任务的100%;全县农户乡村建设信息已采集90237户,已录入国家系统90237户,完成录入任务100%。
三、做好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使用工作,切实发挥资金效益。
(一)2022年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项目。
2022年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计划实施项目297个,其中项目管理费、金融帮扶、雨露计划、就业帮扶等管理类、到户类项目11个,均有序推进。新建产业路项目、产业路硬化工程、产业基地建设项目、通屯硬化路项目、环境整治项目、农田水利项目、安全饮水项目等基建类项目286个。截至目前,项目开工率100%,项目完工率91%。
(二)2022年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拨付情况。我县各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资金已到位60328万元,其中中央资金29191万元,自治区资金13872万元,市级资金14900万元,县本级投入2365万元。截至10月30日,国库实际支付54400.23万元,支出进度90.17%万元,其中中央资金录入拨付数29191万元,进度100%。
(三)做好项目库管理工作。及时更新项目库,各衔接资金使用单位在推进项目建设和支付项目款的时候,确保项目库的数据与实际建设及支付进度一致。四是做好2023年计划实施项目入库工作,根据项目库入库流程,实地排查乡镇申报项目,落实项目入库程序,为2023年项目建设、资金拨付打好基础。
(四)持续推进乡村建设工作,补齐短板,增强县域发展后劲。一是积极推进乡村建设工作,完成产业路提升、农田水利、巷道水沟硬化等12个项目。二是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情况。示范乡镇项目林溪镇为柳州市乡村振兴示范乡镇,正在实施村屯乡村振兴规划编制、垃圾转运设备采购、厕所粪污处理、黑臭水体整治等7个项目。稳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完成1050户农户厕所改造;正在实施5个厕所粪污处理项目。有序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完成22个村级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项目。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积极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巡查工作,检查设施共计23套,巡查设施次数46次,有效地确保了设施正常运行,同时督促运管单位及时整改问题,正在实施4个村屯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项目。
四、抓实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及富民贷工作。
(一)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发放情况:截至2022年10月31日,XX农商行累计发放脱贫人口小额贷款13415笔,贷款金额64672.18万元;存量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共计8279笔,贷款余额39443.10万元;2022年我县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新增任务确保目标是5870万元,力争目标是9660万元,XX农商行本年度累计已发放1812笔,合计8821.2万元,完成确保任务的150.28%,完成力争目标任务的91.32%。
截至2022年10月31日XX农商行脱贫人口小额信贷逾期5户,余额12.11万元,不良率占比0.01%;核销9户,原核销金额33.31万元,余额27.79万元,不良率均严控在3%以内。
(二)“富民贷”情况:截至10月31日,农行XX县支行“富民贷”投放共174户,金额2599万元,户均14.94万元,完成任务1250万元的207.92%,已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五、抓实抓牢雨露计划、技能培训及社会扶贫工作。
(一)雨露计划工作
1.职业学历教育补助。一是印发《XX侗族自治县乡村振兴局关于做好过渡期雨露计划工作的通知》,已完成2022年春季学期职业学历学生补助4657人,补助资金675.78万元,秋季学期补助第





